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科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观念与命运

第一章 命运是什么

我们从一降生开始,甚至出生前,就和一个被称作“命运”的词语、概念连在了一起。毫无例外,每一个人都期盼着自己的一生能拥有一个好的命运。长辈为我们能有好的命运尽其所能,我们自己懂事以后更是为能有好的命运而终生努力奋斗。但是,几乎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在慨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临到生命终结时,多数人似乎还是对自己一生的命运并不满意,甚至是很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关于命运的3个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一是什么是命运和好命运?二是影响命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是怎样才可以摆脱不利因素的干扰,争取到一个较好的命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命运究竟是什么吧。

一、命运是客观存在的人生趋势

古今中外,研究命运的人很多,实践并思考命运的人则更多。凡是到这个世界上走过一遭的人,都是命运的实践者,也都是命运的思考者。不论是思考者、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探索者,所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特别是命运的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有的是玄而又玄,让人很难理解;有的是虚而又虚,让人很难把握。

对中国人影响最大、最久远的是儒家的天命观。

天,是古代中国人对最高级别神灵的特殊称谓,民间口语也将其称之为上天、老天、苍天、上苍、老天爷等,认为苍茫宇宙星汉和人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天来安排主宰的。天命,自然也就是天神对人间万事万物的命令和摆布了。天命观的基本观点是:世间万物和社会世事皆由上天安排,上天神灵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或显示其意志,上天神灵具有操控一切的超自然权势和能力。

发端于西周,形成于春秋,集大成于孔、孟、荀诸子的儒家思想,认同并继承了夏、商、周乃至更为古远的天命论观念。《论语》里就有多处关于天和命以及天命的记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则是儒家天命观念的代表性表述。《论语·颜渊篇》是这样记载的:“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卜商,他在这里说的是“我听说过”。可见,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并不是孔子、孟子的原创,而是早在春秋时期之前就已经广为流传了。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篇》)儒家的天命观在后来的封建帝制统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皇朝被视为“天朝”,皇帝被视为“天子”,皇帝的言行也自诩为“奉天承运”,足足延续了两千多年。儒家的天命观也对封建社会的臣民们产生了巨大的麻痹作用,多数情况下都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统治采取了逆来顺受的屈从态度;在自然灾害、个人境遇等方面,则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无奈态度。

与儒家天命观并存的还有道家的自然天命论、佛教的业力论和因果论、基督教的上帝决定论、伊斯兰教的前定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决定论等关于命运的理论。

其实,命运既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神秘,更不是不可把握的虚无缥缈。

简单地说,命运就是一个人自身生命过程与所处社会相交织而呈现的人生状态及其趋势的总和。命运由两大部分组成:

命运的一部分是命,即生命或者叫性命。

什么是生命?在自然科学领域,对此有着明晰而又确切的表述:①生命体是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人体则由40万亿至60万亿个细胞组成;②生命体依靠新陈代谢来获取并转化能量,人体靠呼吸氧气、吸收阳光、摄入饮食等途径来获得能量,并通过新陈代谢来吸收和转化能量;③生命体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人体在通常情况下则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诸如体温、血压、心跳等一系列生命指标的恒定;④生命体通过细胞体积增长和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量增加来自我成长,人体从胚胎形成到停止成长一般可持续30多年;⑤生命体有对生存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并相对适应的能力,人体同样具有这样的能力;⑥生命体具有产生新个体的繁殖能力,人体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的。

从自然科学所定义的人类生命的标准来看,不论是时间概念下的古今人类,还是空间意义上的中外人类,正常人的生命现象大体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趋势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孕育,出生,成长,患病,衰老,死亡,大家都一样。宏观上看,人的生命现象也分不出高下贵贱。但是,不同的个体之间相比较,生存的状态又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健康与不健康、长寿与不长寿等类型。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有健康或不健康的生命阶段,也有长寿或不长寿的可控性。

命运的另一部分是运,即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运气、运势、运程。

运气是眼前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指的是我们所操作的某一件事情顺与不顺,或者叫好与歹。

运势则是近期的发展趋势,是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短期阶段或我们所从事的某一项工作的顺与逆、好与歹、成与败的趋势。

运程,则是长期的、生命中的某一个长期阶段甚至是一生的顺与逆、好与歹。

人生的运气、运势、运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最后导致顺逆、高下之区别的,完全是命运的主体——人。在为人做事的过程中,一个人认知事物、把握机会、运用规律、掌控火候的能力与水平如何,会决定事情的结果。这种结果如果是命运的主体所预期的,就被视为顺或者好,反之则被视为逆或者歹。但是,如果放到人生的大系统中进行考量,或者是放到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考量,得出的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论了。

