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数学史话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概览篇:四川数学史料辑要

四川大学数学系(学院)百年源流考

一、开创史话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旨创办了四川中西学堂,“分课华文、西文、算学”,这是四川新学的萌芽。

新学与旧学的区别,最重要之处在于强调了西文和算学的教育。鹿传霖在四川洋务总局一份呈文的批示中指出:“学堂于英法语言文字均能翻译,中西算法,亦能明晰,……数年之后,次第可收得才之效,于时世不无裨益也。”

关于算学,四川中西学堂章程指出:“算学为测绘格致之源,富强致用,莫不以此为阶梯。”这也体现了设立算学馆的宗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算学”与“数学”这两个词实同名异,都是mathematics一词的中译名。在我国创办新学之初,这两个词较常混用,1939年才由教育部决定,统一译名为“数学”。所以,当时使用“算学系”和“数学系”的大学都有。

四川中西学堂设算学馆(不久又改称数学科),办学的重要事宜由四川省洋务总局管理。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该局详定了算学馆的《章程》, 《章程》中对算学馆的学生选取、人才鼓励办法、奖赏名额及奖钱标准、课程分数(即教学计划与每门课应得学分)以及执照(即毕业文凭)的格式与颁发标准等,均有严格条文规定。在同年该局呈鹿传霖的文札中指出:“……况近日讲求西学,而西学之要,首在算法……”,算学馆“延请教习,考取生徒,额设内外两堂,学生共三十名,专习算学。师徒,仆从夫役等人,约共四十余人”,等等。

算学馆创建四年后,曾有一次扩建,由洋务局呈鹿传霖批准:“支银二千七百三拾二两三钱二分陆厘捌毫,在成都三圣祠原算学一馆十余间用房的基础上,新修用房五十壹间,当年闰八月十六日完工。”这时,算学馆可以说是初具规模了。

四川中西学堂是四川大学的前身,算学馆是专门培养数学人才的学馆。所以,1896年算学馆设立之际,也是四川大学数学系始建之时。

算学馆对选取学生与培养奖励有严格要求:“必须文理明顺资质相近而有恒心者方能从学,不堪造就者不得殉情容留。”“奖赏按班次而定也。内外堂学生各以十五名为额,分为三等,每等五名。内堂超等特等壹等,外堂二等三等四等。除四等无奖钱外,三等五名每名奖钱三百文,二等每名六百文,一等每名一千二百文,特等每名二千四百文,超等每名奖钱四千八百文。”并规定奖赏“以按月所作之分数”计发,获奖人不足“任缺勿烂”等。这就相当于将学校每月给学生的生活费(当时称为“膏火”)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大幅度向优生倾斜。

算学馆开出的课程以数学为主,并包括力学、天文学、地学等近代科学,算学馆的《章程》规定的课程分数如下:

数学:数学启蒙 …………………………………………………… 以上六分

几何学:形学备旨、几何原本 ………………………………… 以上十六分

平等代数学:代数备旨 ………………………………………… 以上十二分

平等三角学:平三角举要、数理精蕴平三角、弧三角举要、历象考成弧三角 …………………………………… 以上四十分

平等重学:重学图说 ……………………………………………… 以上七分

高等代数学:代数术、代形合参、代微积拾级、代数难题、微积溯源、曲线说 ……………………… 以上一百六十三分

高等三角学:三角数学、八线备旨 ………………………… 以上四十八分

高等重学:重学 ………………………………………………… 以上三十分

测地学:测地绘图、行军测绘、绘地法原 ………………… 以上四十八分

测天学:历象考成、谈天、天文揭要、行海要求、且白尔司天算全表用法、西文每年天文行度并航海通书全部用法 ……… 以上一百一十分

统计各学课程共四百八十分。

关于教师,全校由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遴选委派,先后派来由英、法、日等国留学归来的教习近20名。其中,比较突出的算学教习有:内堂教习苏映魁,湖北江夏人;外堂教习徐树熏,浙江乌程人;旗人宝琛。均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遴选派来的留洋进士、有功名的学者。他们当然是数学系最早的负责人和教师。

关于执照(毕业文凭), 《章程》第五条规定:在总分四百八十分中,“考得六分之三者拟给三等执照”, “考得六分之四者拟给二等执照”, “考得六分之五者拟给头等执照”。

