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进攻缅甸
日军空袭仰光——第十七英印部队在萨尔温江吃了败仗——横渡锡当河——我们撤至勃固河——美国援助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我把澳大利亚护航舰队调至仰光——澳大利亚政府的强烈反对——罗斯福总统的进一步努力——澳大利亚没有派遣任何军队前往缅甸——从仰光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顺利撤至卑谬——我军残余部队顺利脱险——通往印度的道路被切断
我们都认为日军至少要等到他们在马来亚的行动取得成功以后,才会对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可事实并非如此。日军在12月底前就开始对仰光发动空袭。当时我方防卫的空军力量只有一个英国战斗机中队和一个美国空军志愿队的战斗机中队。这支志愿军是战前为支援中国而组建的。我请求罗斯福总统将这支英勇的队伍留在仰光。
首相致罗斯福总统:
我得知,蒋介石很有可能会在1月31日后将现在正有效防御仰光的美国空军志愿队的战斗机中队撤回中国。显然,仰光的安全对蒋介石和我们来说同等重要。如果在“旋风”式战斗机(原定于2月15日至20日到达)到来之前就撤走这支中队,后果将不堪设想。我知道马格鲁德将军已得到指示会向蒋介石说明此事,但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应该让您知道。
1942年1月31日
总统答应了我的请求。虽然这些部队力量薄弱,但却使突袭的日军伤亡惨重。而轰炸造成的军事损失虽不算严重,但却引起骚乱,并在拥挤的城市造成大量伤亡。大量本地工人和军政两界的下级职员纷纷离开了自己的岗位。这虽然没有妨碍港口的正常运行,但却使它受到严重影响。在1月和2月这两个月里,日军空袭受阻,而且每次的袭击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月16日,日军进攻土瓦,由此拉开从暹罗入侵缅甸的序幕。他们毫不费力地就占领了土瓦,而我方驻守在丹老南部的少数守军也经由海路撤退。1月20日,日军一个师团在高加力击溃印度旅之后,自东部向毛淡棉推进,数日后占领该地。
在日军开始进攻缅甸那几个紧张的星期里,缅甸总督雷金纳德·多尔曼—史密斯爵士镇定自若,无所畏惧。我认为,新加坡沦陷的第二天是向他致意的好时机,同时提醒他即将爆发的危机。
首相致缅甸总督:
我一直没有致电打扰你,但我想告诉你,我和我的同僚对你在日益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态度,钦佩不已。既然新加坡已经沦陷,日军一定会集中更多兵力向你发动进攻。我们将派遣实力雄厚的部队前去增援,包括一个装甲旅和两个“旋风”式战斗机中队,不久便可抵达。今晚,我们将开会讨论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措施。我认为,缅甸以及缅甸与中国的联系是整个东方战场最重要的一环。希望你一切顺利。
1942年2月16日
* * *
日军数量不断增加,且占有优势,组成第十七师的三个英印旅在与其激战两周后被迫撤回萨尔温江防线。我方以寡敌众,与敌军在米邻附近展开了一场进攻与反攻的激烈战斗。到了2月20日,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为了避免全军覆没,我军不得不继续向锡当河撤退。锡当河宽五百码,水流湍急,且只有一座桥梁。在第十七师的主力部队抵达之前,日军已对桥头堡展开攻击,而退到桥梁附近的行军部队也被敌军刚抵达的新师团包围,他们从侧翼袭击我军。桥头堡指挥官认为我方正在撤退的三个旅的实力已经大为削弱,队伍分布零散且遭受重创,已陷入绝境。因此,在得到师长的批准之后,他下令炸毁桥梁。当十七师艰难抵达河岸时,却发现桥梁已被炸毁,眼前只有滚滚河水。尽管如此,这三千三百名士兵还是设法克服了这道障碍,成功渡河,可是他们只剩下一千四百支步枪和几挺机关枪,其他的武器和设备都已损失耗尽。这是一场大灾难。
现在,日军与仰光之间只隔着一道勃固河防线。第十七师的残余兵力在此重整旗鼓,来自印度的三个英军营和刚从中东调往此处的英国第七装甲旅也加入其中,这支装甲旅本打算前往爪哇,却在途中被韦维尔将军调来缅甸,并在之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南掸邦由中国第六军接防之后,原来在更北边的第一缅甸师便转移到东吁南部,保卫北通曼德勒的大路。
