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真是闻所未闻啊!人体奇观
人身上大部分细胞都不是自己的?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身上大部分细胞都不是你自己的。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并骂别人脑子进水了。但这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科学家发现,寄生在人体内的微生物总数竟然是人体细胞数量的20倍!一个成年人身上至少寄生着1000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总数超过200万亿个,重量可达1.814千克。
据科学家测定,肠道里的微生物最多,每平方厘米生活着100亿个看不见的“居民”。皮肤上的微生物最少,但每平方厘米也有100~1000万个。这个差距取决于你是在洗手前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还是在洗手后,以及洗手的时候是否使用带有灭菌效果的洗手液。
人体居然是滋生细菌的乐园,听上去真是太可怕了!不过,不用担心!事实上,人体上的这些微生物大多是有益而无害的。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小居民”在我们身上构成了许许多多有机的生态系统,它们培养免疫系统,排挤外来病原体,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比如,表皮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我们的皮肤上,它们可防止致命的葡萄球菌的入侵。
眼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希望都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如果有人跟你说,人们眼睛的大小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基本上出生时是多大就是多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你肯定会很震惊!眼睛看上去比较小的人甚至会感到很悲催!
在我们的印象里,人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器官各项功能还不完善,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不然,身体的某项处于婴幼儿水平,肯定是发育停滞,生病了!
NO!NO!NO!眼睛,确切地说,眼球就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人的眼球前后直径总是大致相等的,约为24毫米。婴儿的眼球略小一点,但到了3岁左右就基本定型了,不再生长了。少数孩子8岁之前,眼轴会变长一点,角膜也会稍微变大一点点,但这些都是以毫米计算的。
那为什么有的人眼睛看起来大一点,有的人眼睛看起来小一点呢?我们平时所说的眼睛,是指眼球前段露在外面的角膜、虹膜,以及由上、下眼睑围成的“眼睑裂”。由于眼睑裂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有无“眼睑褶”(即通常所说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差异,才会使得眼睛看起来有大有小。
就个体而言,眼睛的大小跟脸部以及鼻子、耳朵等脸部器官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长胖了,脂肪多了,鼻子、耳朵长大了,眼睛就会显得相对小一些;瘦了,脂肪少了,眼睛就会显得相对大一些。所以,孩子的眼睛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些。
人类一个月左右就换一次皮肤?
蜕皮“换装”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行为。我们知道,节肢动物门的小龙虾、螃蟹等,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每年都会蜕一次皮。爬行动物纲的蛇类换“新装”的频率更高,每隔两三个月就玩一次“大换装”游戏。
不过,和我们人类比起来,这些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街头上的靓妹帅哥从早到晚要换好几次衣服呢!但我们要说的,并不是想换就换的衣服,而是长在身体上的皮肤。
医学研究表明,人们每隔27~30天就会换上一层新的表皮!皮肤被覆全身表面,约占体重的16%,总面积为1.2~2平方米,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
我们所能看到的皮肤就是表皮。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之间若干层次组成,厚度约0.1毫米;真皮是皮下组织以上表皮以下的部分,包括乳头层和网状层,厚度为1~2毫米。
表皮的最下层是基底层,由表皮干细胞组成,其作用是生产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形成后便不断往表面推移。在这个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渐演变为角蛋白形成细胞。角蛋白形成细胞的寿命只有28天左右。
在由深向浅的推移过程中,随着细胞核和细胞器被分解,角蛋白形成细胞的生命力逐渐减弱,到了角化层就只剩下角蛋白了。当新的角化层形成时,最表皮的角化层就会脱掉。这些脱落的角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皮屑了。脱落的角质细胞零星而透明,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一个成年人,每天脱落的角化层细胞约为5万个,重量约为10克。
如果长时间不洗澡或因气候干燥等原因,脱落的角质层会在皮肤表面堆积,形成体屑,或称死皮。搓澡的时候,一搓一条的污垢,大部分成分就是体屑。据说,房间里的灰尘有50%都是从人体上脱落下来的死皮。这也是有时候房间里会散发异味的原因之一。而地球上飘浮在空气中的体屑则多达10亿吨。
人类骨灰中竟能提炼出钻石?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钻石以其神奇、璀璨夺目的光彩深深地打动着青年男女的心,被世人誉为“爱情忠贞永恒的象征”。这才有了“钻石恒久远”的广告语。如今,人类也能够像钻石一样,变成“永恒”了!
美国芝加哥的一家纪念品公司发明了一种技术,可把人类的骨灰变成钻石,并将其加工成珠宝,让死者的亲属戴在身上。
人类的骨灰能够加工成钻石?这听起来真是太疯狂了,甚至有些惊悚!原来,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碳,而钻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把碳元素从骨灰中萃取出来,经过高温高压工艺,产生结晶,即可切割成钻石了。
300克骨灰萃取的碳元素可提炼钻石0.25克拉。这种骨灰钻石通体呈高雅的淡蓝色,品质很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骨灰中所含碳素元素的多寡会影响钻石颜色,稍有色差。目前,台湾一家公司已从芝加哥引进这项技术,开始拓展“钻石葬”业务,预期目标是一年100颗。
乍听起来,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把亲人的骨灰加工成钻石佩戴在身上,既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又能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先人的教诲。据说,全世界已有3000多个家庭将已逝亲人的骨灰加工成了钻石,永久保存。
不过,细想起来,把亲人的骨灰钻石戴在身上,不但惊悚,还有几分大逆不道的意味。比如,我们上厕所解决个人生理问题时,岂不是要先人在一旁陪侍?
还好这种顾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多余的。因为这种珍贵的钻石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的。由于工艺复杂,骨灰钻石的成本也很高,每克拉价格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远比一般的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为贵。
自己挠自己的胳肢窝不会痒?
腋下,俗称胳肢窝,是人身上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因为这里是神经末梢密集之处。如果有人挠你的胳肢窝,一定会让你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举手讨饶。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挠自己的胳肢窝不会产生痒痒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种应激反射,痒感在人类早期就已形成了。原始人类在战斗或躲避野兽侵袭的过程中,肌体逐步形成了对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统,痒感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进化和自然选择中,具有良好的痒反射的群体幸存了下来,而对痒没有反应的人就被逐渐淘汰了。
人有两种痒的感觉:一种是细微的异物,比如小虫、鹅毛等,轻轻滑过皮肤产生的痒感。我们的耳朵、鼻孔、手心、脚心、脖子等地方对这种感觉非常敏感。还有一种就是别人的手突然强烈抓挠身体某些部位,比如胳肢窝、腰等部位产生的痒感。
医学家解释说,人身体上痒这种感觉的感受器,即携带特殊信息的神经末梢。一旦感受器收到痒的信息,就会做出反应,将其传达给大脑,大脑再通过身体的反射行为来抵消这种感觉。说的通俗一点,身体产生轻微的痒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挠几下。如果痒感强烈,比如有人挠你的胳肢窝,就会不由自主地大笑或躲避。
这下明白了吧!痒是人类应对威胁的一种应激反射。感觉到痒,就意味着潜在的威胁,自然要躲避了。而自己的手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所以无论怎么挠自己的胳肢窝都不会感觉到痒。完全信任的恋人或亲人之间,互相接触也不会觉得痒。如果你挠自己的胳肢窝感觉到痒了,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不信任自己!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放屁多达半升?
