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耳机:高保真蓝牙耳机全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传统有线耳机的迷局

有线耳机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技术非常成熟。但最近几年,尤其是高清格式的音频开始普及之后,一个问题慢慢浮现:有线耳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通过安装新的App,或者通过系统的更新来实现新的功能,或者获得性能的提升。即便新的功能需要新的芯片来支持,也都被包裹在产品内部。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变化都是透明的,无须太多了解和关注,也不会对使用造成太多的困扰。

但有线耳机不同,功能特性的增加,迫使有线耳机必须在硬件上做出不断地改变,这就增加了使用的复杂度。

以接口为例,传统的有线耳机采用的是模拟接口。近年来,随着便携式Hi-Fi无损播放器的发展,这类接口正在急剧复杂化。从最传统的3.5mm单端接口到韩系产品喜欢使用的2.5mm平衡接口、日本JEITA制定的4.4mm平衡接口标准,以及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耳机分会制定的3.5mm平衡接口,这些接口互相之间从物理上并不兼容。简单地说,就是根本插不进去。如果非要使用,就得附加不同的转接线,十分麻烦。

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取消传统的3.5mm接口,开始采用数字接口。而数字接口分为苹果手机使用的Lightning和安卓手机普遍使用的USB-C接口,两者之间也完全不兼容。

韩系标准2.5~4.4mm的转接线。如果你的耳机使用的2.5mm接口,但播放器却是索尼,就会用到这种转接线

而在台式设备(比如说各类解码器和耳机放大器)上,又是另一种光景,占主力的不是以上任何一种接口,而是更粗壮的6.35mm的单端接口,而平衡输出的主力接口XLR,很多普通消费者更是见都没见过。

日本JEITA制定的4.4mm平衡接口示意图

谷歌推出的采用USB-C数字接口的耳机

苹果官方销售的采用Lightning数字接口的EarPods耳机

这意味着,大概在十年前,我从市场上随便买一副有线耳机,我可以有99.9%以上的把握说它可以直接插到任何随身设备上工作,但现在,可真要打一个问号了。

除了接口的差异外,还有耳机线材本身的差异,从耳机线的纯度到材质到编制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最基本的是材料纯度,从5N到8N,1个N代表1个9(Nine),5N的纯度即99.999%,6N则是99.9999%,依此类推。

材质也值得一说。尽管铜有着良好的延展性、优良的导电性,并且不属于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但一丁点儿氧化物也可以改变铜的导电特性,让声音造成损失,而无氧铜则可以保证是纯净的铜单质。

再往上则是“单晶无氧铜”,整根铜杆仅由一个晶粒组成,不存在晶粒之间产生的“晶界”(“晶界”会对通过的信号产生反射和折射,造成信号失真和衰减),因而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性能。

而这也只是冰山一角。除了材料,线材还有不同的编制方式。不同的编制方式,会带来电容上的微妙变化,影响到音质的表现。而屏蔽层的设计,也有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当然,这并不是毫无意义。在高端市场上,尤其是Hi-Fi市场上,传统的有线耳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不少发烧友对这种细节上的追求也同样是乐此不疲,甚至厂商和发烧友这种对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促使耳机科技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也为无线耳机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养分。

台式设备上广泛使用的6.35mm耳机插头,较随身设备上的插头,明显更加粗壮

2.5mm平衡接口到台式机所用的XLR平衡输入转接线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传统有线耳机仍然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但整个科技和音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无线化。与其继续“追赶”各种新式接口,不如干脆斩断这根线,这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