* * *
在此,我不得不讲述一下发生在我们与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一段悲痛的插曲,以及他们拒绝我方请求支援的事情。我真希望不是由我来叙述这些事实,但要讲述缅甸战役的经过就必须要了解这些事实。不论是在英国还是在澳大利亚,许多人都只是片面地了解这些情况。我认为最好还是全面地说明双方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出公正判断,从而总结必要教训,以指导未来的作战行动。
当时时间紧急,伦敦军政两界愁云密布,好在战时内阁和三军参谋长之间意见一致。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观点与我们截然不同。澳大利亚前政府在孟席斯先生的领导下建立了皇家澳大利亚部队,并至少派遣了四个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师跋山涉水前去增援祖国。对于此次战争的发展走向以及准备不足,他们不承担任何责任。自拜尔迪耶战役以后,澳大利亚军队和新西兰师在保卫埃及的沙漠之战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他们曾在战争胜利之前大显身手,也曾在重大挫折中与我们共患难。澳大利亚第九师还要在八个月之后的阿拉曼战役中向敌人发起进攻,这可能会成为历史上的决定性攻击。他们曾在希腊经历种种风险,遭受种种困难。有一个澳大利亚师在柔佛作战出色,后来到了新加坡却遭受重创并被敌军俘虏。对于这些情况,没有人给出任何解释,但英国的作战指挥应该对其负责。锡当河的灾难似乎决定了缅甸的命运,这里再一次体现了帝国政府资源和安排的不足之处。日军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而且还能任意选择进攻地点,凡是了解这些情况的人,就不会怀疑日军能在数月之内攻下韦维尔指挥的美、英、荷、澳战区的所有地区。
在澳大利亚的军事思想中,新加坡是防御前哨阵地和前进阵地的关键,澳大利亚要靠它来争取必要的时间,以便美国重新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国军事援助抵达澳大利亚以及集中和重组澳大利亚军队保卫本土。他们认为,日本可能即将对澳大利亚发起进攻,这将会使澳大利亚全体人民陷入被日军征服的恐慌之中。对他们和我们来说,缅甸只是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方面。虽然日本此次进攻没有对英伦三岛产生任何影响,但却使澳大利亚面临致命危险。当时失败与毁灭的无情浪潮不断向我们袭来,澳大利亚政府对英国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判断能力已失去信心。他们认为,现在是时候集结所有力量来对付威胁澳大利亚生死存亡的邪恶势力了。
另一方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1940年,当时我们面临的危险也很可怕,而且更是一触即发,但我们并没有失去理智,甚至为了其他重要需求不惜增加自己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我们有资格要求他们做出相同的决定,就像我们在1940年8月所做的那样。当时,我们为保住沙漠地区,从力量薄弱的装甲部队中派去了一半兵力保卫埃及。而且这样做并不是徒劳无功的。如果澳大利亚在这个紧要关头采取相同的举措,也许就能取得好的结果了。
就我而言,我不认为日军在获得荷属东印度群岛这一垂涎已久的丰厚战利品之后,还会再派出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少于这个数量则于事无补—越过赤道向南行驶四千英里与澳大利亚人民大战一场,何况澳大利亚士兵在每次作战中都体现了他们的战斗素质。尽管如此,我仍是第一个提出应从中东抽调两个最精锐的澳大利亚师回防澳大利亚的人,而且在澳大利亚各部长尚未提出这个要求前就在议院宣布了这件事。此外,我1月份在华盛顿时,罗斯福总统向我承诺过美国舰队将会全力负责澳大利亚的海上防务工作,而且还会派遣九万余名美国士兵前去增援,这些措施正在迅速实施当中。现在,缅甸爆发了非常紧张的战争危机。在战时内阁和三军参谋长的强烈支持下,我向柯廷先生表达了我的意见。