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这人有三急,“有屁不放,憋坏心脏”(科学家证实不会憋坏心脏,会憋出胃病)。痰、鼻屎、耳垢、大小便、屁,通常都会让人产生莫名的厌恶之感,但即便是最最温柔清新的淑女也无法回避这些东西。
屁的量及成分和人们的饮食、肠内细菌活动状况,以及身体建康状况息息相关。研究证实,通常,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放屁5~20次,平均14次左右;总量在400~200毫升,平均500毫升。天啊,如果把这些屁都收集起来的话,要不了多久就能装满一个液化气罐了。
构成屁的成分超过400种,其中包括氧气、甲烷、氨、硫化氢、粪臭素、吲哚、脂肪酸、甲硫醇等成分。甲烷等成分是可燃的,我们平时所用的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就是它。如果收集到足够量的屁,经过提纯,就能用作燃料了。不过,这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
为了避免尴尬,人们想了很多应对在公共场合放屁的方法。憋着不放,自然是一种,但这个风险较大。一来可能憋不住,二来可能会憋出胃病。另外,科学家发现,被憋住的屁会经由大肠黏膜的毛细血管被血液吸收。屁的量一多,还会逆吸收至小肠,继而被血液吸收。然后,这些屁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走遍全身,一部分被肾脏处理掉,随尿液排出;一部分经由各种组织代谢;还有一部分运送到肺,混在呼气中,通过口鼻排出。是不是更恶心一些!
另一种是“栽赃嫁祸”,自己在公共场合放了屁,装出一幅无辜的样子,使别人以为放屁者另有其人。但无论如何,放屁的声音和臭味是无法掩盖的。美国科罗拉多一名叫巴克·韦默的男子另辟蹊径,发明了防屁内裤。它有过滤臭屁的功能,用户即使不停放屁,旁边的人也不会嗅到。
但想想“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这句俗语,这些方法似乎都是多余的。何况,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放屁有益身体健康,其中的硫化氢成分可以使血管松弛,降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有屁就放吧,但最好找个僻静的地方,以免“殃及池鱼”!
打喷嚏的威力相当于15级台风?
小喷嚏,大威力!如果有人和你说,打喷嚏的威力相当于15级台风,你一定会觉得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就是那人的脑袋进水了。然而,事实俱在,让人无法不相信。
打喷嚏确实是个技术活,而且威力确实不小,打不好,闪了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医学家研究表明,打喷嚏造成的瞬间空气流速最高可达41.7米/秒,相当于15级台风中心的风力。正因为威力巨大,所以人在打喷嚏时睁不开眼睛。否则的话,恐怕眼球就要脱落,被喷出几米之外了。
尽管是如此,每年仍有不少人因打喷嚏受伤而住进医院,其中不乏年轻力壮者。这不,2014年刚开年,武汉就有一位52岁的刘先生打喷嚏打出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紧随其后,南京就有一个22岁的大小伙子喷嚏没打好,闪了腰。江苏第二中医院收治的50岁的徐大妈,就更加不幸了。她晾晒衣服的时候,不知道鼻子里呛到了什么,突然发痒,不由自主地用尽全身力气打了一个喷嚏。顿时,胸部传来剧痛,腰也直不起来。到医院一检查,震惊了!肋骨裂了三根,腰椎间盘也突出了。
除了骨折,打喷嚏还容易诱发多种意外,例如流产、鼻子出血、颅内出血、胸腔内出血、中耳炎,甚至视网膜脱落,等等。每年因为打喷嚏诱发意外的,全国有数万例!
打喷嚏是人的自然反射行为,其本身对人体非但没有危害,反而有利。因为打喷嚏是为了驱走黏附在鼻腔黏膜上的有害物质。当异物侵入鼻腔,而又附着在鼻腔黏膜上时,则会刺激鼻腔,不由自主地猛吸一口气,打个喷嚏。打喷嚏造成的高速气流可以对上呼吸道进行彻底“清扫”,把刺激物、致病因素如烟雾、粉尘、花粉、病原体、有毒化学气体以及鼻腔中的原有病毒都带走,从而减少病原体及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不过,不正确的打喷嚏姿势可能会诱发疾病,尤其是对那些有腰部基础病的人。专家建议,打喷嚏最好挺直背部反叉腰,或者坐着,尽量避免猫腰和弓形弯曲。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产生100毫升痰?
随地吐痰,不但有碍观瞻,还影响公共卫生和大众的健康,所以没人喜欢那些在大街上“嗬”“呸”的人。就算是“嗬”“呸”之人见到别人在大街上“嗬”“呸”,也会嗤之以鼻。
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人们的呼吸道时时刻刻都在生产痰,每天多达100毫升左右。呼吸时,空气经由鼻子和嘴巴进入呼吸道,混杂在空气里的尘埃、细菌、霉菌等也趁机而入。不过,不用担心,呼吸道具有排除异物的机制,可以避免这些东西进入肺部。
痰,便是这个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医学家发现,呼吸道的黏膜表面长着无数像刷子的纤毛,上面覆有黏液。这些黏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痰,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分泌的这种黏液约为100毫升。
天啊,100毫升呢!足足有半杯子呢!谁一天能吐半杯子痰啊?一个健康的人,一天确实吐不了这么多痰。那么,这些痰去哪了呢?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答案比较恶心,大部分痰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吞了下去。
原来,呼吸道中的纤毛会以每秒约12次的频率往口腔的方向波动,黏液则将进入呼吸道的灰尘、细菌包覆起来,顺着纤毛的运动进入口腔。正常情况下,人们并不会感觉到这一过程。只有受到刺激,如感冒引起支气管发炎时,分泌的黏液增加,超过100毫升,才会从口腔溢出,产生想吐痰的感觉,也就是咳嗽。
和打喷嚏差不多,咳嗽的威力也相当巨大,也比较消耗体力。据科学家测定,咳嗽产生的气流速度在声门附近可达每秒50~120米,比台风还威武!每次咳嗽消耗的热量高达8.38焦。看来,咳嗽也是个体力活啊!难怪经常咳嗽的人大多都比较瘦呢!
自然受孕双胞胎竟然同母异父?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新生儿降生,尤其是双胞胎,父母大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但世事皆无绝对,竟然有人因为生了双胞胎而闹上法院,离婚收场。因为自然受孕的双胞胎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哦,My God!真是难以置信!
几年前,美国一位未婚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这时,有两个男人同时宣布自己是孩子的父亲。这位未婚母亲也承认,她曾和两名男子先后发生过性关系。法官一时难以决断,只好进行亲子鉴定。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两个男人都是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分别属于两人。
无独有偶,2007年的一天,江苏南京有一对夫妻就因为这个问题闹上了法院,要求离婚。原来,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丈夫在验血的时候发现,自己是老大的生物学父亲,老二竟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丈夫无法原谅妻子的背叛,最终闹上了法院,要求和妻子离婚。
医学专家介绍说,从生殖原理角度来看,“双胞胎同母异父”的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双胞胎分为两种,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前者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后者则是同时有两颗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
精子在体内的存活时间为72小时,卵子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是48小时。如果一名女子在排卵前后72小时之内先后和不同男子发生关系,而她恰巧排出两颗卵子,则可能先后与不同的精子受精。只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非常小,仅有百万分之一。
看来,这对南京的夫妻真该去买张彩票,说不定就中奖了。不过,恐怕丈夫就没这个心情了!绿帽子都发紫了,哪还有心情去买彩票啊!
