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白话中国史·现代卷·民国何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英藏交涉

从1906年《藏印续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自觉其对于西藏权力的薄弱,而亟思改弦更张,也和其对于蒙古一样。1905年,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给藏番杀害。政府以赵尔丰为边务大臣,并命四川提督马维祺出兵讨伐。这一役的结果,把现在的川边地方,全行戡定,逐渐设置县治。

先是英兵入藏,达赖出奔,本有到俄国去的意思。后来听见俄国的兵,给日本打败了,就此作为罢论,滞留在西宁几个月,跑到库伦。次年,从库伦回来,依旧滞留在西宁一带。清朝颇想笼络他,劝其入朝。于是达赖于1908年4月到北京,恢复出逃时所革“西天大善自在佛”封号,并加诚顺赞化名号。10月,德宗、孝钦都死了,达赖乃回藏。赵尔丰的经营西藏,达赖甚不谓然。1909年12月到拉萨,就嗾使藏人反抗。赵尔丰派钟颍带兵1500人,于1910年2月进入拉萨。16日,达赖逃奔印度,要求印度总督干涉。印度总督含糊答复。达赖没奈何,回到大吉岭。清朝得他逃亡的消息,便下诏,把他废掉。

然而,清朝末年的驻藏大臣联豫,所带军队,颇无纪律,把枪弹都卖给藏番。于是藏番军械,颇为充足。革命的消息传到拉萨,驻藏清军以为从此没有法律了,就随意剽掠。藏族人大怒,群起反抗。其结果,清朝军队都被逐。达赖乘机回拉萨,宣布独立,并嗾使藏番内犯。巴塘、里塘,先后失陷,并进攻打箭炉。四川都督尹昌衡(政府旋以为征藏军总司令),出兵征讨;云南都督蔡锷,也发兵会攻。7月,在里塘、巴塘中间,把藏番打败,藏番退回。而川滇兵亦因粮械两乏,不能进取。8月17日,英使朱尔典,向外部提出抗议,要求中国对西藏:不干涉内政,不改省,不驻扎多兵,而且说英国还没有承认中华民国,倘使中国不容纳英国的意见,英国唯有和西藏直接交涉。政府怕事实上生出困难,只得改为安抚(征藏军总司令改为川边镇抚使),而且恢复达赖的封号,又承认英国的要求,派陈贻范和英藏两方的代表,共同会议,以解决对藏问题——此项会议,以1913年11月13日,开始于大吉岭。后来又移于印度的西摩拉。

蒙古有内外,西藏是没有内外的。而英国人对西藏的要求,差不多全抄俄国人对于蒙古的办法,强要立出内外藏的名目来。陈贻范不肯承认。英人又以和西藏直接交涉相恫吓。陈贻范不得已,于1914年4月27日与英人签订《草约》。其大旨是:

 

英国承认中国对于西藏的宗主权,中国承认外藏的自治权。中英都不干涉西藏的内政,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

彼此不派兵,不驻官,不殖民——但中国得派大员,驻扎拉萨,卫队以三百人为限。英国驻扎拉萨的官员的卫队人数,不得超过中国官员的卫队人数的四分之三。

内外藏的界线,暂用红蓝线画于本约所附的地图上。

 

此项条约,把中国在西藏的权力,骤然缩小,和在外蒙丝毫无异。而其尤为紧要的,则系所谓内外藏的界线。

原来康之与藏,本不能并为一谈。旧界系以江达以东为康,以西为藏。所以雍正四年会勘划界案内,于江达特置汉藏两官。清末改康为川边,其境域,亦系东起打箭炉,西至江达。经四川总督赵尔巽、边务大臣赵尔丰、驻藏大臣联豫会同划定,于江达立有碑记。1912年,尹昌衡改江达为大昭府;将硕督、嘉黎、恩达、察隅、柯麦五县,划归管辖;曾经内务部颁布在案(以上据四川省议会1919年通电)。然则姑无论西藏本无内外,即欲强分为内外,而所谓内外藏者,亦应统限于江达之西。乃英国人之所谓藏者,几于包括川边,分割青海;还要在其中划分内外,把外藏的范围,扩充得极大。陈贻范第一次提出的让步案是:怒江以东,完全归中国治理。怒江以西,至江达,保存前清旧制,不设郡县。第二次:将中国治理之界,让至丹达以东。第三次:让至怒江以东。第四次:但求青海保存原界,巴塘、里塘等地方,仍归中国治理;而把怒江以东,德格、瞻对等地方,都划为特区。但英使始终不听,先后提出修正案两次,仅允将金川、打箭炉、阿敦孜等地,由内藏划归中国——但瞻对、德格,仍属内藏——白康普陀岭、阿美马顶岭东北之地,划归青海。陈贻范屡次交涉无效,只得就英使原提出的草案所附地图的红蓝线,略加伸缩,竟于草约签字(按内外藏的界线当时所划究竟如何因此项文件全未公布吾人至今不得而知。本节和第六章第二节所述都系依据外交部1919年9月5日的通电和当时各省争执的电报以及中外报纸近人著述。总仅能得其大略读者谅之)

政府得陈贻范的报告,大惊,急电令不得在正约签字。5月2日,政府通告英使,说:“草约虽可同意,界线万难承认。”自此此案由政府和英使朱尔典直接交涉。政府于6月13日,对英使提出四条。其中关于内外藏界线的是:

 

内藏界线:应自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起。循昆仑山脉东行。至白康普陀岭,南行。循阿美马顶岭,向东南斜行。至打箭炉,近北纬三十度,西折。至巴塘之宁静山,沿金沙江南下,向西南斜行。至门工,复沿怒江下游,上至当拉岭。西行,至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即昆仑山麓为止。

外藏境界:自门工起,沿怒江下游,上至当拉岭。北行,至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即昆仑山麓为止。此线以西,为外藏自治范围。

 

按照此条件,业将青海的西南一部分和川边的大部,划归内藏。至于真正的西藏,则全归入外藏自治范围。然英使仍说和《草约》所拟相去甚远,不能承认。7月3日,英藏委员,竟将正约签字。

到1915年6月,外交部和英使协议。我国方面,又提出最后的让步案:

 

一、打箭炉、巴塘、里塘各土司所属之地,归四川省治理。

二、察木多、八宿、类乌齐各呼图克图及三十九族土司所属之地,皆划入外藏。

三、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三十九族,察木多、德格土司以北及青海南部之地,皆划入内藏。但内藏改名康藏。

四、云南新疆的省界,依然如旧。

 

英公使置诸不复。此项问题,一时遂成为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