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国(政府、企业或个人)同另一国(政府、企业或个人)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间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资本流动的载体有技术、商品和货币资金,其主要体现形式为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期限超过一年的国际资本流动被称为长期资本流动,主要包含证券投资、国际贷款与直接投资。根据直接投资流动方向的差异,可分为流入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和流出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通常所讲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流出直接投资。作为资本国际化的形式之一,其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因侧重点不同,其具体内涵亦有所差别。
IMF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在境外从事经营并获取持续收益的一种投资形式,其目的旨在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12)。OECD强调,对外直接投资是通过与他国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取得经济利益并能对其有效控制的投资(13),拥有他国企业10%及以上投票权即成立。类似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等文本也强调对企业的控制权。一些学者,如A. G.肯伍德(1992)(14)、Krugman(1997)(15)等也认为,进行跨境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旨在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此外,部分定义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资源在国际的流动(特别是无形资产),如将资本、技术、知识以及经营能力等资源向东道国输出(小岛清,1987)(16);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在企业内的跨国转移(原正行,1992)(17)。
国内对OFDI的定义也值得关注,如卢进勇(1997)把对外直接投资界定为掌控国外企业经营与管理权的投资行为(18)。同样,李东阳(2002)(19)、张继康(2004)(20)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实质上是借助资源的跨国输出以达到控制企业国外经营管理权的活动。中国商务部将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我国国内的投资者以实物、现金或无形资产等形式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的企业,掌握该企业10%及以上股权,并以控制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目标的经济活动(21)。本书的对外直接投资采纳商务部的定义,即流出直接投资。
1.2.2 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产业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内涵和概念迄今依然难以统一。Ernst(1998)强调,产业升级概念较为复杂,涵盖广义的创新活动,且不同产业与国家的产业升级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2)。在现实经济活动实践中,人们对产业升级现象的认识可追溯至17世纪。1691年,威廉·配第在考察英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后发现,工业获取的利润比农业高、商业的利润比工业高,进而他认为伴随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的重心将从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从而获取高经济利润(23)。此外,魁奈、亚当·斯密、阿·费希尔、霍夫曼、科林·克拉克、西蒙·库兹涅茨以及钱纳里等的拓展无疑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产业经济理论。
揣摩经典不难凝练,“产业”是指具有某些相似属性的企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依照一定标准划分的部分,也是链接微观经济的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的“集合概念”,且存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等)。通常来讲,学术界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其内涵进行解析:宏观视野考察的主要是产业部类和产业层次结构的变动;微观层面则从企业与产品内分工的视野来研究产业升级。本书将重点从这两个视角来阐述产业升级。
从宏观视角来看,产业升级是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国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及产业内逐步走向集约化,主要体现为:(1)三次产业及内部结构的比例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按照第一、二、三的次序演进与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如重工业化、技术集约化等;(2)三次产业及内部要素结构的升级,即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演进;(3)三次产业及内部技术进步驱动集约化。从微观视角来看,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产品附加价值的增高。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生产流程的升级,即通过生产系统重组再造或者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以促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②企业产品的升级,即通过引进新生产线、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产业升级应从产业的经典定义层面来推定,而不能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产业,即产业升级应内含两个不同升级方向且相互并列的产业发展内容: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深化发展(24)。前者体现国民经济内部异质性产业的时空布局,后者则揭示同质性产业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其包含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形态:一是在等量投入获取等量利润回报的条件下,资源在各产业间流动;二是在竞争驱动条件下,资源在产业内部由低效率部门或企业流向高效率部门或企业。在此过程中,企业是推进产业升级的主体,在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动下,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以及改进经营管理等手段,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组织生产,可以说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当然,政府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企业的自主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并完成产业升级目标。同时,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产业升级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或滞后都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结合选题,本书所探讨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产业深化发展问题暂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