首相致柯廷先生:
1.想必您已知道,您的先遣师是唯一能及时到达仰光的部队,能够保卫仰光并防止它与中国的交通线被切断。该师的先头部队现正乘着我方仅有的英美船只(“蒙特弗农”号)从科伦坡南部向荷属东印度行驶,且在26日或27日就能开始在仰光登陆。目前,没有其他力量可以填补这个缺口。
2.我们完全赞成让所有澳大利亚军队回去保家卫国,并从各个方面协助军队的运输工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至关重要的战争的紧急战况,且正在开赴其他目的地的军队必须做好调转方向的准备,以便加入战斗。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以便尽早接替该师并将他们运回澳大利亚。我不赞同美国要您另派两个师前往缅甸的要求。这两个师将会尽快回到澳大利亚。但是,现在仰光需要这个先遣师,而且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挽回局势。
3.请重读您1月23日的电文,您在电文中说撤出新加坡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叛变”。我们正是因为同意您的观点,才将第十八师和其他重要援军派往新加坡,而非调至缅甸;而且我们还命令他们抗战到底。他们在新加坡战败,未能守住新加坡,否则,他们定能保卫仰光。我同国防委员会的同僚们对这项决定全权负责,不过,我们是根据您所发电报才做出的决定,所以您也要负大部分责任。
4.在这一危急时刻,您必须依靠美国才能获得最大支持。美国单凭自己的力量便可派遣必需的陆军和空军前往澳大利亚,而且他们似乎正打算这样做。您也知道,总统高度重视与中国交通线的畅通,不然他就无法对日本进行轰炸;而且如果盟国切断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那将会对亚洲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5.我确信,如果您拒绝让你方正经过缅甸的部队去填补这一缺口,结果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导致整个战争形势进一步恶化,那么也将会对总统和华盛顿方面产生严重影响,而您又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大力支持。请特别注意,美国有意将海军主力从夏威夷调往澳新地区。
6.我们必须立即得到您的答复,因为护航队的首批舰只很快将会朝着与仰光的位置相反的方向驶去,每过一天就要多损失一天。因此我相信,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为了您自身的利益,您将会充分地考虑我向您提出的问题。
1942年2月20日
同时,我还致电罗斯福总统,他不仅对通往中国的滇缅公路特别关心,还强烈要求澳大利亚方面考虑我方请求。
前海军人员致罗斯福总统:
1.只有澳大利亚先遣师才可以及时抵达仰光,阻止敌军,以使其他援军赶至此地。这些军队26日或27日即可抵达。由于作战需要,我们已经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同意这一调动,还承诺会尽早予以换防。澳大利亚其他军队也会尽早回国。可是,澳大利亚政府竟断然拒绝我的这一请求。鉴于保持滇缅公路畅通无阻以及同蒋介石保持密切联系具有重大意义,我再次向他们提出这一要求。
2.鉴于您派遣美国军队协助澳大利亚防务,还有可能会采取海军行动,我认为您有权督促盟军采取这一行动。请您发一份电报给我,这样我就能将其附在我刚发出的那封措辞强硬的电报上。我们这里的三军参谋长态度非常坚决,我相信在华盛顿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也会如此。您有必要与凯西谈一谈。
1942年2月20日
罗斯福总统立刻发了两份电报。2月21日,他复电如下:
我希望您能说服澳大利亚政府,让他们同意暂时将澳大利亚师的先遣部队调往缅甸。我认为这件事情至关重要。请告诉他们,我正加速增派军队和飞机前往澳大利亚,而且据我估计,澳大利亚的形势非常乐观,前途一片光明。