在远古时代,甚至是古代和近代,由于科学技术和认知水平的相对落后,命运中有其可控因素和可控量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那时天命论几乎是所有命运研究流派得出的共同结论。中国的古语、俗语更是概括了所有关于命运的阐述和结论:“人的命,天注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致的结论呢?在当时的历史和客观条件下,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人们不懂得近亲结婚的害处,或者是由于交通、社交等因素的限制,姻亲范围很小,近缘交媾和近亲婚配的比例很高,自然会生育出有先天缺陷或疾病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首先就会存在健康与否、长寿与否的问题。再加上当时医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得了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更不知道怎样治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天命所致。人们对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病、什么时候死一无所知,茫然无措,当然要认为这都是上天的安排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科学技术有了萌芽、发展和进步,但是囿于宗教的或政治的社会需要,统治者还是希望平民百姓能够“认天命”或者是“任天命”,所以继续推广的依然是以天命论为核心的理论。今天,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以及对人生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对命运进行重新思考了。

二、命运点及命运线

人生的旅程,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这无数的点,可能是遇到的一件事,也可能是认识了一个人,还可能是上了一堂课等等,不一而足。在这无数的点之中,有的会一闪而过,对命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比如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餐饭,吃过了也就完事了。但是,有的事情会对命运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曾经的一次相亲或者恋爱,即使最后没有走进婚姻殿堂,但是却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婚恋观,影响他以后的婚恋和家庭。必须要重视的是,有一些事情会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会直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走势,比如高考、择业、婚姻、升职等。人生历程中能影响命运走势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命运点。

命运点可以分为显性命运点和隐性命运点两大类别。显性命运点是一看就可深知其对命运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高考、择业、婚姻、升职等,人们一般都会特别重视,谨慎对待。而隐性命运点则不同,人们往往在当时看不到它具有命运点的价值和意义。有的可能会在时过境迁之后被发现,但已不可挽回;也有的可能永远不为当事人所察觉,命运因此而改变还浑然不知。比如某个社交场合邂逅的一个人,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人以后会不会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更不知道这个人对我们的命运会不会产生重要影响。有一位青年人为了应聘时不至延误,便提前一天去熟悉乘车路线和应聘地点,在招聘公司附近吃快餐时和餐厅服务员吵了一架。当时他出言不逊,并且还动了手,被在场的一位中年人劝开。第二天一到那家大公司的应聘现场他就傻了眼:原来主考官就是昨天劝架的中年人,结果可想而知。这个事件就是隐性命运点。

点动成线,点点相连就可以形成线段。这是几何学的定义。命运点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上一个命运点和下一个命运点相连,便形成了这一阶段的命运线;依时间的推移将人生的所有命运点相连接,便形成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线。换言之,两个命运点相连接得出的线段,叫人生的阶段命运线;人生所有命运点相连接得出的曲线,叫人生命运线;上一阶段命运线的终点,即为下一阶段命运线的起点。如图1-1所示。

图1-1 命运点与命运线示意图

上图选取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节点相连成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线。从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之外,其他的命运点都有选择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从某一个命运点到下一个命运点之间的阶段命运线,不仅取决于上一个命运点的位置,更取决于下一个命运点的位置。而下一个命运点的位置,还取决于一个人在这一段进程中的观念和作为。例如进入高中以后,只要我们足够勤奋,毕业时顺利地通过高考去读大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3年的高中学习过程怎么把握,学习成绩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身体状况如何,却决定着高考这个命运点的位置。那个点将是一所什么级别的高校,我们将学习什么样的专业,都取决于我们在这两点之间的努力程度。

三、命运方程式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打牌的经历。当一把牌抓到我们手中之后,数量和优劣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这把牌如何编排使用,如何准确地分析、判断牌局上出现的各种状况,如何规避风险,如何选择在什么样的时机放出什么样的牌,却都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把握的。因此,同样一把牌,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打出不同的结局。也就是说,一把好牌可能会被劣等牌手打得一塌糊涂,一把差牌也可能会被优秀牌手打得精彩纷呈。

命运就像我们抓到手里的一把牌。虽然影响我们命运的因素众多,但经过梳理归纳之后,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并可以列出下面这样一个等式:

D=U+C+E+S

即:

命运=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个人选择+个人努力

其中:

D——命运(destiny):一个人生命过程的总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命,即生命或叫性命;另一部分是运,即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运气、运势、运程。

U——不可控因素(uncontrollable):历史进程和延续,社会形态,自然条件,环境气候,家族和父母遗传,幼年时的生长条件,学前教育水平,家族或家长所能提供的学习或工作条件……

C——可控制因素(controllable):学习所用的时间和精力,知识积累的数量和速度,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完成工作的态度和能力,生活方式的把控和调节,健康状况的监督和管理,性格及情绪的修炼和完善,经营婚姻家庭的心态和水平,人生轨迹的规划和管理……