打哈欠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别人?
打哈欠会像感冒一样传染?开什么国际玩笑!打哈欠又不是生病,怎么会传染呢?然而,这又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事实。
生物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动物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会打哈欠。至于原因,目前还搞不清楚。人们推测,打哈欠可能是生物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持续6秒钟。在此期间,人会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也会完全松弛下来。因此,打哈欠可以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
英国的一些科学家还发现,打哈欠会像感冒一样传染。不过,这种传染行为只发生在人类、黑猩猩、猴子、狗等一些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之间。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传染性哈欠跟移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打哈欠不但可以让人的神经和肌肉放松,也能够给大脑降温,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当人们打哈欠的时候,吸入的空气能够使鼻腔血管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较低温的血液输送到大脑。而大脑在低温的刺激下,能够保持清醒的状态和良好的运作功能。
至于看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想打哈欠的原因,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目的就是使整个群体保持清醒和警惕。简单地说,这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方式之一。科学家的研究还表明,那些富有同情心或社交技巧高超的人,更容易受到传染性哈欠的影响。他们自己打哈欠的几率也比社交能力低下的人高3倍以上。
科学家推测,在远古时代,一只古猿用哈欠表达“我困了”这一含义。其他古猿立即会模仿他的动作,向群体传达:“有一个同志的妈妈喊他回家睡觉,该休息了!”于是,古猿们便停下来“打尖儿住店”了。
看来,打哈欠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你比别人打哈欠的几率高,那说明你比他的社交能力强!
人在走神时大脑的思维最活跃?
尽管说出来有点残酷,但无可否认的是,人的智商确实有高低之分。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相信,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比爱因斯坦聪明。不过,不必为这些差别着急,人的智商有个八九十也就够用了。
再说,无论多聪明的人,脑袋都有一团浆糊之时;而愚笨的人,也总有灵光乍现之际。平时大家所说的灵感来袭就是灵光一现的具体表现。那么,灵光一现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呢?答案是走神的时候。
是不是有些意外呢?以前,科学家一直认为,人在走神的时候,大脑中一些解决复杂问题的区域处于休眠状态。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则表明,人在走神时大脑的思维活动比平时活跃得多,其活跃程度甚至比我们专心从事一些日常工作时还高!
走神又称思维游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状态。走神不受思维控制,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陷入走神状态。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中有30%~40%的时间处于走神状态。对个别人而言,这个数据可能还会更高一些。
整体而言,走神利大于弊。这种成本低廉的思维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拘束,可随意想像,不但是大脑的一种休息机制,也是创造思维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
当然,许多走神也是有害的。吃饭的时候走神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总不至于把鼻子吃到肚子里。但当应对一件事情认真关注时,而走神分散了你的注意力,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司机开车时走神,很可能会引起交通意外。
大脑皮质能把一个人包裹起来?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它出了问题,一生就只能从奶瓶到饮料杯到咖啡杯,再到茶杯,成为真正的悲剧!
成人大脑的重量在1200~1500克之间,占体重的2%~2.5%。和整个身体相比,它是如此的娇小,但却要日夜不息地承担所有活动的指令工作。可真够辛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脑消耗的热量占人体消耗总量的20%左右,差不多和占人体重量一半的肌肉所消耗的热量持平。如果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脑力劳动,这个比例还会更高一些。
我们有时候坐在桌子前专心致志地看书,虽然身体的活动量很小,但却很容易饿。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可以明白,那些思维高度紧张的科学家们为什么大多骨瘦如柴了吧!
大脑的重量虽轻,但表面积却很大。大脑表面皮质有无数的沟槽,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褶皱。如果把这些褶皱全部展开,大脑皮质的面积可达2.2平方米,远比皮肤的表面积大。换句话说,大脑皮质可以把一个人完全包裹起来。如果做成衣服,除了做件上衣和裤子之外,多出的部分还能做手套、袜子和内裤呢!
大脑表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褶皱呢?当然是为了增加大脑皮质的表面积,使其可以从容地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
越聪明的人大脑使用部分越少?
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有人计算过,人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约占10%。且不管这个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随着媒体和一些商业广告的宣传,现已广为人知了。
实际上,人脑仅使用了10%的功能这一说法可能起源于误解,而众多以“记忆增强”“大脑开发”“潜能利用”等为噱头的商业活动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宣传攻势下,人们也愿意相信,只用了10%的脑细胞就这么聪明了,如果再多用一些,达到20%,30%,甚至100%,那不就成天才了!
殊不知,这些宣称开发大脑潜能的培训、仪器、食品和药品等,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你钱包里的“毛爷爷”!
目前,科学界对人脑的认识还极为有限。科学家推测,这个认知程度可能只有10%。但对大脑的认知程度只有10%,并不意味着大脑只用了10%。何况,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越是聪明的人,解决同样的难题,动用的脑细胞可能越少。换句话说,聪明与否取决于意识的协调过程,而非参与的神经元的数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聪明,可能是因为他和常人相比用了更少的脑细胞,而不是更多。
如果同时调动尽可能多的脑细胞(假设我们有这个能力),结果会比现在更聪明吗?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的大脑只有少量的脑细胞处于活动状态。如果更多的脑细胞同时活动起来,不但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反而是脑功能异常的表现。比如癫痫病患者发作时,全脑细胞或某脑叶大部分脑细胞就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但患者却会丧失意识,全身痉挛,不仅脑功能失常,其他生理功能也大受影响。
汗毛不会长得像头发一样长?
大多数美女都希望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头发,而对待身上的汗毛,尤其是手臂和小腿上的汗毛,则总是先除之而后快!同样是毛发,这待遇的差别真大呀!如果汗毛有思想,估计想死的心都有。
除了手掌、脚掌、嘴唇之外,人体上全都覆盖着毛发,头发是其中最醒目的部分。毛发是表皮角质化的死去组织。所以,剪头发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痛。真正活着的组织只有毛发根部的袋状膨胀物,即我们所说的毛囊。毛囊里面的毛母细胞会分裂制造毛发。
新制造出来的毛发连接着原先的旧毛发,并把它们往外推。这就是我们身上的毛发不断长长的原因。既然毛发一直在生长,为什么眉毛、汗毛、腋毛和隐私部位的毛发不会像头发和胡须一样,长得那么长呢?谁见过一个健康的人有10厘米以上的眉毛或者汗毛?从来都没有吧!
原来,人类不同部位的毛发,其寿命和生长速度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种毛发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都要经过成长期、退行期、休止期、脱毛期的过程。头发生长的速度为每天0.3~0.5毫米,寿命为3~6年。寿命一完结,就会自然脱落。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脱落的头发为50~80根,生长出来的新头发也大致相当。
胡须的生长速度和头发不相上下,寿命为1~3年。所以,成年男子几天不刮胡子,就会变成一幅胡子拉碴的模样了!
和头发、胡须比起来,其他部位的毛发生长速度要慢得多,寿命也短得多!汗毛和眉毛每天生长0.1~0.18毫米,寿命约为4个月。短短的4个月,生长速度又这么慢,自然无法长得像头发那样长了!
