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国特色的具体内容

作为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由我国全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前三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这要求我们在开展湾区共性研究的同时,需格外注重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特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合作的中国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服务于国家现代化战略总布局的区域合作

从国内来看,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由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的在于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应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战略总布局。

从国际局势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重新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须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二)与周边地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既落脚于实现本区域的自身发展,又注重与周边区域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减少区域内部的重复建设以及同质化竞争,推进区域内的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内部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注重对内辐射、带动腹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地区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契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注重对内开放,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

(三)在规划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实现内部深度分工的区域合作

一是强调规划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央高度重视,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规划,从总体高度设计空间发展架构,对各方利益进行调整,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各地区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二是建立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协作机制。世界著名湾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政府和市场通力协作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的同时,政府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消除行政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服务平台、推动基础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注重对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地区的统一协调。湾区经济非常需要一个共同的机构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实现共赢的目标。尤其是在像粤港澳大湾区这种一国两制三关口的特殊地域,对于协调机构的需求更为迫切。基于“一国两制”的国情,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特别行政区以及经济特区同时存在,三地法院没有管辖权,应该打破行政隔离,突破制度约束。设立高效的规划部门,对各方利益进行调整,确保建设方案的有序推进。

(四)建成和谐而又有活力、相互竞逐而又能实现社会团结的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依托于湾区内各城市、地区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更有赖于各城市地区之间彼此合作、相互促进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地区立足地区本身的比较优势,充分释放了地区发展活力,实现本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各城市地区之间互相竞逐,激发湾区内部的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强调对各城市地区统一部署,避免彼此之间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的格局,形成和谐共存、社会团结的城市群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