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加入WTO以后中国外贸进出口变化趋势及特征
2.1.1 外贸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
加入WTO之后,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发展。由图2.1可以看到,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已经显著高于80年代,但是加入WTO之后的增长速度则大大高于前期发展。
资料来源:WIND。
图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
如图2.1所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进出口总额增长情况来看,在1978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虽然也有增长,但是增速显然是比较缓慢的。以美元计价的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5.88%。而自从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进出口的增长速度陡然增加。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以前的7年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3.8%。入世十周年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09年,由于美国金融海啸冲击世界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也没能独善其身。当年以美元计价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13.88%,这在中国外贸发展史上尚不多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复苏阶段,中国外贸进出口又恢复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自2014年以来,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而中国自己也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对传统原材料的需求发生变化,进口增长乏力。特别是进入2015年以后,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不断下滑,2015年1月至11月,进口同比增速始终在负增长区间,而出口同比增速除了在2月、6月为正以外,其余月份也都是位于负增长区间。外贸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2.1.2 外贸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显著上升
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贸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不足4%上升到2015年的13.8%,净增长接近10个百分点。
由图2.2显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在2000年到2015年间,中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了增长趋势,在2009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略有放缓,但是在随后的2014到2015年则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与此相对应,日本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美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在2008年以前呈下降趋势,但是2008年以后则有小幅度增长。相对而言,德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的变化则比较平稳,虽然在2003年到2011年间略有下降,但是随后又呈现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在世界主要出口国中,中国出口比重上升最快,幅度也最大。
资料来源:WIND。
图2.2 主要国家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2.1.3 外贸进出口结构不断改善
加入WTO以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显著下降,制成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而在2012年前后,主要进口商品类别比重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
1.进出口商品类别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1)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显著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
由图2.3和图2.4显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加入WTO以后,中国外贸出口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迅速下降。其中,食品及活动物类商品出口比重由2001年12月的最高值6.13%下降到3%左右,降幅超过一半。SITC3矿物燃料类商品的出口比重同期也下降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图2.3显示,加入WTO之后,中国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出口比重迅速上升,由刚加入WTO的35%上升到50%,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类别。
数据来源:WIND。
注:初级产品包括,SITC0类食品及活动物,SITC1类饮料及烟类,SITC2非食用原料,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
图2.3 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WIND。
注:工业制成品包括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SITC9未分类的商品及交易品。
图2.4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变化
(2)在2012年前后,主要进口商品比重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改变
由图2.5和图2.6可以看到,加入WTO以后,中国SITC2非食用原料与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比重显著增加。但是在2012年之后有所下降。就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而言,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是主要的进口商品类别,加入WTO之后其进口比重有所下降,但是2012年之后呈现上升趋势。另外,SITC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比重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进口比重由最高时的超过18%下降到10%左右。
资料来源:WIND。
注:初级产品包括,SITC0类食品及活动物,SITC1类饮料及烟类,SITC2非食用原料,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
图2.5 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WIND。
注:工业制成品包括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SITC9未分类的商品及交易品。
图2.6 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变化
2.外贸经营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数据统计期间只有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此我们就以此段时间内的各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结构变化作为分析时段。由图2.7可以看到,在2005至2014年,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都有所下降,且降幅也比较接近。而与此同时,其他性质企业的出口比重显著上升。由于在我国,除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因此,从图2.7各外贸主体出口占比变化可以看到,我国民营经济在外贸出口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WIND。
图2.7 各外贸主体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由图2.8所表明的各经营主体进口占我国总进口月度比重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在2005年至2014年,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比重都有所下降,但在2013年以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比重降幅要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而在2013年以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比重有所回升,但是国有企业进口比重又呈现出新的下降趋势。而在2005年至2014年,民营企业的进口比重始终保持了稳定上升的趋势。
资料来源:WIND。
图2.8 各外贸主体进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3.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比重变化较为显著
图2.9显示了2001年至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总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变化情况。由图2.9中显示的趋势可以看到,在2001年至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都有明显上升,而出口比重上升速度明显快于进口比重。2010年之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从2014年开始,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快速上升,而同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基本没有变化。
资料来源:WIND。
图2.9 高新技术产品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
由图2.10显示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在2001年至2005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态势。但是在2005年之后,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60%左右,上下波动幅度不大。而进口比重则在2006年之后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06年最高值56.95%下降到了2014年初不足39%的水平。随后机电产品进口比重又出现了快速回升的态势,于2015年末回复到约50%的水平上。
资料来源:WIND。
图2.10 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变化
2.1.4 货物贸易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加入WTO以后,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发挥比较优势,年度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225.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830亿美元,增长了近16倍。但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竞争劣势也充分显现出来。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61.28亿美元,2014年,这一逆差已经增加到1971亿美元,增长了31倍还多。
从图2.11贸易差额变化趋势上来看,年度货物贸易顺差在2001年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持续上升,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迅速下降,由2008年的近3000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1548亿美元。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趋势,年度货物贸易顺差又开始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3830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
图2.11 中国贸易差额变动情况
服务贸易则保持了持续的逆差增长趋势。在2001年到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增长的幅度并不很明显。但自2009年之后,服务贸易年度逆差额迅速增加,而且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
2.1.5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比重出现变化趋势
在2007年以前,我国加工贸易总额都是高于一般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然而,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加工贸易年度增长率明显下降,一般贸易额迅速超过加工贸易。
由图2.12变化趋势可以看到,2008年以后,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一般贸易额开始超过加工贸易,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资料来源:WIND。
图2.12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变动情况
2.1.6 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区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外贸进出口比重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图2.13显示了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东盟进出口额在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在2001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对上述四个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总进出口额比重从55.16%下降到45.94%,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外贸进出口对象变得更加分散。
资料来源:WIND。
图2.13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比重变动情况
对上述四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比变化也比较大。2001年,中国与日本贸易额占总贸易额比重在17%左右,而到2015年,该比重下降到7%,下降了10个百分点。加入WTO以后,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贸易往来。200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比重约为8%,而到2015年,该比重上升到11.8%。自2001年至2011年,中国与美国贸易额占比由15%下降到12.25%,随后又略有上升,2015年该比重约为14.2%。同期对欧盟贸易进出口比重也发生了显著的波动变化。
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欧盟和美国一直是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东盟的作用显著上升,但是与日本的贸易进出口比重显著下降。
2.1.7 中国商品进出口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加入WTO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贸易条件是有所恶化的。特别是在2002年到2005年,贸易条件指数最低时只有88。(1)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一直到2011年,中国总体贸易条件指数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随后,从2011年开始,贸易条件指数逐步回升。2015年全年的贸易条件指数基本在110以上。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不断下降,这是造成我国贸易条件指数明显改善的主要固执。
如果从产品分类来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显著低于工业制品。在2008年到2009年危机期间,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显著改善。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又恶化了。从2012年开始,我国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又开始高于工业制品。
从图2.14中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趋势来看,自2011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以来,我国贸易条件指数是逐步改善的。虽然贸易条件改善的来源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致,但是毕竟我国出口品的相对价格有所上升,贸易福利得到了有效改善。
资料来源:WIND。
图2.14 中国贸易条件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