阴毛生长速度和寿命介于两者之间,每天生长0.2~0.25厘米,寿命约为一年半。按这个速度和寿命算起来,成年人自然脱落的阴毛大都在9~10厘米之间。
人摘除大部分内脏必死无疑吗?
在警匪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无名小人物只要中枪,必死无疑,哪怕子弹仅仅打中了他的脚趾头。而主人公,身中数十枪,甚至打中要害部位,仍能奇迹般地活下去!导演真是无所不能啊,比封建社会的皇帝还威武,要谁死谁就得死;要谁活下去,不想活也不行!
在现实生活中,生命真的像电影中那么脆弱,或者坚强吗?正常情况下,人当然不会因为脚趾头中枪而丧命,但也无法在身中数十枪(当然不会只打脚趾头)而侥幸活下来。真发生这样的事情,早被打成了筛子!
不过,生命确实比人们想象中要坚强得多!医学家推测,一个健康的人摘除脾、胃、一个肾、一叶肺、70%~80%的肝脏、80%的肠、盆骨以及腹股沟以下所有区域,依然能够奇迹般地活下去。
2006年,在深圳打工的湖南人彭水林遭遇了一场车祸,被拦腰撞成两截,下腹部器官和脏器也都被轧得粉碎。但在医生的妙手下,他居然活了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半截人”。据说,他原本身高162厘米,车祸后只剩下78厘米了。生命为什么会如此坚强呢?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
心脏每天输送的血液重量达8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它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休息一下,那就呜呼哀哉了!好在心脏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器官,每天不断地跳动着,反复收缩和舒张,将富含氧气与养分的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角落,维持生命之必需。
成年人的心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相当,重250~300克。两性略有差别,男性的心脏比女性重20~30克。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60千克重的人体内大约拥有血液4.8升,70千克重的人体内约有5.6升血液。
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它每跳动一次,便向各部位输送血液80毫升,大致相当于小半杯水。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考虑到,心脏的体积和重量是如此之小,而且又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这项高负荷的工作,那就令人十分吃惊了。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每次跳动输送血液80毫升,一分钟的输送量便是5600毫升。
也就是说,血液在一分钟内就会流遍全身。医学家研究表明,血管总重量为体重的3%,将全身的血管连接起来,长达9~10万千米,可绕赤道两周。血液流动的速度可真惊人啊!
结合这些数据,可以计算一下心脏一天向身体输送的血液总量是多少!上帝啊,居然高达8000升,相当于40桶汽油的容量,总重8吨。
天啊,这哪里是心脏,简直就是水泵!不,比水泵还强大!试想,质量再好的水泵也不可能一年,几十年,不间断地工作。而小小的心脏却可以。它一年向身体各部位输送的血液总重3000吨,按照80年计算,则会达到24万吨。如果要将这么多血液运输到别的地方,起码需要一艘巨型油轮!
人一天分泌的唾液多达1.5升?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尤其对美女来说。据说,不动声色地折磨美女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她一堆漂亮的衣服,将其独自关在一间没有镜子的房子里。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有效,有魄力的人不妨试一下。
以此类推,折磨吃货最好的是什么呢?最残酷的方法莫过于把他关在一间栅栏里,找一堆人在外面吃各式美食了!真不敢想象,吃货面对各式美食,又没办法吃到,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样子!
其实,人不光在面对美食时才流口水。口水,学名唾液,是一种无色的稀薄液体。通常情况下,它总是给人带来一种不洁、不雅之感。可是谁也无法避免,因为它不受我们的主观意志控制。
科学家发现,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分泌的唾液多达1~1.5升!天啊,可以装满好几个饮料瓶呢!这些唾液主要由分布在耳朵下方的腮腺、下巴下方的颌下腺及舌头下方的舌下腺分泌的。医学家把它们称为大唾液腺。口腔黏膜中还有数百个小唾液腺,但分泌的唾液量很少。和大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唾液虽然给人一种不洁之感,但对人体却非常重要。唾液无色、无味,99.5%为水分,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黏液素、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成分。唾液淀粉酶能分解米饭及面包所含有的淀粉;黏液素是造成唾液黏稠的成分;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免疫球蛋白则具有抗菌作用。它还可防止口腔干燥,润滑食物;还可清洁口腔,冲洗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残屑。
唾液的作用可真不小呢!难怪古人给它取了“金津玉液”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呢!顺便提一句,著名的补品燕窝,其中主要成分就是金丝燕的口水。唉,同是口水,出自不同的口腔,待遇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鸟吐口水受追捧,人吐口水受唾弃!
健康的人一天分泌鼻涕多达1升?
鉴于雾霾天气频繁,有一个强大的鼻子非常重要。在我们身上的诸多器官中,鼻子扮演着空气滤清器和空调的功能。在鼻子的入口处生长着鼻毛,较大的灰尘会先在这里被挡住,而小的灰尘则交由鼻腔处理。
鼻腔内有一层完整的黏膜,上面分布着很多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黏膜下有黏液腺,不断地分泌黏液,湿润我们吸入的空气,吸附空气中较小的灰尘和细菌。
这黏液可真伟大啊!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没错,它就是鼻涕!鼻涕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细菌的能力。没想到吧,我们平时深恶痛绝的鼻涕居然有如此高大上的功能。
还有你更加想不到的呢!医学家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分泌的鼻涕居然高达1升,可以装满两个500毫升的饮料瓶。大部分的鼻涕是鼻黏膜分泌的。鼻黏膜含有一种杯状细胞,可制造黏蛋白。黏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头后,大量地吸收水分。这就形成了供鼻腔使用的鼻涕。
少部分鼻涕是由眼泪转化而来的。这些泪水从连接眼睛和鼻腔的泪管流到鼻子里,成为鼻涕的一部分。
除了感冒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鼻涕并不会流出鼻腔。那么,每天分泌量高达1升的鼻涕都去哪了呢?去向有3个:一小部分蒸发掉了,一小部分干结成了鼻屎,但是大部分被我们吞到肚子里去了。
My God!这是真的吗?我们居然时时刻刻都“吞”鼻涕啊!原来,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鼻腔黏膜上长着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鼻涕也就随之被送到了咽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它们咽了下去。
人真的会在一夜之间愁白头发吗?
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中,头发经常“躺着中枪”。聪明的人,那叫“绝顶”;喜欢叽叽歪歪但缺乏见识的女人叫“头发长见识短”,不一而足。我们欢迎聪明之人对号入座!至于后者,大家就当纯属虚构吧!
头发不光“躺着中枪”,有时候还很“纠结”。民间有一种说法,少白头有福;但文学作品中却说“空悲切,白了少年头”。到底是有福呢,还是“空悲切”呢?可真够头发纠结的啊!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梁羽生先生的小说《白发魔女传》中练霓裳也是如此。人真的会在一夜之间愁白头发吗?“一夜白头”只是一种文学夸张手法,目的是为了强化悲剧气愤,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过,白发的产生确实和心情有关。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头发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黑色素的原因。黑色素细胞生产黑色素,然后进入头发的角质细胞,使我们的头发看上去呈现黑色。
医学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情绪大起大落,或者工作学习压力太大、忧思和用脑过度,受到较大的心理刺激等都可能导致头发根部的毛囊合成黑色素出现障碍。即使还能够产生黑色素,但由于输入渠道受阻,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但绝对不会是一夜之间)产生大量的白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古语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比成年人的骨骼多几十块?
