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待业青年与大白菜
自从接到古诗的通知以后,文飞飏的课余时间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争分夺秒的赶稿子。
宿舍、教室、图书馆,什么地方合适,他的身影就会在出现在什么地方。
昏天黑地的过了一个多星期,文飞飏突然想起来,自己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
今天恰好是星期天,自己这一段时间累得是头昏脑涨,既然是星期天,那么就回家去看看父母。
骑上自行车,文飞飏穿大街过小巷,七拐八绕的就来到了烟袋斜街。
远远地看见大杂院的门口聚集着很多人,平板三轮车上面堆着满满的一车大白菜。
连如月正在忙着,把这些大白菜给弄到院子里面去,突然就听见有人说了一声。
“飞飏回来了。”
抬头看见自己小儿子,连如月就大声喊道。
“飞飏,你回来的正好,赶紧过来往院子里搬白菜。”
“哎,我知道了妈。”
文飞飏把自行车放好后,就立刻加入了搬冬储大白菜的队伍中。
80年代以前,京城的老百姓在每一年过冬以前,有两件大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第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冬贮大白菜,1982年的冬贮大白菜,于11月1日开始集中上市。
供应京城居民的数量是4亿斤,每斤大白菜0.02元,每一家基本上最少也存储几百斤大白菜准备过冬。
冬贮大白菜在每一年的11月前半个月结束,这半个月内你看看马路边、胡同里、房檐下,那就是大白菜的海洋。
第二件事情就是存储蜂窝煤,京城煤炭公司制定生产了16眼机末蜂窝煤,直径5英寸,每一个重1250克。
蜂窝煤的零售价为自取每吨28元,每吨800块,每块0.035元,送货上门的每吨29元,每块0.0363元。
存储大白菜和蜂窝煤,是京城居民家家户户,都要全家出动的主要事情,文飞飏重生回来之后,似乎忘记了这两件事。
搬迁到楼房之后,在文飞飏的印象中,这两件事情好像是已经与他不辞而别了。
收拾好一切后,文飞飏才想起来自己忙碌了半天,怎么就没有看见父亲文远航、哥哥文明、姐姐文静,他们三个人的影子。
“妈,我爸呢?”
“你爸爸上班去了。”
“上班?他去哪里上班了?”
“哎呀,我的傻儿子哎,你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你爸爸成了副区长了。”
连如月高兴地数落起文飞飏来。
“那我哥文明和我姐文静他们两个人呢?怎么今天也没有看见他们?”
“你哥有事,你姐在她的店里忙,一个也指望不上。今年多亏了院子里的邻居们,买大白菜,搬蜂窝煤,省了我好多事。”
“妈,那咱们家回头好好谢谢大家伙。”
“唉,这一份人情不好还呐?”
“妈,多大点事儿,还不好还人情,实在不行回头我请他们吃顿饭。”
“你知道什么?”
“怎么了?妈,这里面还有什么事情?”
“还不是因为你?”
“妈,好好地怎么又成了我的事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刘好的工作是不是你给想办法解决的?”
“是啊!刘好的工作跟这件事情又有什么关系?”
“院子里那一家没有一个待业青年,你把刘好的工作办好了,人家都以为是你爸爸给帮忙办好的。”
“啊!原来是怎么回事!妈,大家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让我爸想一想办法就是了。”
“唉,你说的倒是简单,事情那有你说的这样省事,这些天要不我有些发愁呢。”
“要是一个两个,你爸爸也许还敢帮一帮这个忙,院子里可是有好几十家,真的是不敢开这个口子。”
“妈,老这样憋着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啊!一个也不办,时间长了,人家一样会在背后骂人的。”
“可不是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更何况我们都是在一个院子里住着。”
“妈,大家都给我爸和你把这件事情明说了吗?”
“这个倒是还没有,你爸爸这也是刚刚去上班没有几天,大家心照不宣,就差明说这一步了。”
“妈,要是这样,目前看来我们只能是装聋作哑了,不如先拖着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就怕拖不了多长时间,最多也就是过完大年以后,我觉得有的人就会找来了。”
“车到山前自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妈,万一真的有人找来了,到时候再说,现在就不要考虑这件事情了。”
“你呀!看看你找的这些事,真是快愁死我了。”
“妈,你就放心吧,天塌不下来,明天的太阳一样会照常升起来的。”
“飞飏,快中午了,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做饭去?”
“妈,什么都行,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我给你打下手去?”
“你来给我打下手?你是来给我帮倒忙,添乱来了。”
连如月高高兴兴的去忙去了,这个小儿子在她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块称心如意的宝贝。
文飞飏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开始认真的思考母亲连如月刚才说的事情。
能惹远亲,不惹近邻,流传千年的俗语,非常精辟的总结出了处理邻里关系的奥妙。
待业青年加上近邻这样的关系,文飞飏感觉到全家人在这一张大网里无处可逃。
几十年的相处,无数个日出日落,一个院子里长大的这一份感情,无论如何也是经历了岁月与风雨的洗礼。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文飞飏面对待业青年这四个字一样是头大。
待业青年是80年代之初出现的名词,是指不再为高中毕业的国有企业子弟分配工作,导致大批不能继续进行教育的中学毕业生等待分配就业,所以生出“待业青年”一词。
待业青年由于没有工作,所以他们这些人就三五成群,经常聚集在胡同口、大街上、电影院、溜冰场等地方玩耍。
年轻气盛的他们,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屁大的小事情,闹的是鸡飞狗跳。
80年代,浦江当地管那些流里流气的男的叫“阿飞,”花里胡哨的女的叫“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