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完美得无可挑剔
扫二维码 听如是道
现代人的焦虑病究竟来源于什么呢?其实是来源于选择,来源于挑剔。我们担心选择的结果对自己不利,而我们当下所掌握的信息,又没有办法确保我们做出对自己一定有利的选择。我们跟无、跟未来打交道,必然恐惧,这就是焦虑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做选择呢?因为我们把自己当成了生命的主宰,其实生命不是我们创造的,生活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是处在生命与生活之间的存在。生命创造了我们,我们创造了生活。生活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有让我们满意的,有让我们失望的,有让我们幸福的,有让我们痛苦的,因为它是我们的作品。但生命不是我们的作品,我们是生命的作品,先有生命后有自我。
生命是完美的,完美得让人无可挑剔。幸福的日子是一段生命,痛苦的日子同样是一段生命,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日子。从我们的感受来讲,它具有完全相反的意义。但从生命的角度来讲,这两段生命是完全等价的。我们可以因为痛苦而舍弃这种生活,但我们不能因为痛苦而舍弃这段生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痛苦的、难受的生命我们都舍弃了,那人的生命就很短了,估计个个都成了短命鬼。
现实当中,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一段生命是痛苦的而将生命放弃(自杀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因为他觉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谁都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其实,痛苦和幸福对于生命而言,就像晴天和雨天对于自然而言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都是好的,都是有意义的。天天下雨,不是好事,天天不下雨也肯定是坏事。生命本身就是由阴晴圆缺所构成,一切都是好的,我们干嘛要挑呢?事实上我们也没得挑,因为它比我们要大。接受它、体验它,我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改变它、舍弃它,我们就跟自己作对。
《大学》教我们要懂得止于至善,就是要培养我们这样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天天都是好日子,还有什么值得焦虑的呢?只要好好活着,你就能体会生命的美,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有的人把这称为活命哲学,会问:那过去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何牺牲自己,不要生命呢?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他们把个人的生命与众生的生命视为一体,还是热爱生命,事实上生命也是一个整体。
爱生命才能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