不同等级的执照,颁发的规格也不相同,当时规定“二等三等由局(四川洋务总局)给发,头等执照由详院(都察院)给发,以示等差,而励实学”。

算学馆第一个获得执照的学生是周家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7月,洋务局呈送四川总督奎俊的文札中云:“……兹据本馆教习苏映魁呈送内堂高等学生周家彦习算毕业,核计课程实得三百四十分,请给二等执照,前来本局察得周家彦现年二十一岁,系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监生,身中面白无须,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入馆学习,时逾三年,所习数学、几何、平等高等代数学、平等三角学、重学、测量等学,均称娴熟。所有以上各门学业书籍,遵照详定分数,实得三百四十八分,合计在六分之四以上。核与请发二等执照修款相符,自应填缮二等执照给领以符定章,而励实学。除详院立案并分行知照外,合行给照,为此照给该生收执,嗣后遇有各府厅州县设馆习算,聘作教习,务须就其所长,实心教导,以勘后进而开风气。该生学业如能益加精进,堪备任使,再由本馆教习察验呈局,加考详请给发头等执照,或举酌情形并予详请咨明。……外务部听后考验录用可也,切切须至执照者。”

同年7月21日,洋务局以“局行二等一号”札行文,并于8月案奉总督部堂奎俊批后,方才填发执照,由学堂转给周家彦收执。

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出:

(1)算学馆是实实在在地开办培养数学人才的事业,算学馆的《章程》所列课程都是实际上开出了的,并无虚设。

(2)算学馆至少招有30名学生,修满规定的分数即可毕业,但至少要三年才能考得规定的课程分数毕业。

(3)算学馆已有毕业生,且毕业文凭(执照)的核发是相当严格的。洋务局对获得执照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待遇和安排也有明确意见。

(4)算学馆已采用了新学的管理方法。例如,分科立学,有固定的学制年限,实行学分制及学籍管理,招生制度严格,有类似于奖学金的制度,等等。

二、沧桑五十年(1902—1949年)

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合并,成立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12年更名为“四川高等学校”)。1906年,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正式开办正科(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正科二部(即理科)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7月招收了第一班的学生,学制四年,开设了算学、史学、理化生及地质地理等课程。算学课程包括三角、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测量等。1913年共有教习45人。其中有留学回国者,如教习孔庆睿(华阳人,高等学堂正科二部毕业后,留学比利时陆军工程大学,1913年归国,回母校担任解析几何教习,曾一度代理校长职务),以及来自美、英、德、日、丹麦的教习(他们大都从事自然科学教学,除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那爱德(Luther Knight)讲授数学等课外,其他专门教数理课程者不详)。

1905年,四川大学的另一前身四川省通省师范学堂创立,设初级部、简易部和优级部(即本科,为本校的主体),并规定优级部毕业生按成绩优劣授予相应的功名。“优级部考核列为最优等、优等和中等者,由学校报四川提学司审核,作为 ‘师范科举人’分别按内阁中书、中书科中书、各部司务,补用为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正教员;考列下等者,只发给文凭,补用为副教员;最下等者,则仅给修业证明,到高等小学堂任教。”

四川省通省师范学堂的数学教习有林启一(算学),以及日本教习德永(几何)、相田三代冶(代数)、小川正(代数)等。

1912年,四川省通省师范学堂更名为四川高等师范学校。

1912年冬,在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自习的学生

1913年,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已设有数理部,分预科和本科,本科学制三年,预科学制一年。所以四川大学数学系本科生教育,至少可上溯到100年以前。

四川高等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师有杨若堃等。杨若堃是四川渠县人,前清附生(初进学的秀才称为附生),四川东文学堂、日本宏文学堂暨东京高师学校本科数理部数学研究科毕业,1915年8月到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任系科数理部主任,襄办全校教务兼教数学科本科。

1916年,四川高等学校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改办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此为学校正式冠名国立之始。1920—1922年曾由段子燮担任数学科科主任兼教授。

1922—1924年,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成都高师设有数学科,科主任为夏峋,据校史记载,1923年高师的数学教师阵容为:夏峋(微积分、解析几何),段子燮(高等力学、微积分),何邦著(代数),吕焕文(近世几何)。

夏峋(字斧私):日本东京物理学校高等数学科毕业,1916年到成都高师任教。

何邦著:四川温江人,日本第五高等学校毕业,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科修业,1918年到成都高师任教。

段子燮(调元,1890—1969年):四川江津人,1920年法国里昂大学数学科硕士。段子燮是四川最早留学取得硕士学位的学者之一,他与熊庆来、何鲁是中国最早留学法国学习数学取得硕士学位的三位学者。熊庆来、何鲁同于1919年取得硕士学位。段子燮是我国许多早期大学数学教科书的作者,其中有《微分学》《解析几何》《行列式详论》等。

数学系的正名始于1924年,当时正值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成都高师筹改校名为国立成都大学之际。校长傅振烈在呈报改大的同时,于暑期招收143名预科生,其中约有十余名编入数学系,这是四川大学设系之始,也是我校开始启用“数学系”这个名称的年代。