大家都知道,人身上共有206块骨骼,分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是你知道不同年龄段、不同族群的人,骨骼数量是有差距的吗?而且这个差距有时候看起来还相当惊人!
我们这里所说的差距是指一般情况下而言的,千万别拿一些天生异人,如每只手有6根指头的人,来抬杠!小心抬不动,被压趴下哦!
成年人骨骼的重量约占体重的20%,婴儿骨骼重量占比小一些,约为14%。不过,婴儿的骨骼数量却比大人多。婴儿的骶骨有5块,成人后合为1块;尾骨有4~5块,成人后也合成1块;髂骨、坐骨和耻骨各2块,成人后合并成2块髋骨。
如此看来,婴儿的骨骼至少比成人多11~12块。实际上,实际数量比这还多得多。因为婴儿的子骨、副骨也都计算在骨骼的范围内了。另外,很多软骨不会骨化,终身是软骨形态,比如成人的髌骨只能算作软骨,不可以称作骨骼,但是在婴儿就属于骨骼。这么算起来,婴儿的骨骼至少有300块。
难怪婴儿和较小的儿童能够做出各种成年人永远无法想象出来的高难度动作,还不会受伤呢!
顺便说一下,大多数中国人只有204块骨骼,比欧美人少2块。这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五趾骨为2块骨头,而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只有0.1%?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该扔”。这句俗语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差异巨大的不平心理。这也难怪!“土豪”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要钱有钱!好不让人羡慕啊!对这样的人,我们或许只想说一句话:“‘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其实,“人与人,货比货”的做法是没有必要的。何必以己之短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呢?再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只有0.1%。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科学家发现,人体有60兆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即所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物质,是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基因。科学家还发现,在人类DNA中,只有2%~3%发挥作用,其余97%则不具任何功能,被称为“垃圾”。
一般而言,越是低等的生物,“垃圾”部分较少;越是高等的动物,“垃圾”部分愈多。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人们目前知道的还不多。
更让人震惊的是,人类的DNA中只有32000个基因,而不是科学家长久以来推测的10万个。这个数据是美、英、法、日等六国科学家于2003年4月测定人类基因图谱得出的。而且,不同人的基因,居然有99.9%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只差0.1%,我们就是同一个人了!
真是太神奇了!0.1%的差异居然能够让人们看起来是如此之不同。看,有的人鼻子塌,眉毛稀疏,腿短;而有的人鼻子高挺,眉毛浓,腿又长……真是“毫厘之差,相去万里”啊!
人类的喊声可与喷气式飞机相当?
美妙的轻音乐有助于睡眠和身体健康,而嘈杂的噪音则让人心烦意乱,甚至患病。科学家用分贝这一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相对响度。树叶的沙沙声为15分贝,比这个还小的声音,大多数人的耳朵就很难听到了。
人的耳语为20~30分贝,在安静的公园里为40~50分贝,蟋蟀的鸣叫声为50分贝,普通交谈为60分贝,闹市区白天的噪声为80分贝,地铁内或高架铁路的下方为100分贝,汽车喇叭声为110分贝,打雷声为120分贝。
音量超过40分贝就会妨碍人的睡眠;如果长期处于60分贝的环境下,人就会变得焦虑不安;80分贝的噪音会引发头痛,让人丧失食欲;90分贝以上会让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100分贝已经很难忍受了;当音量超过130分贝时,即使是很短的时间,耳朵也被震痛,而且听不到声音;如果不幸遭遇150分贝的噪音,就会鼓膜破裂、内耳出血……
幸运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不会遇到130分贝以上的噪音。要知道,喷气式飞机引擎发出的噪音也不过130分贝左右。有趣的是,目前世界上嗓门最大的人刚好能喊到129分贝,几乎和喷气式飞机相当。
据说,这个嗓门最大的人是一个英国农场主。有一次,他到农场干活,忽然想起忘了带一件东西。于是,他站在地头,向远在4千米外的家喊话。妻子闻声走出家门,侧耳细听,明白了他的意图,便开车把他要的东西送到了农场。遗憾的是,现已无法验证此事的真假了,因为这个老人已经在2013年去世了。
另外,摇滚乐的平均音量达到150分贝,但对人体并没有造成损伤。而且,很多人还享受它给耳朵带来的震撼感觉!
人类胚胎的默认发育状态是女性?
在街头巷尾,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人们说谁谁又成了奶爸。奶爸并不是奶奶的爸爸,也不是给孩子喂奶的爸爸,而是全职在家带孩子的男子。说到带孩子,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男人既然不能给孩子喂奶,为什么要长乳头呢?岂不多余!
不仅男人,其他雄性哺乳动物也大多有乳头。为什么会这样呢?进化论的创建者达尔文曾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猜测,在距今非常非常遥远的时代,雄性哺乳动物和雌性一样,都承担着哺乳的功能。只不过后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每窝幼仔的数量减少了,不再需要雄性当“奶妈”了,雄性的乳房也就随之退化,慢慢变成了今天的样子。不可否认,达尔文的想象力确实很丰富,但这一推测却缺乏科学依据。
现代遗传学研究结果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完美,但却非常令人震惊的答案。原来,人类胚胎的默认发育状态是女性。我们知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没有差别,称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叫性染色体。男人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分别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人则有两条配对的X染色体。
和乳头、乳腺有关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男女都一样。在胚胎发育的第3~4周,乳头就开始出现了。到第5周,性腺才出现。不过,这个时候的性腺是中性的。它今后会发育成睾丸或是卵巢,完全取决于有没有Y染色体。如果有Y染色体,性腺在第7周时开始发育成睾丸;如果没有Y染色体,性腺到第13周就发育成卵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胚胎的默认发育状态视为女性。换句话说,男性的身体是在女性身体蓝图的基础上,在雄激素的作用下改造而来的。两性的器官都可以在对方身上找到对应部分。男性有乳头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肥胖会像流感一样在人群中传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胖子迅速增多便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后果之一。有研究显示,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30%,直逼美国。这是一个实在堪忧的数据,但喜欢胖子的人有福了!
不过,这些朋友们更应该提高警惕,以防体重超标!美国两位科学家在2007年发现肥胖是一种社会传染病,会像流感一样在亲朋好友间传播。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1.如果一个人有一个胖子朋友,他变成胖子的几率增加57 %;
2.如果他有一个兄弟姐妹肥胖,变成胖子几率增加40 %;
3.如果他有胖子配偶,变成胖子的几率增加37 %;
4.如果双方互相把对方列入朋友的名单,他变成胖子的几率增加3倍以上,为 171 %;
5.减肥也具有社会传染性。
研究者解释说,肥胖传染可能通过改变一个人对可接受体重或体型的认知而发生的,而不仅仅因为行为或生活方式受到了相互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的朋友中有一个或几个胖子,他可能会认为稍稍胖一些也没什么;或者有几个比较能吃的“吃货”朋友,他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吃得更多。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行为趋同。
有趣的是,朋友间的肥胖传染并不会随地理的分隔而消失。哪怕两个朋友住得很远,他们对彼此体重的影响依然存在。但这种影响在住得很近的邻居间却不存在。真是奇怪也哉!