总统致电柯廷先生:
总统致澳大利亚总理:
您要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就部署从中东返回的第一澳大利亚师做出决定,责任之重我是完全理解的。
想必您也知道,除了目前正在途中的各部队以外,我们还决定再增派一支由两万七千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前往澳大利亚,且这支军队在各方面都装备齐全。我方一侧以澳大利亚为基地,另一侧以缅甸、印度和中国为基地,为了保护这两翼,我们必须奋战到底。鉴于美国的地理位置,我认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澳大利亚增援和右翼的相关事宜。
我向您说明此事是希望您能相信我们会以最快速度全力增援澳方。此外,美国海军已经采取的以及尚在筹备当中的军事行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岸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一定要守住左翼。在我看来,如果缅甸失守,我方整体局势连同澳大利亚的局势都将面临严重危险。澳大利亚师是目前唯一能够立即前去支援的部队。他们可以马上参与作战,我也相信他们有能力挽救目前危险的局势。
同时,我也知道日军正在迅速展开行动。但是,从你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派往你方的军队或是正在你处周围作战的军队情况来看,我不相信你们重要的中心地带已岌岌可危。
我知道,你方士兵一直包括现在仍然在世界各地坚持抗战;我也清楚澳大利亚在此次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但是从我们在远东的整个战局利益出发,我想请您重新考虑您的决定,并命令此刻正驶往澳大利亚的师以最快速度前往缅甸支援英军作战。
我向您保证,我们愿竭尽全力同你们并肩作战,直到取得胜利。
1942年2月20日
韦维尔将军负责美、英、荷、澳战区的防御工作,柯廷政府对此也欣然接受。早在几天前,韦维尔将军就以个人名义提出类似要求。而且他确实曾要求澳大利亚军需服从上述调动。
澳方的回应令大家感到惊讶。
陆军元帅迪尔致首相:
霍普金斯刚才告诉我,柯廷拒绝了总统派第一澳大利亚师增援缅甸的要求。
1942年2月22日
澳大利亚总理致首相:
1.尽管您早就知道,我们希望在太平洋战区部署皇家澳大利亚军队,而且您还曾在对下议院的报告中对此给予支持,但在这最后关头,我还是收到了您措辞激烈的请求。此外,佩奇已于2月15日收到关于我方意见的长篇报告。
2.增派兵力支援缅甸的建议是由美、英、荷、澳战区最高统帅提出的。马来亚、新加坡和帝汶岛都已失守,荷属东印度群岛很快也会被日军占领。敌军凭借其优秀的海空兵力,已开始向我国西北部以及拉包尔东北部进攻。我国政府已竭尽所能增援美、英、荷、澳战区。起初,我国政府派遣了一个师(缺一个旅)和一些辅助部队前往马来亚,后来,我们又增派了一个机关枪营和实力雄厚的援军。不仅如此,我国政府还派遣军队前往安汶岛、爪哇、荷属帝汶岛以及葡属帝汶岛,随后又派去了六个空军中队,还从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中派出了两艘巡洋舰。
3.您曾建议调遣两个澳大利亚师前往太平洋战区,之后您又公开表示,绝不阻挠皇家澳大利亚部队回去保家卫国。我们同意让这两个师分别驻守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并在2月15日发给佩奇的电报中指出:如果形势仍然对日军有利,这一部署将为我军撤回澳大利亚提供一条退路。
4.我们与美、英、荷、澳战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一战区的形势现在却恶化到如此地步。日军此时正向澳新地区南部推进,三军参谋长建议必须确保该地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击退进犯澳大利亚的敌军,鉴于此,我国政府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还要我们再召集兵力驻守美、英、荷、澳战区最遥远地带。