E——选择(elect):学习方式,学校和专业,生存地点,择业方式,供职单位和岗位,职业或事业,婚恋对象,命运的节点……

S——努力(strive):学习成长的勤奋刻苦,工作或创业的进取精神,与人相处的真诚态度,规避风险的谨慎睿智,发挥优势的尽己所能,孝敬长辈的殷切自觉,夫妻之间的包容忍让,教育子女的孜孜不倦,实现目标的坚持不懈,追求成功的信心决心……

如果用一幅图来示意,就可以描绘成图1-2的情形:命运是一根很长很长的线条,由无数个命运点连接而成,并与前后左右紧密相关,一个人命运线(图中的粗实线)的长度远远超出了他生命的长度。一般情况下,祖先的生命轨迹和命运,对他本人的命运是有重大影响的。再近一点,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特别是他的父母,对其影响会更为直接、更为紧密。仅以健康和寿命为例,和他有直系血缘关系的长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健康水平和寿命长短。这还没有将社会的、历史的、时代的、地理的、气象的因素计入其中。同理,一个人的命运线也会在其身后有所延伸,影响其后代。

图1-2 个人命运与外部关系示意图

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的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发表过“卵巢彩票”的奇特理论。他说:“我非常幸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生的那天就中了‘彩票’,有优秀的父母,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这个特别的社会中我得到了特别的恩赐。如果我出生得更早,或者出生在其他国家,就不会得到这样的恩赐。”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和巴菲特家庭条件大体相当、个人出生时代也大体相同的人并没有都能成为巴菲特。这其中的缘故应该很是耐人寻味的。

由于每个人一生中所面对的,可以依托、把握、利用的客观条件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特色;即便是面对的客观条件大体相同,但由于每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和想法不尽相同,或者是依托、把握、利用客观条件的能力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在相同的客观条件面前会有不同的动作,甚至仅仅是由于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便产生了不同的命运结果。明晰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年龄相近的同胞兄弟姐妹、大中小学的同班同学命运会大相径庭了。

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何,一个家庭的命运如何,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如何,就要看其命运线上各个命运点的构成要素如何,就要看其如何掌控面临这一命运点时的客观条件,就要看其依托、把握、利用客观条件的看法、想法、能力和行动了。

四、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把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难并不代表做不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说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容易,有三点理由:一是有些基本因素并非个人的一己之力可以改变或掌控的,譬如我们所面临的历史、自然、社会、遗传等因素。二是对可调控因素的识别、把握和运作需要较高的智慧和能力,改变命运的每一次努力乃至毕生的所有努力都是艰辛甚至痛苦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耐力。三是自然和社会风云万千,人生道路漫长复杂,变幻莫测,不好把握。

说掌控自己的命运很难却不见得做不到,也有三方面的可能:

1.不变量前趋利避害

在命运方程式中,我们第一个必须正视的就是不可控因素,即那些我们个人无法控制、调整的不变量,诸如战乱、气象、历史、出身等。但是,拥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在这些不变量面前,也可以有积极的表现。

战乱,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来说绝对是无法左右的不变量。1937年发生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的硝烟从东北燃至华北,广袤的中原大地竟然已经放不下一张课桌了。这时,有万千学子不得不中断学业,或避难乡里,或投笔从戎,或择业谋生。但是,也有很多人走了另外的一条路。他们背井离乡,走进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十余所内迁高校,继续为改变自己、家庭、祖国乃至世界的命运孜孜以学。他们中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与众不同。其中,仅西南联大8年间就在战火中培养了8000多名学生。战争结束以后,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有92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2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8人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有4人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3人成为了共和国的领导人。

气候,也是一个普通人无法左右的不变量。但是,现今有很多人出于健康或者休闲需求的考量,在不同的季节到合适的地方居住,就是趋利避害地对命运中不可控因素的积极调整。南方人在酷暑季节到北方海滨去消夏,享受惬意的清凉;北方人在严寒时节到南方海岛去过冬,享受舒适的腊月。这对于一个健康有虞的人来说,他命运中的健康和寿命指标将得以改变。一位出生于河北的电力系统职工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曾常年激烈咳喘。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他在中年时想办法调到海南工作。现在他虽已70多岁,依然健朗,生命质量因此得以改善,寿命因此得以延长。

历史,更是一个普通人无法左右的不变量。20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电子工业时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出现了一个叫硅谷(Silicon Valley)的电子工业基地。这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到20世纪70年代,住在硅谷附近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经济缘故,大学只读了一年就辍学,到一家游戏机公司工作了。可以说,电子工业时代的来临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不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所能左右的。乔布斯因为自幼酷爱电子技术,所以在辍学后边工作边钻研技术并尝试商业运作,21岁时就与同学合办了苹果公司。到他56岁辞世时,他创办的苹果公司已发展成年营业额1800亿美元、市值最高达620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上市公司。曾被评为全球首富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感慨道:“很少有人对世界产生像乔布斯那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乔布斯在历史的潮流中顺时应势,成就了自己的命运,缔造了苹果的命运,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

