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进洪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洪武四大案

当你考中进士,你就会被安排做官了。起初你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县丞,俸禄也很少,但是不要灰心,只要好好干,会有机会被提拔的。但是如果你生在洪武朝。那可能被四大案连累。

那么这四大案又是怎么回事呢?

空印案

按时间早晚来说,发生最早的就是空印案了(按洪武九年的说法)。

在明代布政司下属的府、州、县要派审计官到京城核对本衙,交纳中央钱粮的数目,其中所对账目必须一致,否则就要驳回重造。还要有本属衙门的官印(最重要的是这个官印)。

但是在古代既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审计官们来来回回的跑。要是在边疆省份岂不累死。但是官员们有官员们的做法。他们准备了很多盖了印的空账册,哪里不对就就地改正。这件事已经是元朝的惯例,在洪武元年开始,就已经承袭元制,常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就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像朱元璋这样对皇权如此痴迷的人来说,他绝不能容忍对他的欺骗。

洪武九年,朱元璋下令严查此事。经过查实,全国很多州县都这么干。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想要再次挥动屠刀,大开杀戒。

但是朱元璋面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把官员们都杀掉了,就没有人给他干活儿了。但是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大不了杀完一批,再选一批。于是,朱元璋下令将与此案有关的所有主印官全部斩首,副手充军,其余人流放。

但是在这些被斩首的主印官当中,也不乏清官。比如说方克勤,这个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儿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建文帝的智能团之一,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人————方孝孺。

朱元璋之所以打开杀戒。只不过就是想移风易俗,那些当官死心地干活,除去元代留下了腐败风气。杀几个人来警示文武百官,所谓杀一儆百。

即使在今天。对于官员队伍的建设也丝毫不能松懈。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官员的行为。建立并且完善监督体制,发挥检察机关应有的作用。

胡惟庸案

大凡学过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丞相一职立于秦朝,废于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就是胡惟庸。

公元1373年浙西党韩国公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自己的同乡,胡惟庸做丞相,但是刘伯温确定朱元璋说胡英不适合做丞相。刘伯温对朱元璋说的话传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胡惟庸刘基视为异己,处处排挤,一心想除掉他。

巧合的是,公元1375年,刘伯温病倒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太医给刘伯温看病,刘伯温服药之后,不久就病逝了。刘伯温去世之后,胡惟庸除掉了这个眼中钉。1377年,胡惟庸升任为左丞相。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应该升官后大都就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膨胀。胡惟庸也不例外,升任左丞相之后,胡伟英在朝中遍植朋党,独断专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而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有极大欲望的人,他是绝对不能容忍一个小人物,在他面前手舞足蹈,玩弄权柄。

公元1379年,占城使者前来进贡,胡惟庸和汪广洋接待了使者。但是,这位胡丞相并没有将此事告诉朱元璋,当朱元璋问起时,胡惟庸将责任推到礼部身上,朱元璋是不会被牵着鼻子走的。于是,他杀鸡敬猴将汪广洋抓起来杀死了。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胡惟庸同党涂节向朱元璋自首,并告发胡惟庸。朱元璋一直在等待这个时机,涂节的小报告无疑给朱元璋一个绝好的机会。朱元璋立即派人抓捕胡惟庸,朱元璋给胡惟庸列出几款大罪,比如枉法枉贤、谋反等等,总之胡惟庸活不成了。

朱元璋将胡惟庸处死,后来又增加了通虏通倭等大罪,但是此案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而结束,反而进入了高潮。胡惟庸为了自己的安危,在朝中遍植朋党,拉了很多人为他陪葬。其中只有普通大臣也有王公勋贵,此案株连达万人。其中最重要的朋党则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并没有任何理由造反,但是在朱元璋看来,为了后代的宝座,朱元璋不得不杀掉李善长。最终,朱元璋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全部处斩。

处理完了同党,朱元璋开始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朱元璋废除了沿用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为了让后代不再立相将它郑重声明:以后再有立丞相的人,不管你是谁,一律凌迟处死。从此丞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皇权和相权的争夺,以皇权的胜出已结束。

