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阅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所谓“晴耕雨读”,无非是说天晴之日,要抓住时机下地耕耘劳作;雨天到来,则须抓紧时间在家开卷读书。这其中所传达于世人的,首先是一种惜时读书的方略。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没有一天是可以被浪费的。人应该发挥自己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环境条件变换来选择最有价值的行动方式。因为一个人虽然不能改变客观上的天气变化,但完全可以理性地抉择自己的行为。

“晴耕雨读”更是一种中产之家可持续进取的战略。所谓“耕为本务,读可荣身”“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梅竹培风水,耕读教子孙”“读可荣身耕得粟,勤能致富俭恒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世间好事忠和孝,天下良图读与耕”云云,都强调了勤劳家业,打好坚实物质基础,与勤奋读书,谋求更高社会地位,缺一不可,甚至前者只是手段,而后者才是目的。十余年前,我在一篇题为《“耕读传家”的故事》的札记中说:“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耕读传家’既是小康农家,也是众多仕宦之家的精神追求”,“我相信,对耕读文化的传统,尤其是对‘耕读传家’的人文理念,对‘半为农者半为儒’的理想乡居生活图景,进行具体而微的、洋溢着温情敬意的研究,将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若干实证,并为汉族农耕文化、士人隐逸精神、江南区域文化、乡村教育思想和如今现代化背景下的精神家园建设诸问题的研究提供启迪……”

“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晴日耕作田亩,雨天开卷诗书,是中国传统读书人一种道法自然、因时制宜的生活智慧,追求的是“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和“琴书悦心”的精神享受。

中国儒家,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大落大起之后,开始一枝独秀,获得了至高至尊的精神地位。西晋文臣荀勖所编《中经簿》把“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著录经书(相当于儒家“六艺”),乙部著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著录史书,丁部著录诗赋等,由此,经、史、子、集四库之书,便是中国读书人所要博览的“群书”。但想要以读荣身,则必以参试科举,金榜题名为旨归,于是儒家经典和国史著作乃成为最基础的读物,遂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说。

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福建侯官(今福州闽侯)人。清嘉庆年间进士。为京师“宣南诗社”成员。娴诗,工书,精鉴藏,擅楹对,联作以名胜题咏为主。有《榕园楹贴》传世。其在广西思恩知府任上,有惠政。所题实学斋集句联云:“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来脍炙人口。温州市图书馆大堂现悬挂有此副对联,分外吸引人的注意力。联语署“止奄孙锵鸣”,下署“漱兰黄体芳”。《温州读书报》曾经登载过沈洪保先生对这副对联的解读文章。

南怀瑾先生(1918—2012)在讲论《易经》中也曾引用此联并议论发挥道:


“动静有常”,讲物理世界一切的活动,不规律里边有它自然的规律,而且不能违反。像太阳如果不是从东方上来,如果倒回来一转,我们就受不了啦,地球马上就要毁灭。“动静有常”,动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的常态。

“刚柔断矣”,“刚”、“柔”也是两个代号,代表宇宙的进化,已经到了物质的世界,但是物理世界还没有成形。譬如太阳、地球、月亮,这个是物质。物质世界在《易经》不叫作阴阳,而是刚柔。“刚柔断矣”,不是折断了,是确定的意思。物质世界有刚有柔,譬如土地、岩石是刚强的,水是柔的,一刚一柔确定了的,这就是断矣。所以“动静”是讲物理世界,动静有常是讲物理世界的法则;“刚柔”是讲物质世界的法则。原理都差不多,因此你学了《易经》,便了解了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法则。

大约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里吃饭。他客厅里挂了副对子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大家看了都说这个字写得好呀!我说字写得是好,大家不好意思问什么叫“刚日”,什么叫“柔日”?

刚就是阳,阳日谓之刚;阴日谓之柔。譬如我们今年甲子年,甲是木,子是水,那么我们今年是刚年呀还是柔年?是阳年还是阴年?简单地说是阳年。我们拿天干地支来研究,本来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为什么说是阳年呢?因为今年是子年,子为鼠,老鼠有五个爪子,五是单数代表阳,所以说甲子年还是阳年,阳年就是刚年。碰到日子是子,是单数的,便是刚日,所以“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就是这个意思……

文学里边有哲学,今天我们这个思想,看到什么事情,社会呀,政治呀,各方面很不满意,我们感到很不平的时候,赶快读读书。读读《易经》呀、“四书五经”呀!心气就和平起来了。柔日读史,当心情很无聊,很沉闷,很想睡觉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历史,启发我们奋斗的勇气。所以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是关于刚柔的道理。


1934年5月5日,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邓之诚先生(1887—1960)为其门人沈鸿齐、宋毓贞成婚致送的贺联云:“鼓琴以和,鼓瑟以乐;读经则刚,读史则柔。”原来经典读物可以移人性情也。

难怪早在1653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论读书》一文中就说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样的哲言。他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