疲劳原来是一种肌肉中毒现象?
在一定时间段内,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干活久了,身体就会疲劳。疲劳实际上一种中毒现象。当人们的肌肉进行工作时,血液中就会产生乳酸和其他一些代谢物。由于这些物质的堆积,肌肉张力就会下降,运动耐久性降低;由于二氧化碳的堆积,刺激呼吸中枢,还会导致打哈欠。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疲劳了。如果能够把这些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谢物从血液中去掉,人体可立即恢复勃勃生机。科学家曾经对人体疲劳进行过一项饶有趣味的实验。他们找到两只血型完全一致的狗,强迫其中一只不停地活动,直到它筋疲力尽地倒地睡着为止。
然后,科学家们小心翼翼地互换了两只狗的血液。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只原本筋疲力尽的狗立即醒了过来,恢复了生机。而第二只狗却倒头大睡。这充分说明,动物的疲劳有一个化学过程,是肌肉中毒现象。
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有一天“换血”像给手机换电池一样方便,我们可以多准备几份血,感到疲劳了,马上换一份新血,恢复活力!这多半无法实现。因为疲劳毕竟不完全是人体中的化学过程,疲劳同时也是人体中的生物过程。
换句话说,我们虽然能够通过这种换血的方法使动物在主观上感到活力四射,但却不能“除掉”疲劳!正确的做法是在疲劳时让身体的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使亏耗得到修复,大脑的神经细胞“重新充电”,同时也须给肌肉的关节补充已耗尽的“润滑剂”。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睡一觉!
人闭上眼睛后无法沿直线行走?
有的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穿梭大街小巷,完全不用看路标,就能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然而,有的人就算在离家100米的地方也会迷路。当然,这两种人都很少,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前者方向感特强,而后者则是绝对的“路痴”。
不过,无论平时方向感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眼睛被蒙上后,都将彻底迷失,甚至连100米的直线都无法走完,只能原地转圈。这是真的吗?
我们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千真万确!2012年杭州《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就此组织了一次实验。三男一女在足球场两个球门之间约1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平时喜欢踢球的一名实验员走完100米时,偏离球门整整20米;第二名、第三实验员只走出了十余米,便开始偏离目标,走出了一个四分之一圆的轨迹;平衡感较好的那名女性实验员尽管小心翼翼,但也在走出20米直线后开始偏离目标,走出了一条往右偏移的弧线。
看来,人蒙上眼睛之后确实无法走出直线。但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原因;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的两条腿长短不一所致。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睁着眼睛就能走出直线了呢?原来,我们在走路的时候,80%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睁着眼睛走路,我们可以根据身边的参照物,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脚步。但蒙上眼睛之后,信息来源骤减,失去了80%的参照对象,无法根据需要调整脚步,自然而然就会走出弧线了。即便是在原地打转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原地站着比走路更耗费体力?
我们干活的时候,要是有人站在一旁叽叽歪歪地瞎指挥,我们多半会产生不满心理,回敬他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且不管站着说话是不是真的不腰痛,我们先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原地站着是不是比走路更轻松。也许很多人会不屑一顾地说:“答案一目了然,还用考虑吗?当然是原地站着轻松了。”
NO!NO!NO!原地站着比走路更耗费体力!不信的话,可以试一试。分不同的时间段,最好是两天,先一动不动地原地站着一个小时,感受一下。第二天再小步慢走一个小时,感受一下。等实验完毕了,你就不会说原地站着比走路轻松了!
小步慢走一个小时,对很多人来说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一个小时,大部分人都会累得筋疲力尽。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动不动地原地站着时,全身的重量一直压在双腿上,而其他部位也会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时间一长自然就受不了了。而走路的时候,只有大腿的肌肉在运动,其他部位的肌肉都相对放松。而且每走一步,也总有一条腿处于空中的放松状态,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
下次在车站等人的时候,不要再傻乎乎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了。可以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如果找不到坐的地方,不妨试试来回踱步。这样会比较节省体力哦!
世界上真的有天生神力之人吗?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对李元霸印象深刻,尤其是他那对重达400千克的擂鼓瓮金锤。400千克,换算成市斤,就是800斤啊!真的有人能够使用如此之重的兵器吗?不可否认,李元霸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年夭折),其天生神力也是演绎出来的。不过,历史上确实有天生神力之人。比如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的项羽,退休后依然能够“一饭斗余,肉十斤”的廉颇。
项羽、廉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远。我们来看看身边的大力士们。据媒体报道,河南省商丘市有一个叫靳林林的男孩。他4岁时,身高1米,体重20千克,和普通的孩子无异。然而,他却能手提50千克重的沙袋行走如常。重庆市黔江区有一个叫徐玮的男孩,5岁时也能举起百斤重物。
真是不可思议啊!普通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能够搬起5千克重的东西就已经不错了。除了天生神力之外,再也无法解释这两个能够提起百斤重物的小家伙了。
医学家说,医学界目前对天生神力的了解还不多。他们推测,这很可能是遗传强化和后天锻炼的双重结果。比如,天生神力的孩子,父母或上几代通常都身强力壮。这种基因很可能在遗传时被强化了。而这些孩子通常出现在农村或山区。他们自幼爬坡上坎,经常锻炼,力量优势自然会比较明显。
羡慕这些天生神力之人吧!先别忙着羡慕,他们通常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比较能吃。那个叫靳林林的男孩,一天要吃八九顿饭,每顿吃的比大人还多!徐玮每个月光吃零食就得花掉3000多元钱。据说,他有一次跟着父亲的朋友去看电影,电影没看完,就吃掉了人家150元钱的零食。
人类的毛发能够制造假酱油?
酱油是厨房里的必备品。做菜时,滴几滴酱油可以让食物吃起来更鲜美,增强食欲。我们平时在超市里见到的酱油大多是通过发酵工艺酿造而成的。简单地说,酿造酱油就是利用发酵工艺,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使其产生氨基酸。整个过程差不多需要6个月的时间。
根据这一原理,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造酱油。当然,前提是可食用的。不然的话,造出来的就是地沟油的表哥——有毒有害酱油。通常情况下,正规厂家都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以小麦、麸皮等为辅料。
可是,居然有一些黑心厂家居然用人类和动物的毛发加工酱油。什么?人类和动物的毛发也可以加工酱油!可真够惊悚的!
原来,毛发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而且提炼成本比通过发酵工艺从植物蛋白中得到氨基酸低很多。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不法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就从理发店、屠宰场等地收购人类和动物的毛发,提炼氨基酸水(俗称毛发水),用以配制酱油。
通过发酵工艺从植物蛋白中得到的氨基酸对人体有益无害。但毛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虽然经过了提炼,但动物氨基酸中的病毒、重金属等物质依然超标严重。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酱油,可能患病,甚至致癌。
虽然国家已经将“毛发水”列入第三批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但造假现象依然防不胜防。
干体力活时一天分泌汗液10升?
很多女性对夏季又爱又恨。夏天到了,气温升高,爱美的女性朋友们可以穿上轻薄的夏装,尽情展露美妙的身姿。可是,由于女性身高普遍比男性矮,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常常“被迫”闻男性腋下散发出的汗臭。真让人让人纠结啊,小心脏都要拧成麻花了!
