序言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时代呼唤着伟大的复兴,伟大的历史使命呼唤着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二十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时期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时代呼唤着理论的创新,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以适应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祖国的伟大复兴。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势。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大战略方针提了出来。江泽民指出: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战略方针。
在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要实现上述伟大的战略目标,不加强对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的。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并从理论高度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我国早日实现伟大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部教材。
我们编写《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因此,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2]
我国的大学生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把前辈们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发展高科技知识经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反对霸权主义、捍卫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法制、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强国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如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未来在国际竞技场上的胜负。
我国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而这几种观点的确立不可能自发地形成,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努力学习和不断地培养,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要能为大学生、广大干部和群众认同、欢迎和掌握,其理论就必须是科学的。要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正确地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研究的方法。
一般来说,要创立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是要科学地阐明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把本学科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没有这一条,就不能阐明本学科独立存在的地位,学科也就根本立不起来。二是要正确说明学科的本质,如果一门学科的本质都说不清楚,那么要想把学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则是不可能的。正确地说明了学科的本质,本学科的科学性就确立了。三是要科学地阐明本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从而形成学科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如果一门学科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研究上,停留在经验认识阶段,而没有揭示它的一般规律性,那么要形成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不可能的。为要揭示学科的一般规律,还必须确定学科的基本范畴,因为规律是由它的范畴组合而成的。因此,没有逻辑范畴同样形不成学科的逻辑体系。四是要确立本学科的正确研究方法。方法是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地的桥和船,不解决方法的问题,要完成任务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上述四个方面都能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创立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有待于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正确解决。
三
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试点,同时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说,“经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探讨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3]。
但是,“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们认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学科的研究还处在初创时期。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研究的阶段,许多重要的概念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还存在着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混同的现象。”[4]之所以如此,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几个最重要的基本理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科学说明。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提法,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混乱的状态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门学科应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也有些同志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何这么称谓?是否意味着还有“古代、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些同志认为有“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有“封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奴隶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既有“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有“部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诸如有工人、农民、军人、小学、中学、大学、成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审美观、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来建立现代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5]。
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我国。在以往社会中,虽然各个阶级都有自己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点,但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我国学者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理论。因此,不能认为有各式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样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问题学术界没有取得共识,有些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学混为一谈,说什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6]怎么能把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说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科学呢?
鉴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及其矛盾特殊性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有些人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的人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院对象;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以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有的人把思想价值观念、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等等。
这些看法,虽然包含着合理思想,但却都没有正确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我们不能把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特殊规律,把价值学研究的对象误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不能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这一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说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要研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但把它限定在研究这个规律上也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许多教科书、专著没有直接涉及这个问题,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本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中,论述了这个问题,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就是其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先导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的性质作如下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7]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有目的性、先导性和超越性,确实是一种实践活动。但这并不是它特有的本质属性,因为思想、意识、认识、哲学、伦理学等都具有目的性、先导性和超越性,怎么能把它说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呢?因此,这种看法还没有真正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能得到真正解决,那么我们就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奠定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尚需进一步研究,尚需进一步去揭示。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如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迂回曲折中发展、层次递进及教育者同被教育者交互作用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这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及研究对象上看法的分歧,形成了对它的基本规律看法上的分歧。有的人把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的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误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部规律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的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不恰当地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有的人把认识论、伦理学、人格学、行为科学研究的规律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有的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误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的人从头脑中构造一些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自我同一律”、“适应超越律”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或基本规律;有的人把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把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基本规律等等。
由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究竟有哪些?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取得共识。有些人把特殊规律说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些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遵循的规律、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误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只是单向性的,且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相反它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理论问题不解决,要想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不可能的。
5.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学术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许多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言教与身教、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自在与自为、自发与自觉、立与破、虚与实、爱与严、疏导与禁堵、义与利、理想与现实、塑造与改进、自教与他教、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等。有的学者还试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这些研究为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围奠定了基础。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究竟有哪些基本范畴,学者们的看法分歧较大,应该进一步研究、筛选、概括和总结。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说成它的范畴,因为范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本质进行概括的基本概念;我们也不能把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唯物论、人生理论、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基本范畴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我们更不能去拼凑本来就不成对的范畴,把它们说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成对范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及其逻辑体系还应深入研究。
6.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方法论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发表的专著有二十多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郑永廷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一本比较好的著作,该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区分为基本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综合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非常有价值的阐述。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方法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何分类?哪些属于基本方法,哪些属于一般方法,哪些属于具体方法?还需要探讨,需要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说明。况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需要总结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增加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方法,如寓教于乐的方法、网络教育法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虽然在向纵深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一定会诞生。
但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是属于普遍性的原理,不能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原则、规律、规范等取而代之,否则就会把普遍的东西降低为特殊的东西。(2)思想政治教育学非常贴近人们的社会生活,它是通俗易懂的学科。我们不能人为地把它搞成很思辨、很烦琐的理论,不能认为越思辨理论水平越高。(3)理论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总结,不要从定义出发,更不能从头脑出发去构建体系、规律、原则,去杜撰一些使人难以弄懂的概念。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就会陷入错误泥坑。
四
我们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科书,吸取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有价值的思想,并进行了新的探讨、研究,试图为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新的理论体系增砖添瓦。
(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涵义、研究对象上,我们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作用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发展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2)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上,我们提出了三层意思:“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的生产方式制约,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因而,它是第二性的、派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们精神世界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阶级性、目的性、实践性,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
(3)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上,我们提出了三条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合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同被教育者互相作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这三条规律的提出是我们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4)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上,我们认为它的基本范畴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关系、思想和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调节、灌输、疏导、激励、转变等。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它的基本范畴还会不断丰富、扩大,越来越多。
(5)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理论方面,我们也力求有些新意,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力求说明方法的理论根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关系上,力求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说明二者的辩证关系,批评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从理论高度,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人格目标、个体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增加了生态观、网络观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上,提出了法律管理、道德管理、行政管理、制度管理等内容。
总之,我们编写此书力求创新、力求有新意、力求理论性强些,并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说明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
《思想政治教育学》共由14章组成,第一章是全书的总论,着重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目的和任务及它的研究方法,为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总的指导思想。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历史的发展,为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历史经验和历史资料的借鉴,特别是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为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丰富内容。第三到十二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社会作用及其同环境的关系、战略地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教育者、被教育者及其同环境的关系等。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检查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的问题,它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领导提供依据和指导。第十四章,论述了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领导,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领导和管理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2] 《毛泽东在苏联的言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年版,第14页。
[3]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4] 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导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5] 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102—104页。
[6] 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7]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