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当人们还在争论政府的危机刺激政策如何退出市场时,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却发生逆转,走向疲软乏力,连中国也从常年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正如林毅夫(2012)林毅夫著,张建华译:《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所言,国际金融危机以巨大的经济成本,为经济增长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反思机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研究部分——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在本场国际金融危机后重新成为人们探讨的重点。因为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对于促进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The 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of Sciences in Asia, 2011. As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thinking on Its Development Model. 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因此深入剖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特征、缺陷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天然存在相当大的脆弱性,容易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对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FDI)高度依赖、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等特点。而这种模式跟20世纪末亚洲新兴经济体集体加入国际分工链条有关。该模式所依赖的基础是所谓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Ⅱ。在这种体系下,美国与亚洲形成了“金融恐怖均衡”下的资本流动相互依赖关系:赤字国美国通过发行美国政府债券来为其外部赤字融资,亚洲盈余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而增加了外汇储备。一旦国际资本流动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发生逆转,不论危机发端于中心国家还是发端于边缘国家,亚洲新兴经济体就首当其冲地遭受危机冲击。亚洲金融危机表明,亚洲经济发展模式易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域内部蔓延。然而,最近一次的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则表明,这种发展模式对外源性国际金融危机依然没有较好的防御能力,因为外部市场需求已然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在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背景下,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经济发展模式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到目前为止,全球仍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金融海啸的余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一波接一波袭来,全球需求前景黯淡。当前,亚洲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正积极寻求由依赖外部制成品进口转向重振国内工业的内部供给,在技术创新、能源开采(如页岩气)方面一度大放异彩。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和日本这两个重要发达集团/国家的经济一直举步维艰。总的来说,从长期看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边际效果下降,追赶红利逐渐消失,全球面临结构性矛盾。对外高度开放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前进的步伐显然更多地受到国际事件的影响。亚洲股市特别是中国股市无端大起大落,更多的是因为外部因素发生了变动,这体现了该地区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亚洲经济发展受到国际事件和全球经济走势的严重影响,其可持续性自然遭到怀疑。

(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对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重新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这一议题将对新兴经济体乃至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方面的洞识。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重振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出口导向型增长。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使得有学者在当时宣布亚洲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脱钩指日可待。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人们过于乐观的预测,它导致的全球性衰退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大量的报告比较分析了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的所谓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华盛顿共识模式和北京共识模式观点之争,参见: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1页。。今后,不论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仍遵循20世纪90年代西方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还是踏上Joshua Cooper RamoJoshua Cooper Ramo, 2004.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er.在2004年提出的北京共识道路,必须记住的重要一点是经济模型的运用需要考虑其适用的环境(Yang and Heng, 2012)Mu Yang and Michael S. H. Heng, 2012. Global Crisi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 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4)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是相辅相成的。最近几次全球金融危机无一例外地冲击了采用亚洲模式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从宽泛意义上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所谓亚洲模式基本一致(余永定,2007)余永定:《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和中国经济》,《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8期,第15~23页。。因此,研究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有助于中国克服全球经济环境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王永钦:《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一个东亚模式的理论框架》,《学术月刊》,2015年第4期,第57~71页。。反过来,中国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也必然带动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5)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新思路。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学家始终没有放弃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必须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利于亚洲发展模式继续实施,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政府更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增长途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与合作伙伴形成高标准的全球性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利用出访机会,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2015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随后建立的“亚投行”带动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转向在亚洲区域内外同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推动亚洲经济的动态、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