出身,则是所有人都不可选择的不变量。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起事之初就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问,引得出身农家的沛县泗水亭长刘邦率众响应。从公元前209年揭竿而起,到公元前202年推翻秦王帝国,刘邦只用了7年多的时间就创建了大汉王朝,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由平民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人。

2.可控量中把握机会

命运方程式中的可控因素众多,C、E、S三类都是变量。既然是变量,自有可调节的机会,也就有了操控的可能。

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时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甚至居住在什么样的氛围之中,对命运都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为影响至今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传说和他母亲在其年幼时的三次搬家有很大关系。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列女传·母仪》中评价说:“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幼年丧父,由其母亲仉氏抚养长大。他年少时聪颖好学,见什么学什么,而且一学就会。他们最先的住处离墓地比较近,孟子有空就跑去看人家发丧下葬。他不仅看,而且还记住人家的丧葬程序礼仪,回家后模仿。孟母见了就说:“这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所以就搬离了这个住处。但是,新迁之地毗邻街市,孟子闲暇时又经常模仿商贩们的叫卖之态。孟母见了又说:“这也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所以再次搬家。可惜,新家虽然离街市远了,但邻居中有一个屠户,孟子又经常模仿屠户宰杀牲畜、买卖畜肉的动作。孟母见了又说:“这还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所以,他们第三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官学文庙边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当地的官员都会进庙参拜,孟子见到他们行礼跪拜、揖让进退的样子都牢记在心,回家模仿。孟母终于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啊!”“孟母三迁”,改变了孟子的命运。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都要做的事情。不仅是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步入社会之后不管本人是否有自觉的意识,是否主动去做,其实都在终生学习。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虽然都没有读完大学,但是他们离校以后都没有中断学习,而且学习的内容还更为广博和深入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大学教给每个人的东西更多,更实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学什么和怎么学?还有,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是否足够,是否比常人多?我们的业余时间有多少是用来学习的?我们在学习的状态下投放了多少精力,是否做到了心无旁骛?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知识积累的数量和速度是否优于他人?后来成为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的孙敬,年轻时学习特别勤奋,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怕犯困耽误学习,就把自己长长的头发用绳子拴到房梁上,一旦打盹低头时,绳子就会拉扯头发,头皮也会被扯疼而使人清醒。如此年复一年,他博览群书,多有著述,成为一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避免读书时昏睡,竟然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瞌睡来袭时便用锥子扎刺大腿驱赶睡意,日夜研读《太公阴符》,终于构划出合纵连横战略。后来,他凭借此术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各国国君,达成了6国合纵联盟。他自己也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成为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兼任6国国相、佩戴6国相印的杰出政治家。

命运方程式中的可控变量,还有很多方面的主动权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以调整的内容包括为人准则、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生活方式、健康监管、性格修炼、情绪控制、婚恋心态、家庭经营、福祸转换、人生规划、目标管理等等,可以选择的包括生存地点、发展方向、供职单位、专业岗位、创业项目、婚恋对象等等。这些问题,本书在后面的篇章里都会有所探求。

3.依循规律顺时应势

人生的道路漫长,人生的经历繁杂;与此相对应,人生的命运难测,人生的结果难料。但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消极地等待和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他们一直没有停止探求命运机理和规律的脚步。在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的东方的占卜术、算命术,西方的数秘术、星座学等等,都是人们研究和推测个人命运奥秘的学问。不过,这些方术的实质均视命运为完全客观的外界法则,个人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提前知晓,并加以积极的预防,无法实现积极的操控。

那么,命运的发展变化到底有没有可以把握的规律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过程都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的存在及作用是不可抗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命运,是一种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复杂社会现象,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诸规律,其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较一般事物更为复杂。所以,人们自然就会觉得无法认识和难以把握命运的规律了。

辩证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等于说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也是可以被运用的。

“水往低处流”就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们认识了这条规律之后,就可以利用地势差来治理洪涝灾害,也可以通过修建水渠使更远的低处获得水利,还可以通过车水、泵水到很高位置来使高处得到水利,现代则又可以利用水的势能来发电。

命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不可能没有规律。既然有规律,就一定可以认识,也一定可以利用其规律来改变命运,就像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来使高处得到水一样。命运又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密不可分。那么,更科学地认识自然、社会、思维诸规律,一定会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认知命运,更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进步到当下,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宿命观等学说的人数已经明显减少,相信“命运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理念的人正在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