尽管您在报告中表示您不同意从皇家澳大利亚部队中另派两个师前往缅甸的请求,但我们的顾问都非常关心韦维尔关于调遣军队的请求,也很关注迪尔的报告,报告称,由于缅甸地区可能急需更多军队,因此尚未决定第六和第九澳大利亚师的去向。一旦有一个师参与作战,其他师就不能不予以支援。种种迹象表明,整个军队将不得不在该地区展开作战,而该地区可能会再次出现希腊和马来亚战役的情形。最后,从日军占有优势的海空力量来看,澳大利亚师能否在缅甸登陆还是未知数;至于能否向曾经承诺的那样调出则更值得怀疑。既然新加坡、槟榔屿和马达班已经失守,而日本又在该地拥有海空优势,那么孟加拉湾就容易受到攻击。根据以往经验,将我军调至这一战区实属军事冒险。倘若战果不佳,澳大利亚人民会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坚持自己的决定。
5.您发电文称,是根据我方电报才决定将第十八师从缅甸调至新加坡。我必须指出,我方发电报的日期是1月23日,而您是在1月14日来电,并在电文中告知我,该师有一个旅定于1月13日抵达,其余各旅将于1月27日抵达。
6.鉴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以及皇家澳大利亚部队在中东所做奉献,我们认为我们有权要求将他们尽早调回国内,并希望你们派出数量足够的护航舰保证他们安全抵达。
7.我们向您保证,也希望您能转告总统,他非常清楚我们为这一共同事业已经尽了多大力量,如果有可能将我方军队调至缅甸和印度,且我方顾问认为这样做不会危及我们的安全,那么我们将会同意这一调动。
1942年2月22日
在发之前那封电报时,我措辞谨慎,目的是避免说我方判断是受柯廷先生抗议的影响,而电报中的第五段则是对我的电报的反驳。事实上,第十八师的一个旅在他发来电报前就已经登陆,但这个旅本来是要调去其他地方的,而另外两个旅及其重要的增援部队当时没有承担任务。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这个决定负责,但是,既然柯廷先生也激烈地参与了讨论,他就不应该认为自己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与此同时,我已经将澳大利亚运输舰调至仰光,我认为这样做会收到良好反响,至少能给澳大利亚进一步考虑的时间。
首相致澳大利亚总理:
我们没有想到,您竟会拒绝我们以及美国总统提出的关于调动澳大利亚先遣师挽救缅甸形势的要求。我们知道,如果在等待你们正式同意的期间,我们的舰船按照航线驶往澳大利亚,那么不是它们太晚抵达仰光,就是燃料不够无法抵达。因此,我们决定让运输船队暂时向北航行。现在,这支运输船队已经向北航行太远,其中一些船只不补充燃料就无法抵达澳大利亚。这些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形势的发展,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花几天时间回顾一下当前的形势。不然,我们将按照您的意愿尽快将澳大利亚先遣师调回澳大利亚。
1942年2月22日
首相致韦维尔将军:
澳大利亚政府拒绝派遣先遣师军队前往仰光支援作战。不过,我们深信澳大利亚政府一定不会在重要关头袖手旁观,于是我们昨天下令运输舰向北航行。由于运输舰向北航行得太远,以至于必须添加燃料才能继续驶往澳洲。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仅以一票优势获得政权的澳大利亚政府将有三四天时间重新考虑美国总统反复提出的要求;也能让我们看到赫顿将军率领的部队是如何在缅甸前线作战的。
非常感谢你美好的祝愿。我相信全国人民都会一致支持我的决定,就当前我们所处的困境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942年2月22日
但澳大利亚政府的反应却不利于形势的发展。
澳大利亚总理致首相:
1.在2月20日的电报中,您曾明确表示运输船队不会向北航行。但从2月22日的电报来看,您已经将运输船队调往仰光,且将我方对这一重大调动的意见看作是一种形式而已。您这样做已使运输船队面临更大风险,因此,您应对这一调动导致的后果负全责。
2.我们已经告诉总统我们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考虑到总统与我通讯的条件,他的复电非常简短,他表示他完全理解我方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并表示赞赏。我们对他的复电也很满意。