人体有300~400万个汗腺,久坐不动的人一天产生的汗液不足2升,但高温、体力运动能使汗液分泌量高达10升。10升啊!差不多小半桶了。如果是干净的水,已经够洗澡用了。对个体而言,腋下、脚掌等部位最容易出汗。因为这些地方的汗腺最发达,如每只脚掌上的汗腺多达2.5万个,每天分泌的汗液大多100毫升左右。
汗液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其中水分占到99%,其余的是氯化纳、钾、硫及尿素等。既然汗液本身无色无味,又何来汗臭一说呢?这是因为,皮肤表面的细菌非常喜欢汗液中的尿素、乳酸等成分。它们分解这些物质的时候会产生有臭味的代谢物,这才是罪魁祸首。
出汗对身体的健康有益,因为体内的代谢物,如胆固醇、尿素等可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另外,每出汗1克就可带走0.64焦耳的热量,调节人体的温度。
不过,随着空调的普及,即使在盛夏时节,人们也很少出汗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长此以往将使人体的汗腺退化、减少。到时候,一旦遇到高温环境,身上为数不多的汗腺就会开足马力,紧急排汗,以求调节体温。如此一来,就会有大量未经过滤的汗液冒出来。尿素、乳酸等成分多了,自然更容易产生让人厌恶的汗臭味!
人一生吃掉的食物相当于6头大象?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管是谁,只要活在世上,就离不开食物。从生至死,初特殊情况外,人每天都要进食。那么,人一生要吃掉多少食物呢?
不久前,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人一生能吃9吨左右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深表怀疑,并调侃道:“绝食岂不是可以长生不老?”
其实,一个人一生到底吃掉多少食物,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有的人饭量大一些,自然就吃的多一些。比如,历史上的廉颇退休后还曾“一饭斗余,肉十斤”呢!要现代人一顿饭吃这么多,就算撑爆肚皮也吃不下去。
一般情况下,如果按70岁的寿命计算,人一生可吃掉50吨食物。如果按照75岁计算,这个数字将升到55吨,差不多相当于6头大象的体重。
面对这些食物,我们应该怎么吃下去呢?营养学家介绍说,一个人的身高减去105,就是自身的标准体重,再结合人的活动量,可以计算出此人一天所需的热量,从而推算出所需食物量。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需要30~35焦耳,重体力劳动者则需要40~45焦耳。
也就是说,一名从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一天所需热能为2400~2800焦耳,女性为2200~2400焦耳。每天进食米饭300~350克、肉200~250克、水果蔬菜500克左右、植物油9~13克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了。
教育孩子诚实的成年人并不诚实?
在东西方文化中,说谎均被视为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也经常教育孩子们,要诚实,不能说谎。然而,教育孩子要诚实的成年人自己就诚实了吗?就此,英、美两国分别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人们的谎言一点也不比孩子少。
英国一家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素以彬彬有礼著称的英国人平均每天撒谎4次,其中女性撒谎3次,男性则为5次。美国新泽西州约翰逊医学院的调查结果更加令人震惊!大大咧咧的美国人每天平均至少说25次谎话。
心理学家解释说,说谎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既有善意的谎言,也有恶意的欺骗。说谎的深层原因是心理欲望的驱使,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讨人欢心、炫耀自己和实现自我保护。
讨人欢心和炫耀自己很好理解,实现自我保护是怎么回事呢?有心理学家称,说谎是一种社会生存机制,就像动物的壳,保护着人们远离伤害。这些人大多都有点社会恐惧的倾向,或者害怕自己被时代淘汰,或者害怕自己受到别人的报复。
不管如何,常常撒谎都不好,是一种病态行为。说谎是要付出健康代价的!医学家发现,人体下丘脑及其临近部位有“快乐”与“痛苦”两个情绪中枢。人说谎的时候,会刺激“痛苦”中枢,分泌出一种激素,降低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心理学家还总结出了人们说谎时的一般表现,如:瞳孔膨胀,声量和声调突变,笑容较少,眨眼太多,眼神接触出奇的多或少,说话停顿较多,假装清喉咙,经常摸鼻子,频频吞咽等。
人类的性别最少可以分为5种?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人类的性别可分为3种:汉子、女汉子和女子。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表达了对那些性格和行事比较男性化的女性的仰慕之情。我们说仰慕之情,这是有据可查的。2013年夏季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汉子类型的女孩子更受男性的欢迎。
殊不知,科学家比广大网民的想象力还要丰富。早在1993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教授、基因学家安妮·福斯托·斯特林就指出,人类至少可以分为5种性别,即男性、偏男性、两性人、偏女性、女性。
太震撼了,简直闻所未闻啊!出于伦理和社会风俗原因,人类分为5种性别的说法暂时还无法为大众所接受。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性别介于男女两性之间的人,如两性人。在医学上,两性人被称为Ⅲ型雌雄间性。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拥有男女两套生殖腺,既有睾丸又有卵巢。
根据染色体的核型,两性人也有男女之分。男性两性人性染色体为XY。他们的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男性差异不大,但外生殖器却有两套,既有女性特征,也有男性特征,而其性腺一般一侧长着睾丸,另一侧长着卵巢。
女两性人的性染色体为XX,第二性征多表现为女性。她们大部分一侧长着卵巢,另一侧长着睾丸,其输卵管和子宫都发育正常。据统计,她们中约有25%能像男性那样产生精子。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弄清楚两性人的成因。不过,聪明的医生们已经掌握了应对方法。通过手术,他们或她们完全可以使自己变成男性或女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排世界首位?
智商,即智力商数,可以衡量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世界通用的智商测定法起源于1904年的法国,满分为200。人类的平均智商为100,大部分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70分以下的智力低下者和130分以上的智力超常者均比较罕见。而智商超过140的天才更是凤毛麟角了。
说点让咱们中国人自豪的事情。英国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和芬兰坦佩尔大学两位教授于2003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排在世界首位,高达105。新加坡、韩国、日本3国人的平均智商与此相当。
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平均智商100。南亚、西亚、北非和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国民平均智商85。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加勒比地区居民的平均智商智商最低,只有70。
智商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同卵双胞胎,即使被分开抚养,生活在不同地区,但他们的智商依然大致相当。不过,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后天因素对智力发育的作用。环境、教育和营养状态等在智力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发达国家的居民,由于教育、环境和营养相对优越,人均智商在一代人的时期内就可以提高25点。难怪现在的孩子普遍比以前的人聪明呢!
人真的能够做到百毒不侵吗?
很多喜欢武侠和大型网游的朋友对百毒不侵都很熟悉。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因误饮了参仙老怪梁子翁的大腹蟒蛇血而百毒不侵,《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因吞食了莽牯朱蛤而能抵御一切有毒物质的侵害。真让人羡慕啊!
