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用定性调查方法
如前所述,目前在卫生领域主要应用的是定性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观察法等。
一、深入访谈
(一)深入访谈的概念
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也是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一种最基本技术。它是根据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在交谈的过程中,调查者不必依据调查提纲的问题顺序按部就班地询问,而是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随时提出新的问题逐步深入主题。
(二)深入访谈的步骤
1.准备工作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在正式进行之前均要有所准备,有备无患,因此深入访谈的第一步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访谈工具的准备、确定访谈对象、准备现场,甚至包括对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考虑。
2.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择关系到能否获得充分、深入、有用的信息,进而影响研究的结局,因此该步骤很重要。调查对象的选择包括确定要对哪些人、对多少人进行深入访谈。由于深入访谈是对知情人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因此一般只能在小样本人群中进行。样本的选择主要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常用的是立意抽样,样本量可以预估,但最终可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
3.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是深入访谈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访谈提纲的好坏会影响信息的收集情况。提纲包括一系列调查者和知情者交谈的话题或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语言上要求使用一般性或非直接性的词语来代替直接性的问题,因为后者仅得到“是”或“否”的回答。问题要求简单、语言清晰、容易理解,不超出研究范围。
4.访谈员的选择与培训
访谈员是具体开展深入访谈的人,他们本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工作的开展、进程及结果,可以说深入访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访谈者,因此选择合适的访谈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就很重要。深入访谈比一般的问卷调查需要更多的技巧,因此培训的内容除研究的目的、内容外,深入访谈的基本知识、怎样引导访谈深入进行、访谈时如何记录、访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等的培训也很重要,必要时还应进行角色扮演和预试验。培训时间一般为2~3天,以集中培训为好。
5.现场访谈
首先开场介绍,营造气氛使被调查者感到轻松和不拘束,介绍访谈目的,强调被调查者意见的重要性和保证访谈的保密性,目的是和被调查者建立友善的关系,使被调查者能够而且也愿意畅所欲言。然后进入实质性访谈,即在提纲的指导下进行正式访谈。先谈不敏感的话题,当被调查者足够放松时再过渡到深层次问题。同时注意非语言信息,注意时间的掌握,并采用一些访谈技巧。最后检查记录,纠正错误,补充完善,表示感谢。
6.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
通过深入访谈获得相关资料后,需要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出相关报告(参见前述相关内容)。
(三)深入访谈的优缺点
1.深入访谈的优点
深入访谈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交谈的形式是开放的,可以是没有提纲的开放性谈话,也可以利用准备好的提纲(开放式问题)进行访谈,因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访谈员如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可以鼓励被调查者对感兴趣的话题讲得深入一些,通过访谈把访谈员带入被调查者的世界,至少可了解能用语言表达的被调查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经历、态度和行为等。一个熟练的访谈员通过询问详细的、具体的情况,能引出丰富的详细描述,揭示较深入的内涵,对复杂的问题可深入探讨,从而获得较为真实和深入的资料。
2.深入访谈的缺点
容易受到被调查者的影响,被调查者可能对访谈员要了解的东西不愿意谈或感到不舒服,甚至有可能不真实地回答问题。受到访谈员技巧的影响,有时,因为访谈员有限的技术或不熟悉方言,提出的问题可能得不到丰富、详细的回答。被调查者也可能会受访谈员态度的影响,使回答产生偏倚。此外,交谈可能容易离题,被调查者有意回答的问题访谈员却不感兴趣。
二、专题小组讨论
(一)专题小组讨论的概念
专题小组讨论(focus group discussion)也称为焦点组讨论或焦点组访谈,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其目的是利用小组相互启发、共同讨论的特点将调查引向深入,以相对较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二)专题小组讨论的步骤
1.制订专题小组讨论计划
与深入访谈一样,专题小组讨论也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并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讨论场地的准备,使讨论不被干扰,面积足够容纳参与讨论的人员,有利于讨论氛围的形成。
2.确定调查对象
在专题小组讨论中,调查对象的确定不仅是确定调查哪些人,还包括将这些人分成几组,每组多少人,即要确定小组的数量及类型。专题小组的数量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的同类程度来确定。同类是指这些成员的各种特征是否会影响到讨论的氛围,如果不影响就是同类,可以在一组内讨论,如果影响就不是同类,需要分成不同组讨论。即每个专题小组的讨论者应有共同特征或共同兴趣,包括年龄、性别、资历等相似,目的是使每个讨论者都能自由开放地参与讨论。同类一般需要2或3组,不同类则需要更多的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应便于讨论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以8~10人为宜。样本的选择多用非概率抽样方法。
3.拟定调查提纲
专题小组讨论的提纲依据研究目的和访谈组的类型而定,通常包括三类问题:①普通问题,指开始调查和让讨论者表达一般观点和态度的问题;②特殊问题,指那些发现关键信息和表达讨论者的感情和态度的问题;③深度问题,指那些揭示较深层信息的问题。专题小组的议题不宜太多。
4.培训调查人员
每个专题小组讨论的调查人员包括1名协调人、1或2名记录者和1或2名辅助者。协调人是组织者,其作用是引导讨论,鼓励自由发言,营造气氛,调动每个讨论者的积极性,并且要把握讨论方向,使讨论围绕主题,因此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交流技巧。记录员主要做讨论的记录,除了要完整、忠实的记录每个人的发言,还应记录现场环境、讨论气氛、讨论者的身体语言等。辅助人员主要负责会议环境和会议用品的准备、供给等。正式访谈前需对协调员和记录员进行培训,说明专题小组的作用以及如何组织协调专题小组,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预试验。
5.进行专题小组讨论
首先营造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协调者可以通过自我介绍或者闲聊使大家放松。然后简单介绍研究目的、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并向讨论者申明结果保密的原则及其他讨论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如一次允许一位成员陈述,其他成员应给予基本尊重;所有看法都很重要,要求所有成员发言等。当正式讨论开始后,协调人不再加入讨论,而是掌握讨论氛围,把握讨论方向,关注每个讨论者的反应,避免“一言堂”和“同伴压力”,鼓励发表不同意见,调动所有讨论者的积极性。当讨论结束时,协调者可以请每位讨论者简单总结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说明。向讨论者重申保密原则。最后对讨论者表示感谢。