在此案中,我们看得出来朱元璋嗜杀成性,另外,我们要多交善友,乐交益友,千万不要交像涂节那样的朋友。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权利主义者,他对权力的极端崇尚让他。不许去杀人,去保住自己的权力,不允许任何人去碰触。其实秦始皇是有目的的,因为秦始皇也知道。皇帝一个人实在太累了,所以一定要有人为他分担劳累。但朱元璋却使小性子,为了权力,他索性废除丞相。最终他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种权力让他朱元璋喘不过气来。

据统计,朱元璋每天要处理二百份奏章,约400多件事。于是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但是负责顾问和协理奏章。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内阁。明朝中期,内阁的权力权倾一时。但是,明朝帝国的大权却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胡惟庸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郭恒案

对于贪污腐败这个字眼,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历朝历代都有贪污现象,贪得少没有人记得你,贪得多了就会“留名千史”。比如说清代乾隆时期的和珅,此人虽能力卓越超群,但他贪起钱来也毫不逊色,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贪污之数是大清国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最终查出来大概是四亿两白银,可以说富可敌国。

在400多年前的洪武朝,也有一个官员,其贪污数虽然不能和坤相提并论。但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不错啦,因为朱元璋规定,凡贪污达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均要处死。

洪武十八年3月,御史余敏,丁廷告发北平承宣布政司李彧和按察使司赵全德与户部侍郎郭恒徇思舞弊,吞盗官粮。还说他们私吞的太平、镇汇的赋税和浙江的秋粮,还学习的元末官员的那一套,巧立各种名目,搜刮钱财,总计二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朱元璋知道之后大发雷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私盗官粮,于是下令查实此案。但是调查结果却让我朱元璋目瞪口呆,全国12个布政使都与此案有关,礼部尚书赵琩、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徳都是郭恒的同党。朱元璋自幼被贪官害惨了,心中十分痛恨这类人。

朱元璋又一次大开杀戒,六部官员和涉案人员倒了八辈子霉,杀到最后,六部只剩下一两个管事儿的,整个朝廷几乎都被杀光了,整个朝廷被恐怖的气氛笼罩。

但是,突然想一想,明朝初年,刚刚建国不久,一年的收入不过是2400多万粮食。而郭恒胆子再大,也不敢如此放肆。所以从整体来看。郭恒案存在疑点,贪污数目应该没有这么多,但是确有此案。

朱元璋内警示百官,特地编写了《大诰》。就是当时的法律读物,记录着各种罪犯所犯罪行及判决结果,下发到民间,人手一本。

朱元璋治贪并没有错,只不过他的手段过于残忍,行为有些过激。治理贪污腐败,也要实事求是的,不能蛮干,按照法律判决和量刑讲究真凭实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力量也约束官员的行为。有效避免贪污腐败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监查和检查的力度。朱元璋的教训也为我国反腐事业提供了经验。

蓝玉案

蓝玉这个人,大家一定还记得他,他就是捕鱼儿海战役的主角。洪武二十年的捕鱼儿海战役,是蓝雨一生的巅峰时期。这场战役后蓝玉得以和徐达、常遇春齐名。捕鱼儿海战役之后不久,蓝玉变的骄横不法。朱元璋想封给他梁国公,那是因为他的骄横,将“梁”改成了“凉”,但是蓝玉却并没有意识到,继续我行我素。

蓝雨自恃功高势大,公然霸占东昌民田。私蓄奴婢,纵奴作恶乡里。居然还买云南盐一万余引(一引大约是200斤或400斤),总之,蓝玉依靠权力干了不少坏事,甚至强占元帝的妃子,破坏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獻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抓捕蓝玉,令人吃惊的是,蓝雨在狱中竟然承认自己谋反,既然承认了,那么就不止一个人,一定有同党。朱元璋再次挥起他的屠刀。蓝玉被斩首,诛三族。一代勇将结束了他的辉煌人生。

军队中的很多将领都与蓝玉有关,很多将领都纷纷来到了朱元璋的屠刀旁。因蓝玉案被杀的人在五万人左右。案后,朱元璋将这些人的名字变成《逆臣录》,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朱元璋消除将权对皇权的威胁,将百万大军握在自己手里。但是也为靖难之役,建文帝无将可用埋下的种子。

经过的四大案,朱元璋将该杀的人杀了,不该杀也杀了。明朝的边境上也相对稳定了,在朱元璋看来,只要自己好好干,为子孙留下好的制度,那么子孙的皇位和江山可以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