3.韦维尔在电文中表示,敌军即将进攻爪哇,太平洋战争委员会在星期六慎重考虑电文内容。此外,澳大利亚的外围防御现在正迅速瓦解,我方弱点暴露无遗。
4.我们曾设法派遣皇家澳大利亚军队前去支援马来亚和新加坡,退而防守荷属东印度群岛。北方所有防务已经瓦解或濒临瓦解。可是,您现在却想派遣皇家澳大利亚军队前去支援缅甸。就像当时在希腊那样,这一切都是在空中支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
5.我们认为,首要任务是挽救澳大利亚。这不仅是为了澳大利亚自身,更是为了保护它作为抗战发展基地的需要。我们极为谨慎才做出这一决定,并进行了反复确认,因此,要在这种情况下推翻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6.我方三军参谋长指出,尽管您在2月20日的电报中只提到了先遣师,但实际上,这两个师都要利用飞机运载,因此,目前根本无法将它们分开,因为所有飞机的目的地将由第一架飞机的目的地决定。这一事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定。
1942年2月23日
我的回电如下:
首相致澳大利亚总理:
您2月23日电文已收到。
1.澳方的运输船队正驶往科伦坡补充燃料,之后将按照您的意愿驶往澳大利亚。
2.在等待您答复的几个小时内,我决定让运输船队调转方向向北行驶,这是有必要的。否则,即使有了您提供的援助,也不能及时抵达。
3.运输船队一旦向北行驶,就可增加护航舰,且该护航舰会一路随行,直到抵达科伦坡。只要这一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在运输船队驶离科伦坡时,也将这样做。
4.当然,我会对我采取的行动全权负责。
1942年2月23日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竭尽所能。
罗斯福总统致首相:
1.最后,柯廷先生还是拒绝了我们的强烈要求,鉴于此,我向他发送了以下电报,希望他们能再派一支分遣队协助缅甸前线的防务。
2.“致柯廷。感谢您20日的来电。虽然我不能完全同意您急需调回澳大利亚师的决定,但我充分理解您的处境。我认为,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防守澳大利亚和缅甸两个主要基地,现如今,主要威胁在缅甸,即左翼,且我相信我们能够安全地守住澳大利亚,即右翼。另派的美国增援部队装备齐全,整装待发,即将开往你处。鉴于上述一切情况,当然也要看未来数周内的局势变化,我希望您可以考虑一下将第二个返航的师调往印度或缅甸,以协助该战线的防御工作,使该地成为一个稳固的防御地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给予全力支持,罗斯福。”
3.我正在拟定附加计划,以加强澳新岛屿的安全控制,并进一步阻挠日军的进攻。
1942年2月23日
首相致澳大利亚总理:
1.缅甸总督2月24日十八时三十分从仰光来电:“目前战局无重大变化,但如果澳大利亚军队能前来增援,局势会得到根本好转。尽管将澳军调遣至此并非易事,但我认为还是值得冒险一试,否则,缅甸大门就向日军敞开了。”
2.缅甸总督2月25日二十三时二十分从仰光来电:“我迫切需要知道澳大利亚师能否赶来增援,请即刻回复。”
3.当然,我已经将您的决定告知总督。
1942年2月26日
首相致缅甸总督:
我们已经发出各种要求,并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支持,可澳大利亚政府仍坚决表示拒绝。请你们继续战斗!
1942年2月25日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参谋长委员会:
我们现在能将哪些部队调往仰光前线,又有哪些部队现在正在前往仰光的途中,希望你能就此做一份简短报告。另外,关于印度现有兵力是否足以抵御敌军的袭击和进犯,希望你也能做一份简短报告。最后,我还想知道锡兰海、陆、空三军的实际作战情况,以及空军和陆军增援部队到达的具体日期。
1942年2月27日
首相致霍利斯上将,转参谋长委员会:
1.鉴于军队在仰光撤退,随后新的交通线又受阻,第七十师第二旅应否前往锡兰便成了一个问题。这个旅要多久才能抵达?