这些虚构的情节在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吗?我们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绝对不可能。蛇毒分为3类,即细胞毒素类、神经毒素类和血液毒素类。但不管哪种毒素,只有进入血液才能发挥毒性作用。所以,只要口腔和肠胃无创伤(这个很难保证哦),口服少量蛇毒,并不会产生致命的后果。这些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毒素会被肠胃分解,排出体外。
既然体内不再存有毒素,也就不可能再发挥以毒攻毒的作用。所谓的百毒不侵也就无从说起了。
不过,生物体确实会对一些毒素产生耐毒性。据说,公元前2世纪的小亚细亚本都王国国王米特拉达提四世担心自己被人下毒害死,便定期服食小剂量的砒霜(即砷),希望能对此物产生耐毒性。后来,他在庞培战役中失败,试图通过吞服砒霜自杀,但砒霜已经杀不死他了,只好用长矛刺死自己。
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叫“金属硫蛋白”的酵素。这种酵素可以灭活砒霜。如果体内存在少量砒霜,肝细胞受到刺激,便会产生更多更多这样的酵素,从而提高人体的耐毒性。
不过,无论如何,通过服食毒物提高耐毒性的做法都是十分危险的。比如,喝掉同样多的酒,对酗酒者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可能会要了滴酒不沾之人的性命。但整体来看,酗酒者的健康状况普遍比忌酒者差。
眉毛只是脸部的一个装饰吗?
美女化妆的时候通常很在意眉毛的形状和颜色,不惜花上几十分钟小心翼翼地用眉笔一遍又一遍地修理。在她们眼里,眉毛或许仅仅只是脸部的一个装饰罢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和脸部的其他器官相比,眉毛看起来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如果仅仅只是装饰,让人的相貌看起来更协调、更漂亮的话,完全可以不要。试想,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眉毛,在人类的审美观中,长眉毛反倒很丑了。
人类在缓慢的进化过程中褪掉了大多数体毛,但眉毛被留了下来,这说明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医学家解释说,人类对视觉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感觉,故而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护眼睛。眉毛最初的作用正是防止雨水和汗水流进眼睛里,弹开下落的碎屑,并为眼睛遮挡阳光。
那些把眉毛刮得一干二净,重新用眉笔描出眉毛痕迹的美女们,一旦遇到下雨没带伞或者挥汗如雨之时,就得不停地擦去眼睛上的雨水或汗水了。哎呀,想想就很不舒服!
眉毛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夸大面部表情,增强交流效果。在动漫作品里,漫画师只要在人物眼睛上方简单画上一笔,便足以表现愤怒、恐惧或吃惊等情绪了。试验表明,如果把动漫人物的眼睛留白,大多人都能认出他。但如果把眉毛位置留白,即便是漫画迷也会认错。有趣的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没有眉毛,反倒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美丽感受。
胖子抵御外伤的能力比瘦子强?
2008年9月的一天,德国多特蒙德市49岁的鲁道夫·米特豪斯喝得酩酊大醉,返家途中遭遇持枪歹徒抢劫。歹徒朝他开了一枪后便逃走了。鲁道夫浑浑噩噩地回到家里,倒头就睡。2天后,他才发现自己中枪了,慌忙到警察局报案。
对,没错!他的第一反应是到警察局报案,而不是去医院就医。这并不是他性格强悍,或者智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子弹确实没有给他造成多大伤害。警察局的医生给鲁道夫做了常规体检,发现那颗弹头竟然被他腹部厚厚的脂肪裹住了。
原来,鲁道夫体重达130余千克,是个名副其实的胖子。厚厚的肥膘起到了防弹衣的作用,救了鲁道夫一命。大难不死的鲁道夫当场发誓,今生今世绝不减肥。
无独有偶,美国一个的胖太太逛超市,被歹徒在背上插了一刀。她居然毫无知觉,继续购物。直到回到家里,她的女儿才发现插在她背上的匕首。由于脂肪的保护,她只受了点皮外伤。
要是换成瘦子的话,这两个人可能早干“地下工作”去了。胖子果真威武啊!谁还敢嘲笑胖子?我是胖子,我骄傲!
顺便说一句,想单纯依靠脂肪充当防弹衣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据人体工程学家计算,人体表面必须覆盖30厘米厚的脂肪,才能抵挡9毫米手枪弹的侵害。鲁道夫大难不死,除了脂肪的“防弹”作用,多少有一点运气的成分。
届时,一个170厘米左右的人,体重将达到500千克以上。别说防弹了,自身健康都成了大问题。再说,遇上杀伤力较大的步枪,就算60厘米厚的脂肪也无济于事!人是肉做的,不可能刀枪不入!
胃酸竟然会分解胃本身?
人的消化过程实际上在进餐时就开始了。随着咀嚼动作,唾液中的酶就开始分解食物。不过,最重要的消化过程还是由胃来完成的。人的胃中含有浓度很高的胃酸,甚至可以把骨头转化成糊状物。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胃液为什么不分解胃本身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让大部分人都大吃一惊。胃酸无时无刻不在分解胃本身。就像强酸会腐蚀装它的容器一样。胃酸会侵害胃壁,造成一些细胞的死亡。不过,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胃酸对其造成损害的同时,它也无时无刻不在生成新细胞,弥补死去的细胞。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系的德本教授发现,胃表面每分钟生成的新细胞多达50万个。差不多只要的三天的时间,所有的胃细胞都会更新一遍。
三天就能生成一个新胃。这个速度可真够惊人的!然而,胃液的侵蚀能力确实太强了,能在几个小时内就把胃的组织全部溶化掉。也就是说,单纯依靠再生新细胞的办法还没办法完全弥补胃液造成的损失。
不用担心,胃还有其他本事。胃壁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保护细胞,即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碳水化合物,即所谓的糖体层。糖分子的抗酸性远远强于蛋白,可使胃酸对上皮细胞的侵害降到最低。上皮细胞与胃液直接接触,使带有腐蚀性的胃液不能渗入到胃的内壁。正是由于上皮细胞的保护,胃壁可免遭或只受到轻度的酸液侵蚀。
另外,在胃壁里层还覆盖着一层由脂肪物质组成的类脂体物质。此类物质对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都有很强的阻碍作用。有了这三层保护,胃基本上不会受到胃液的侵害了。
阑尾真的毫无作用吗?
阑尾位于回肠与盲肠交界处,是一条几厘米长的蚯蚓状突起。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遗留物,是已经退化的器官,对人体健康不起任何作用。有人甚至打趣说,阑尾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发炎时帮助外科医生赚钱。
事实情况真是如此吗?医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阑尾并非毫无作用的器官。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在胎儿和青少年时期的免疫功能。他们形象地把盲肠称为免疫抽样区域。免疫细胞在盲肠内接触微生物,从中分辨出哪些是对人体有害的病菌,哪些是有益菌,并且停止对有益菌的攻击。
成年后,人体免疫系统已经学会如何应付肠道内的外来物质,阑尾这一抽样区的作用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已毫无作用了。
医学家推测,阑尾在人成年后会转变职能,变成有益菌的储藏室。我们知道,人有时候会因为严重腹泻,导致肠内空缺,不管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都会所剩无几。这个时候,阑尾就会释放有益菌,使其进入肠道,加快肠功能的恢复。
由于肠道也有自行恢复的机制,就使得阑尾的作用在人成年后显得微不足道了。借用当下的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的作用类似备胎,多半是用不到的。
鉴于阑尾尚具的这些生理作用,很多医学家已经开始呼吁人们,要善待阑尾,不要动不动就把它切掉。但阑尾如果发炎的话,还得痛痛快快地给它一刀。因为并发症的严重性远远大于阑尾存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