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宁静:侯军序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耕耘在鹏城的热土——记邹明其人其艺

阳春三月,邹明自京满载而归。他告诉我,他在中国美术馆的“彩墨、陶艺作品展”,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他如数家珍般地历数着一个个重量级的艺术前辈和评论大家的名字,历数着从专家到观众兴奋的评价与赞语,其欣慰与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我印象中,邹明并不是一个很在乎外界评价的人,他也不善于言谈。他是一个习惯于埋头艺术、思索往昔的画家,是一个醉心于人生之本、沉浸于形式之美的环境艺术家,他在自己这片“半亩方塘”中已经苦心孤诣地营造了多年,积累的艺术能量一旦喷发而出,自然会产生异常强大的爆发力和震撼力。他的北京画展的成功,正是这种艺术能量的一次集中喷发。他从中得到的回报使他有理由感到由衷的满足和欣慰。作为他的朋友,我也感同身受。

熟悉邹明的人都知道,他的绘画和陶艺作品一直与老房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90年,他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造型美术系来到深圳大学建筑系任教,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用彩墨表现老房子、老门,所不同的是画风的转变和艺术表现空间的拓展。作为一个深圳的艺术家,他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从架上绘画到陶艺,从室内设计到雕塑,他在深圳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挥洒着他的才华和激情。从这里出发,留下了一串串探索的脚印。从1991年开始,他第一次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接着在北京、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先后举办画展,既赢得了成功,也赢得了自信。赴美国进行艺术考察,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赴欧洲艺术考察团的欧洲七国之旅和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组织的“99悉尼中国画艺术展”澳洲之行,多方游历,更使他扩大了艺术视野。在2001年巴塞罗那米罗美术馆举办的“东西方绘画艺术交流展”活动上,他荣获了欧洲艺术联盟颁发的“欧洲艺术奖”证书和奖章。这些荣誉和成功,使他声名鹊起,但他更看重的却是在深圳留下的艺术足迹——深圳五洲宾馆室内设计、特区成立二十周年成就展展览设计,均出于他与他的合作伙伴施宏伟之手;他主编出版的三本室内设计与建筑表现的图书,大都以深圳的内容为主;地王城市公园的现代雕塑“春天”,盐田港海港大厦的抽象雕塑“硕果”“憧憬”“远航”,五洲宾馆大堂的浮雕和福田保税区光炬大厦的壁画,是他近年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要有自我,也要无我,面对社会,面对大众,动之以情,坦之以诚,明之以信,深圳使邹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作品也深深地打上了深圳的烙印。

邹明对大自然的痴迷是令人感动的。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去西南、西北、藏族聚居区体验生活,不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而是对乡土、对自然的一种回归。他曾经插过队,对泥土保持着一份依恋、一种寄托。2000年夏,我去云南丽江采访,在古城的小河边偶遇邹明。他正在画水粉写生,身后是一群深大的学生。异地朋友相逢,不禁感慨丛生。这年头,外出采风多是用相机捕捉画面,写生已不多见。而邹明确是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对景写生,对他而言,这不只是教学,更是一种体验。写生往往是忘我的,阳光的变化,现场的感受,付出的不只是艰辛,更在于一种真情。在邹明累积的写生作品和速写本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心路历程。

邹明在深圳大学有间宽敞的画室,走廊里陈列着他的绘画与陶艺作品。我偶尔驻足其间,总可以感受到一种冲动。挥洒墨与彩,谈笑鸿儒间,来去皆道友,相对皆画缘。应该说,近二十年的深圳生活,使邹明在艺术上进入了一个较佳的状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在邹明画展的前言中写道:“邹明的彩墨绘画,始终如一地表现老房子系列,用西画原理融合中国画情调,铸成其绘画形式平实、灵动、绚烂的品质,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曾在邹明的画室为他题字“大象”,称其画“大象无形”。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先生评价:“邹明的高明就在于不执着于东方或西方,它们的深沉与内涵,造型的取舍单纯,色彩沉着而明亮,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近期,应深圳美术馆之邀,邹明将在深圳第一次举办个人作品展,也是中国美术馆展览归来的汇报展。一个在深圳这片热土已经辛勤耕耘了十多年的艺术家,首次把自己的艺术果实呈献给深圳的观众,我们期望从邹明的作品中解读到什么呢?相信每个欣赏过画展的人,都会得出各自的答案。

200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