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治精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对确诊的意义何在?

施毅(2月11日)

新冠肺炎实际上就是CAP的一种,引起CAP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那么对CAP患者应该何时、采集哪些标本、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有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门诊患者不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但特定情况下和住院患者,应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南中有非常明确的CAP特定临床情况下建议进行的病原学检查。需要进行呼吸道病毒筛查的患者有五种情况:群聚性发病、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重症CAP、双肺多叶病灶和免疫缺陷。

临床高度怀疑病毒性肺炎时,应考虑进行相关的病毒学检测。目前推荐的检测共有4种,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非常困难,在临床上一般都不用病毒分离培养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一般只有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时才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前者出现时间较短,后者通常要有恢复期血清,对新冠肺炎诊断的价值有限。所以实际在临床应用的诊断中,病毒性肺炎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胶体金法检测,使用胶体金法比较多,虽然胶体金法的特异性比较好,但是敏感性并不高;另一个是核酸检测。在对甲型流感的诊断中,实际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是病毒抗原检测(如胶体金法检测)和核酸检测。所以核酸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冠病毒检查方法中,首先在所有六版诊疗方案里,毫无疑问都把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只是从早期的呼吸道标准,扩展为呼吸道与血液标本,阳性指的是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到第六版已经不再考虑标本来源,只要核酸检测阳性即可确诊。方法为:①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②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

核酸检测是不可替代的确诊方法:对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及时救治患者非常重要。第一,病原抗体检测有窗口期,要在后期才能出现抗体,往往滞后于核酸检测。第二,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刚才提到的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第三,核酸检测阳性要比胸部CT出现改变更早,我们现在已经发现存在无肺炎临床症状表现的新冠肺炎患者,所以它显得更加重要。第四,有核酸定量检测,这种定量检测可以动态监测病毒感染的程度,观察治疗效果。

PCR检测方法实际上是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是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在临床的实时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大家一定要注意,PCR方法虽然非常敏感,但是实际针对某一病原体其阳性检出率也只能达到30%~50%,超过50%的诊断需要依赖临床诊断病例,本次新冠肺炎的诊断也是如此。

基因测序大家也比较熟悉了,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大家对病原学基因测序非常了解。基因测序是通过对标本的基因进行测序,如果与已知的2019-nCoV基因高度同源即可确定。这个方法非常准确,可用于争议样本的最终确认、监测病毒的变异、病毒的溯源等,但是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需要测序仪和专业的生物信息分析等。

基因测序的好处有哪些?第一,与PCR相比,因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这时候PCR就检测不出来了,但是高深度宏基因组测序(测序总reads数不低于80M DNA序列)可以弥补RT-PCR的缺点,并监测可能的变异;第二,部分病毒含量较低的样本,低于RT-PCR最低检出限,而人源宿主背景较低时,宏基因组测序可以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第三,对于冠状病毒检测阴性的疑似感染,宏基因组测序能够有效提供其他可能感染的病原信息;第四,宏基因组测序还能够提供多重感染或继发感染相关病原信息。

PCR方法操作便捷、速度快、成本较低,更适合于大批量患者的检测。而NGS花费高、时间长,对于大批量检测来说,比较难以承受。所以作为普查,还是使用PCR方法比较合适。但是,如果患者在检测过程中遇到问题,比如一次检测为阳性,但下一次检测又呈现阴性,那么此时就应该介入基因测序;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典型,检测结果转阴了或测不出来,是不是有基因发生了变异,我们现有的PCR试剂盒检测不出来,就应该使用NGS。另外,如果是重症患者,怀疑同时有混合感染,他很有可能不仅是有新冠病毒,同时也可能有其他病毒甚至细菌感染存在。特别是患者如果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比如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这样的患者可能同时需要做NGS。如果我们这样把握,就不会让所有患者都去做NGS,又可以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NGS还是比PCR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如果结合RT-PCR和宏基因组检测,可更快、更全面地覆盖2019-nCoV检测,并监测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

陈荣昌(2月29日)

有很多人讨论关于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要确诊的话,肯定要进行病原学检测,否则不好鉴别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导致的肺炎。尽管现在有典型影像学改变,但是总体而言,病原学检查最重要的还是诊断和鉴别方法。但现在病原学检测的阳性率只有30%~40%,这就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考虑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以及动态变化,不要轻易因为上呼吸道标本检查结果为阴性而排除。这时,就特别需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综合诊治的基本功。动态观察和反复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如图3-1所示,左侧为流感病毒肺炎,右侧为RSV肺炎,我们能够从影像学推断出病原体吗?尽管最近大家都关注一篇综述性的文章,论述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似乎不同的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特异性不高。我认为还需要建立一套面向临床需求的病毒学检测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鉴别。

流感病毒肺炎

RSV肺炎

图3-1 流感病毒肺炎和RSV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

对于很多肺炎来说,过去大家主要关注细菌感染,因为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所以病毒检测并不是常规检查。但是我们之前遇到一个重症肺炎导致ARDS的病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过程中有血性痰液。患者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减少,降钙素原正常,看上去很像病毒感染,但是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胶体金)阴性,可医生觉得还是有点像病毒感染,于是经验使用了奥司他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考虑常规抗病毒治疗还是积极的病原学检测。后来,该患者的PCR检测结果为流感病毒阴性,腺病毒阳性(多次)。我们知道奥司他韦对腺病毒无效。因此,我认为,针对这类患者,如果不做病原学检测,就容易导致我们的诊断不明确,治疗的针对性也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