1926年,成都大学正式成立后第一次招收本科生,全校招收本科生的系共有十个,数学系是其中之一,全校共招生96人。随后,学生迅速增加,到1930年,全校的本科生已增至1344人。

1926—1931年期间,成都大学数学系主任和教师阵容如下:

魏时珍(1895—199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1928—1929年任理学院院长兼系主任),胡少襄(名助,1894—1977年,留法学者,1929—1933年任系主任),谢苍璃(兆祥,四川璧山人,1897—?,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1934—1935年任系主任),何邦著,周润初(步英),张鼎铭,杨世英(兼理预科主任),周子高(兼文预科主任),饶泰让。魏时珍是四川最早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这时成都大学数学教师阵容中,除原有的留日学者外,新增数位留学德法归国的优秀学者。

成都大学实际上是从成都高师分生来的,据教育部1926年11月10日下达的训令,成都高师仍旧办理。1927年成都高师升格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29年起设数学系并招本科生,未任命系主任,教师有魏时珍、郭鸿銮、胡少襄等,均与成都大学相同。

1931年,国立四川大学正式成立,上述二校的数学系合并为四川大学数学系。

1935年,任鸿隽接任校长,数学系与物理系合并为数理系,由魏时珍任数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数学教授有魏时珍、谢苍璃、胡少襄、张鼎铭、周润初、余介石等。这时,数理系计有正、副教授10人,助教6人,助教兼气象观测员2人,助教兼仪器委员会书记1人。开出课程23种,实验课目5种,代其他院系新开课3种。

本系开出的专业课程有方程式论、解析几何、微积分、普通物理、物理实验(一)、理论力学、高等微积分、微分方程式、物理实验(二)、数论、近世几何、函数论、近世代数、偏微分方程式、光学、光学实验、近世物理学、热学、电磁学、电磁学实验、变分法、或然算(即概率论)、非欧几何、变形体力学、无线电学、无线电实验、波动力学等。

1937年,魏时珍任理学院院长,数理系主任暂付阙如。

1938年,为加强教学和研究,经教育部批准,决定将数理系分为数学系和物理系,由胡少襄就任系主任。同年,柯召、李华宗来校任教。

1939年暑期,四川大学迁往峨眉,数学系主任由柯召(惠堂)接任,这时的教师除柯召、李华宗外,还有李国平、曾禾生、李修睦(讲师)等,助教有朱福祖、胡鹏、杨从仁、梁绍礼等。开出的专业课包括全部基础课以及群论、数论、黎曼几何、函数论等选修课。

1941年8月,四川大学恢复师范学院,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由赵凇担任,并兼数学专修科主任。

1942年,四川大学由峨眉迁回成都,吴大任接柯召任理学院数学系主任。

1945年,理学院数学系、师范学院数学系、师范专修科三者合并,由曾远荣出任系主任。

截至1949年,数学系教师有曾远荣、杨季固(宗磐)、陈、赵淞,齐植采、余介石、张鸿基、姚志坚、胡鹏、杨从仁、赵进义、陈杰、周学光。

截至1949年,四川大学数学系共有18届本科毕业生,约500余人。

前排左起:魏时珍(2)、胡少襄(3)、张鼎铭(4)、谢苍璃(5)(1936年)

1939年5月,四川大学数学系师生欢送毕业同学。前排为教师,左起:孙炳章、徐荣中、柯召、李华宗、张洪沅、胡少襄、谢苍璃、何子卿。中排左7为杨从仁,左9为在校学生朱福祖。朱福祖是四川大学培养成才的第一位数论专家。同年7月,柯召担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兼教授。

三、漫漫追梦路(1950年—)

1949年年底成都解放,系主任曾远荣被委派为四川大学校管会常委兼理学院院长。次年2月,曾远荣赴南京大学任教。其间,杨季固曾接曾远荣任系主任,时间是1950年2月至8月。

1950年,赵淞接任系主任。据1950年3月的统计数据,当时四川大学数学系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学生80人。不久,教师阵容又有较大变动,离开四川大学和来到四川大学的教师都比较多。原有的教师中,除张鼎铭和赵淞留在四川大学外,大部分学术骨干都离开了。其中,赵进义到北京工业学院,曾远荣到南京大学,杨宗磐先到天津北洋大学,1952年到南开大学,杨从仁到东北师范大学,陈杰到北京大学,周学光到南开大学,等等。但同时又有柯召、胡坤陞、魏时珍、蒲保明、周雪鸥等优秀学者和一批青年教师来到四川大学数学系,使得四川大学数学系继续保持较强的师资力量。