2.希望你能就雷达设施及任何改进建议做一份报告,并附上日期。
3.我希望海军部在亭可马里留有足够的重型军舰,能在我方获得增援前的紧张的两三个星期内击退敌军的海上远征队。
4.我确信,有必要解除“无畏”号各分舰队在锡兰的任务。
5.请向我提交一份3月至5月期间海军增援部队以及我方在印度洋上所建舰队的一览表和时间表。
1942年2月28日
* * *
我们指挥的部队都无法及时赶到仰光进行支援。可是,就算我们派遣不了一支部队,派遣一位指挥官还是可以的。虽然我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通信并不愉快,但我们还是决定派亚历山大将军飞往那个注定要沦陷的首都—仰光。为节省时间,他打算直接飞越大片敌占区。在从三军参谋长和陆军部了解到所有实际情况以后,亚历山大将军在临行前与我和我的妻子在首相官邸共进晚餐。我对那个晚上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派遣一位将军去执行如此希望渺茫的任务。亚历山大还是像往常一样,冷静镇定,幽默乐观,并表示他很乐意前往仰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历山大曾在警卫师担任团级军官作战多年,人们都称他有天神护佑,刀枪不入,所以即使面临枪林弹雨,士兵也愿意紧紧追随他。不论是担任尉官,还是担任最高统帅,士兵总是对他充满信心。他是敦刻尔克战役中仅存的一位英国指挥官。他从来不受任何事情的干扰或是感到恼火,对他来说,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无穷的快慰,在任务艰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除此之外,他诙谐幽默,平易近人,同他结交的人都感到荣幸与开心,因而十分珍惜这份友情,我也算其中一个。我必须承认,在共进晚餐的时候,我发现要做到像他那样沉着镇静并非易事。
3月5日,亚历山大将军就任,奉命尽力守住仰光;如果仰光失守,则向北撤退以保卫上缅甸,并与他左翼的中国军队保持联系。亚历山大将军很快就意识到,缅甸注定会沦陷。日军此时正猛烈进攻勃固,并向北翼包抄,企图切断仰光至卑谬的公路,这样一来,他们就堵住了该城在陆上的最后一条出路。韦维尔现在担任了印度方面的总司令,他对缅甸战役有最高指挥权。
韦维尔致帝国总参谋长和首相:
前两天同缅甸方面的通讯耽搁了很久,因为无线电讯似乎已经全部遭到破坏,而我也没有收到亚历山大发来的任何消息。我根据今天早上从海军方面收到的消息,得知亚历山大将军在昨晚午夜时分突然决定放弃仰光,且命令已在途中的运输船队返航,并进行破坏工作。我立刻致电亚历山大询问情况,但现在还没有得到答复。我一得到正式消息就会马上通知你们。
1942年3月7日
其实,亚历山大已下令炸毁仰光的大炼油厂,还进行了许多其他的破坏工作,同时,他还命令所有军队沿着通往卑谬的公路向北突围。日军曾试图从西面进攻仰光,为了保护其负责实施包围的师团,他们还派出一支强大军队固守公路。由于我方军队刚开始的几次突围行动受挫,我们认为有必要集结所有可投入作战的援军。敌我双方已激战一天一夜。日军指挥官却坚持执行命令,当他确定负责实施包围的师团已经抵达能从西面进攻仰光的阵地时,便以为自己封锁公路的任务已经完成。因此,他开放了通往卑谬的公路,并率领军队向前行进,参加了日军的攻城大战。与此同时,亚历山大率领全军向前推进,带着他的运输车辆和炮队有序地逃出了仰光。日军并没有对我方向北撤退的军队步步紧逼,因为这场激战使他们伤亡惨重,而且在经过长途行军后,他们也需要休整一下。缅甸师从容不迫地打了一场掩护战后便回到东吁,而第十七师和装甲旅也顺利抵达卑谬。
* * *
将军队从上缅甸解救出来需要经过一番长期艰苦的斗争。韦维尔并没有低估这些困难。
韦维尔将军致首相:
如果日军下定决心进攻的话,我认为上缅甸守不了多久。因为许多军队仍然缺少装备,且下缅甸失守的经历让他们感到战栗,剩下的几个缅甸步枪营能起多大作用仍是未知数,且炮兵也所剩无几。目前,我们已无法提供援兵。与中国方面的合作也非易事。他们不但怀疑我们的战斗力,而且还有退缩的倾向。因此,他们对抗日军的丛林战是否会比我军更成功还很难说。不管怎样,亚历山大善战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信赖的,日军的困难一定很大。
1942年3月19日