6.对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报告
与深入访谈法一样,专题小组讨论法收集的资料主要是质性资料,一般按访谈提纲归类整理,并据此写出报告。
(三)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1.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点
专题小组讨论具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共同讨论的特点,可以使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产生“思想碰撞”,将调查引向深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讨论以座谈方式进行,对文化程度较低者也适用。
2.专题小组讨论的缺点
即使在组成讨论小组时考虑了同类,也无法完全排除讨论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讨论者的性格特征要求较高,比较含蓄、内向者,不善言谈者,易崇拜权威、有从众心理者都有可能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不适合调查太敏感的问题。
三、选题小组讨论
(一)选题小组讨论的概念
选题小组讨论(nominal group discussion)是一种程序化的小组讨论过程,其目的是寻找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列出来。也就是要在一个由具有各种不同既得利益、不同思想意识和不同专业水平的人组成的小组中发掘问题并排出先后次序。该方法属于一致性研究方法的一种,既属于定性研究,又具有定量研究的一些特征。
该技术部分来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现已在社会服务、教育、政府工作以及工业等诸多行业的评估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在卫生领域的研究中,该方法被用来发现运作过程中的问题、确定优先领域、筛选评价指标等。
(二)选题小组讨论的步骤
1.选题小组讨论的准备
选题小组讨论的准备主要是工具和讨论场地的准备。工具包括大白纸、夹白纸的夹子或粘条、水笔、色笔、计算器、纸条若干、信封若干(收集纸条用)等。
2.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性质选择小组成员,每组6~10人。如果调查人员足够,可以几组同时进行。
3.进行选题小组讨论
(1)列出与陈述问题。主持人给出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不出声地酝酿各自的想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把认为必要的问题写在卡片(或纸片)上,用时10~15分钟。此阶段不能讨论,每个人独立完成。然后把每一个人的问题依次列到大图纸上或黑板上,并向大家解释自己写的每一项。
(2)讨论所列问题。此阶段开始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就列出的问题提问、解释并合并相同的问题、剔除某些问题等。这是一个对所列问题的澄清过程和大家相互理解的过程。
(3)重要性评判。此阶段不再讨论,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独立对所列出的问题进行重要性排序打分。例如,从所列问题中选出认为重要的10个指标,最重要的为10分,最不重要的为1分,未选中的为0分。
4.对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报告
收集每个人的评分结果,汇总计算所列每一个问题的得分情况。按每一个问题的得分情况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基本上代表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意见。在分析的基础上撰写报告。
(三)选题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1.选题小组讨论的优点
通过选题小组讨论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初选指标,是一种效率较高和较为有效的方式。它比头脑风暴法和专题小讨论等形式更为有效,特别是在问题的提出与评价、指标的评选等方面,是一种集思广益、融定量与定性方法为一体的程序化方法,避免了前两种方法中的个别人在讨论过程中的垄断性发言等缺点。也即是说,每个参与者都有平等表达意见的机会,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较少受他人的影响,并且每一个讨论都有一个肯定的结果。
2.选题小组讨论的缺点
由于此法需要参与者自己首先提出看法并写下来,因此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需讨论的事有自己的看法、观点。
四、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observation)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及其他的科学工具及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来获取资料的过程。它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对非言语行为资料的收集。
观察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观察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根据观察者的角色,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一般拟定专门的观察表,固定了观察的内容,按照拟定的内容观察并记录即可。无结构式观察没有任何框架限制,研究者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非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不参与观察对象的群组活动,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在参与性观察中,观察者要深入观察对象所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将自己视为社区的成员之一,在与研究对象互动的同时,通过仔细地体验和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观察法的步骤
1.观察准备阶段
观察准备阶段包括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内容,即观察谁、观察什么、观察时间、观察地点等;具体的观察方法,是结构式观察还是无结构式观察,是参与性观察还是非参与性观察;确定观察工具和记录方式;预估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相应预案。
2.实施观察
首先进入现场,尤其是参与性观察,如何巧妙、合理地进入现场,让观察对象接受你的介入至关重要,这是能否开展观察,尤其是参与性观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被观察对象接纳,很难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进入现场后就可以按照预先的计划开展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观察结束离开现场前应该对观察对象致谢。
3.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观察到的资料应该通过整理分析,形成观察报告。
(三)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观察法常常可以获得其他方法不易获得的资料,尤其是参与性观察,可以了解到一些研究者自己都不一定认识到,更不可能用语音表达出来的事物,如一些行为、态度、风俗习惯等。
2.观察法的缺点
该法对观察者的要求很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且须掌握研究地的地方方言,需较高的调查技巧;需要较多的时间,尤其是参与性观察,常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可能难以进行;容易受观察对象主观情感的影响,结果难以重复;与大多数定性调查类同,此种方法调查的结果一般是定性的,很难量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