1951年,蒲保明由华西大学调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华西大学数学系的教师并入四川大学数学系。

前排右3:张世勋,二排右5:陆文端,三排右3:钟玉泉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四川大学成为教育部部属重点大学。那时候,四川大学数学系的条件虽然还远逊于国外,但比之过去已经好了许多。这时的四川大学数学系共有柯召、胡坤陞、张鼎铭、蒲保明、魏时珍、赵淞、周雪鸥7位教授。他们组成了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均属上乘的学术队伍,而且这支师资队伍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这7位教授的教学科研特色便逐步演变成四川大学数学系的特色。

1954年执行全国性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后,数学系开设的专业课有制图学与画法几何概要、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微分几何、数理方程、几何基础、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变分法、概率论、数学专题讨论。

1955年,四川大学数学系设有3个教研室:分析数学(胡坤陞任主任)、几何代数(胡鹏任主任)、高等数学(姚志坚任主任)。1958年以后,拥有几何代数、微分方程、函数论、概率统计、计算数学、高等数学6个教研室。

1955年,四川大学数学系开始招收研究生。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22名。具体情况见下表:

注:1966年停招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随后,研究生培养逐步进入正规,形成规模。

1956年,四川大学进行学制改革,1956—1965年入学的本科生学制由4年改为5年,数学专业在原有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开了较多的专门组课,包括数论、拓扑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运筹学等专门组课。1972—1976年招收过5届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学制为4年制。

1958年,四川大学数学系在多年仅有一个数学专业后增设计算数学专业。

1963年,四川大学数学系的数论、拓扑学、泛函分析和偏微分方程4个学科方向都有很好的发展,列入了国家科学发展规划。

1978年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成立。1983年5月17日,教育部以(83)教技字013号文批准四川大学设立数学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激光化学研究室、植物分类研究室,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下设数论、拓扑学、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4个研究室。历任所长:柯召(1978—1984年),陆文端(1984—1992年),刘应明(1994年—)。历任副所长:蒲保明(1978—1988年),唐志远(1978—1984年),罗懋康(1995年—)。

1984年,唐志远任数学系主任(1984—1989年),蒲保明为名誉系主任。

1989年,熊华鑫任数学系主任(1989—1998年,到任时间1989年,正式任命时间1992年)。

1994年和2000年,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先后与四川大学合并,两校的数学基础课教师相应并入四川大学数学系。

1996年,四川大学数学系已有数论、拓扑学、泛函分析、几何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数学、经济数学、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共10个教研室。

1998年,为了适应四川大学并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四川大学数学系、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合并组建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历任院长:李安民(1998—2005年),彭联刚(2005年—)。2013年增设学术院长,由吕克宁担任(2013年—)。

从成立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到成立四川大学数学学院以来,四川大学的数学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要点如下:

1982年,本科设立应用数学专业。

1984年,本科设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加上已有的数学专业与计算数学专业,至此,数学系本科的全部4个专业已设立齐全。

1985年以前,拥有基础数学博士点,应用数学硕士点,博士导师共3人(柯召、蒲保明、刘应明)。

1986年,新增应用数学博士点与计算数学硕士点。博士导师增至4人(增加魏万迪),另新增兼职博导2人。

1991年,建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数学专业本科列为首批“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2年,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列为四川省级重点学科。

1995年,新增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硕士点,至此,四川大学数学系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的全部硕士点(共5个)。

1997年,四川大学数学系项目“数学与模糊系统”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两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000年,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之后,成为教育部高校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的主任单位。

2003年,获得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它们在通讯评议中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名和第三名。

2004年,获得教育部“985工程”(二期)的平台项目:现代物理与信息科学中数学理论及其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基地评为全国优秀理科基地,当年数学方面全国仅评出4个优秀理科基地;运筹学与控制论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5年,教育部“985工程”平台项目——四川大学长江数学中心正式启动,刘应明与阮勇斌(密执安大学教授)任首席科学家。

2007年,四川大学数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数学一级重点学科单位。

现在的数学学院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据2015年统计,有在职教职工171人,中科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类及B类)获得者10人,教授49人,博士导师29人。

数学学院人才培养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在校学生近千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余人;办学模式不断拓宽,已与国内外一些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2006年,四川大学“211工程”数学子项目验收专家组指出:“四川大学数学学科已成为我国西部各方面实力都是最强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对我国西部数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辐射作用。该学科在全国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显示日益增强的影响。”

毫无疑问,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专业齐全、层次完整的数学高等教育基地与数学研究基地,成为我国西部的数学学科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四川大学史稿编审委员会.四川大学史稿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撰写人:白苏华(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周德学(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杨亚岚(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原四川大学第二教学楼。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四川大学数学系所在地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