亚历山大、蒋介石和美国将军史迪威三人之间的指挥权问题十分复杂。史迪威将军刚从中国回来,将负责指挥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这两个军由六个师组成,现在正在缅甸。蒋介石接受了我方要求,同意亚历山大对缅甸境内的所有兵力拥有最高指挥权。但罗斯福总统认为,最好能在亚历山大和史迪威之间保留双重指挥权。在这一艰难时刻,我不想在这方面产生争执。
罗斯福总统致前海军人员:
关于您在来电中谈到的缅甸指挥问题,最近,我已经要求蒋介石继续增援缅甸前线,并允许史迪威尽快下达安排合作的相关指令,这些指令都是以他经联合参谋部批准的原始指令所规定的原则为依据。从史迪威近期发来的电报中可以看出,他能够同亚历山大继续有效合作,但现在迫切需要中国增派军队。蒋介石已派史迪威指挥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但不幸的是,在指挥权情况尚未明确之时,他不允许将这两军全部调往缅甸。史迪威不仅迫切要求蒋收回这一观点,而且实际上已经命令增派的部队向南推进,并希望蒋能够批准。尽管指挥问题复杂,史迪威还是提出了一个能够确保全面合作的方法,只是再加入一位中国司令官可能会让亚历山大将军为难。史迪威不仅足智多谋、精明能干,而且还非常了解中国人,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显然,他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在最新的电报中说道:“我已同亚历山大就合作事宜进行安排,指挥权问题不会影响作战行动。我还请蒋介石另外增派三个师前往缅甸。”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先将指挥权放在一边。我认为亚历山大将军和史迪威将军能够密切合作。奇怪的是,他们二人本来打算在法属北非会晤,现在却在眉苗见面了。
1942年3月20日
* * *
仰光失守便意味着缅甸失守。而日军将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与即将来临的雨季进行严酷赛跑。亚历山大无法获得增援部队,因为我方没有可让军队登陆的港口。我方空军力量薄弱,在掩护撤退的军队和牵制数量众多的敌机后,他们不得不从仰光设备齐全的基地转移到连警报设施都没有的降落场;实际上,他们在3月底前就已经被消灭了,且大多数都是在地面上被敌军击毁。以印度为基地的飞机设法空投军需品和医药品,并疏散八千六百名人员,其中包括两千六百名伤员,而我方其余部队和广大非战斗人员则别无选择,只能徒步行进六百英里穿过丛林与大山。
3月24日,日军继续展开攻势,向驻守在东吁的中国师进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最后占领了该城。四天后,他们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向卑谬进攻。4月底,敌人已逼近曼德勒,而我军同中国保持联系和守住缅甸的希望也已破灭。部分中国军队撤回中国,而其余部队则在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前往印度。亚历山大将军带领英军向西北方向行进前往加里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守卫印度东部的边界,该地早已受一支沿钦敦江北上的日本部队的威胁,且国内的印度国大党也对其进行干扰。这里的道路同林间小路差不多。成千上万的难民堵在路上,他们不是有伤就是患病,人人饥肠辘辘。亚历山大的军队和缅甸政府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将这批人带到了安全的地方。这项措施得到了总督和总督夫人的同意,并且得到了印度的支援,尤其是阿萨姆邦北部的农场主的支持。在我们所预测的雨季刚过去两天,即5月17日,亚历山大才发出报告称,尽管损失了全部的运输车辆和几辆剩余的坦克,但他的军队已经顺利脱险并集中在英帕尔。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军队。尽管这次指挥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以及他沉着冷静和聪明果断等优良品质,而这些品质使他后来成为盟国一流的军事领导人。
敌军封锁了通往缅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