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漫画引发的故事
一天,几个孩子带着一脸古怪的笑容交给我一张漫画,上面画着一个猥琐的大叔压在我班女同学Z身上,旁边还配了很多低级的对白。他们告诉我这是男生S画的,还有好些男同学也在画一些类似的漫画。
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居然能画出这样的漫画!
我想,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这些孩子的行为定性为耍流氓,但一定要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当然,这更需要家长们引起重视,正确对待,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
首先,我把那张漫画拿给班上有类似行为的男生(包括S在内)传看,男孩子们相互传递着彼此心领神会的眼神。我问他们:“看了这幅漫画有何感想?”男孩们嘻嘻哈哈。我说,这张漫画是假的,但是这样的内容却真实发生过。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于好心为一个酒醉的大叔遮雨,被大叔拐带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侮辱,被发现时已是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大叔的行为给小女孩留下了一生的残疾和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的内容。听完这个故事,男孩们面面相觑。我告诉他们,我知道,他们并不想让自己的女同学真的像素媛一样受害,但是我不能接受他们的无知行为导致的后果。虽然他们并没有真的像漫画里那样去做,但是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都深深地伤害了女性。不只是Z,一旦家长得知,必然会感到莫大的耻辱!听到这里,男孩们深深地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连一向调皮的S也肃然了。最后,我严肃地要求男孩们销毁一切不当的文字与漫画,并向曾被伤害过的同学诚恳地道歉。
之后,我告诉S,我会与他家长进行诚恳、深入的交流,让他们理解小孩无心的错误。同时我也建议S回家后与家长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让家长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然后,我给S的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事件经过,并强调我一直认为S是个聪明调皮却在大事上不迷糊的孩子,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容易被诱导,受了挫折会更加偏激,因此一味惩戒只会适得其反,说不定他还会破罐子破摔。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来让他反省自己的过错,如让他观看《南京大屠杀》一类反映妇女遭受侵害的电影,或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慰安妇的回忆录并撰写心得等等。S父亲同意了。
第二天下午,家长会上,我投影出了S的漫画,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关键处我打上了马赛克。家长们看后一片哗然,还有一位家长义愤填膺地表示应该把这个孩子揪出来严惩。我先请家长们平静下来,然后告诉他们,严惩当事人固然解恨,却会把这个孩子逼上绝路,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我把我的教育过程讲给家长们听,又分析了孩子行为的根源——家长不对孩子使用手机或互联网进行监管。我说:“孩子们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心理发育却未跟进,无知且无畏。而有些负面信息在这个阶段是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谁没经历过对这些信息好奇的岁月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未经筛选的信息涌入孩子的大脑,他们只会全盘接受,不懂得分辨和过滤。只有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信息,才能让类似的行为不再发生。”听了我的话,家长们纷纷表示赞同。最后,我呼吁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行为,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多让孩子读好书,树立正确的三观。会后,家长们都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状态,经常就孩子的行为与我进行交流;班上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男生对女生越发尊重。S的父亲对我表示了感谢,对S的教育也不再那么激进。事件过后,我发现过去调皮的S稳重了不少,开始热衷于历史类的书籍,对中国历史上的典故更是如数家珍。每当他犯错时,只要用历史事件来教育他,他总是一点即通。S在课堂上几次引经据典的发言,还引发了同学们阅读历史类书籍的热潮。
来自青春期孩子的这样一张漫画,往往让我们怒气冲天。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让我成功地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用孩子熟知的历史和喜欢的电影唤醒孩子的良知,及时与家长沟通,切实分析孩子心理,用阅读打开孩子的心扉,不但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还获得了意外之喜。不得不说,千万次说教不如让孩子进行一次真切的体验。
【专家评语】这个案例非常典型,体现了小学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况。进入少年初期,儿童对性方面的认知不够导致了这些不正常的状态。成人在对待这个问题时很容易进行好与坏、善与恶的判定。但曾老师并没有从善恶方面去判定孩子,而是选择了保护孩子。这是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这不是父母之爱、异性之爱,而是一种教育之爱。其实“性”这个话题很敏感,我们很难在公共场合讨论这个话题。如教师在一年级时让孩子用“爱”造句,一个小朋友说“我爱××”,其他孩子就会发出嬉笑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教育性的引导,可能就会让孩子对“性”产生不正确的理解。一个猥琐的男人压在本班女同学身上,从成人角度上来说,这绝对是犯罪,但孩子却无法理解。这个问题很敏感,曾教师在处理这件事时非常具有智慧。首先,这是孩子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这个判断是很重要的。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错误,通过谈话和电影《素媛》中儿童的受害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可怕。最后,家长必须引起重视。错误行为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其实并不专业,遇到这类事情常会有过激反应,所以保护孩子是第一位的。把第一步做好了,再和全体家长交流,指出错误根源在于儿童的无知,把解决的方法引导到学习上,问题便会得到解决。总而言之,青春期的儿童行为大多不是恶意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