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如果你这么做,就永远都不会担心忘恩负义了

最近我在得州遇到了一位生意人,这人气得肺都快炸了。事先他就警告我,和我见面15分钟内,他就会谈到这个话题。他的确是这么做的。这件可气的事发生在11个月前,至今一想到它,这人还是气得鼓鼓的。别的事他一概不谈,只说这个。他一共分给了手下的34名员工一万美金以作为圣诞节津贴——算下来每人将近300美金——可是却没人对他表示感谢。他痛苦地抱怨:“我真后悔,应该一分也不给这些家伙们。”

孔子说:“愤怒的人心中充满了毒。”这人心中的毒这么多,坦白说,我有点可怜他。这人今年将近60岁了,按照保险公司的推算,一个人的寿命设为80岁,那么这人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2/3。因此这个人——如果他幸运的话——还能有14~15年的活头。然而他却为了一件事在痛苦和悲伤中白白浪费了将近一年时间,他的余生本来不多,而这件事也早已过去。因此我可怜他。

他不该沉浸在悲伤和自怜中,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没有得到别人的谢意。也许他让员工加倍劳动,而付的薪水却低于正常值。也许员工认为圣诞节津贴不算礼物,而是他们应得的。也许他太苛刻,不近人情,因为没人敢或者愿意谢谢他,也许员工们认为他之所以付给他们津贴,是因为大部分的利润都缴税了。

从另一方面讲,也许他的员工都很自私、低劣、没有礼貌。可能是这个原因,也可能是那个原因。我和你知道得差不多,但我却知道塞缪尔·约翰逊的一句话:“感激是教养的结果。在粗俗的人那里你找不到这个。”

我想说的是:这人期待别人感激,因此犯了错误,这是人人都会有的。他对人性缺乏了解。

你救了一个人的命,你期待他感谢你吗?你也许会这么做——但塞缪尔·李博维茨却不是这样,在成为法官前,他是一位著名的刑辩律师,他救了78个人的命,使他们免受电椅之刑。在这些人当中,你认为有几个送过一张他圣诞卡?有几个?想想吧……没错,一个也没有。

耶稣一个下午救了10个麻风病患者——可是感谢他的有几人呢?只有一个。在《路加福音》中你就会查到答案。当耶稣转向他的信徒问:“其他的九个到哪里去了?”他们就一窝蜂都跑了。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何你我——或者那个得州的生意人——为了这么点小事就要获得比耶稣还要多的感谢呢?

如果涉及钱的话,这样的感谢可就更加无望了。查尔斯·施瓦布查尔斯·施瓦布(1862—1939),美国钢铁大王。曾告诉我,他帮助一个银行出纳员免受牢狱之灾,这人拿银行的钱用来购买股票,没想到却亏了,是查尔斯帮他还上了这笔钱。这位出纳员感谢查尔斯了吗?没错,只是一小会儿,然后就开始与他为敌,辱骂并斥责他了,而他反对的正是把他捞出监狱的那个人!

如果你把100万美金白白送给你的亲戚,那么你会希望他感谢你吗?安德鲁·卡耐基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不过要是他能从自己的坟墓中离开一会儿,到现实世界中来看看的话,他就会吃惊地发现他的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因为老安德鲁去世时,把365万美金留给了慈善事业——而只把区区的100万美金给了他亲戚。

事实就是这样。人性就是人性——这辈子它也改变不了。所以为什么不接受它呢?为什么不像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利乌斯那样,很现实地看待它呢?这位智者曾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要见一些说话太多的人——他们自私,自高自大,不懂的感恩。但我不会感到吃惊,受到干扰,因为我无法想象出一个没有这些人的世界。”

这两句话很有意义,是不是?如果你我抱怨忘恩负义的话,那么该去怪谁呢?是怪人性——还是怪我们对人性的无知?我们还是不期待别人的感谢吧。如果我们偶尔得到某个人的感谢的话,我们还能为之惊喜。如果得不到感谢的话,我们也不会为此烦忧。

在这一节中,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人们忘记感恩是件很自然的事;所以,如果我们继续期待别人的感激,就只会获得更多的头痛。

我认识一位纽约女士,她总是抱怨自己很孤独。她的亲戚一个也不愿意来看她,怪不得呢。要是你去看她,她便会一连几个小时向你诉说外甥女们还很小时帮她们所做的一切,帮她们治疗荨麻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治疗百日咳;有好几年,外甥女们在她家又吃又住;她把其中的一个送进了商业学校,为另一个组建了家庭,直到她结婚。

她的外甥女们来看她吗?哦,是的,出于责任,她们总时不时来看她。她们知道必须坐下来,一连几个小时听那半遮半掩的责备。她们将不得不忍受姨妈那冗长而枯燥的陈述和流露出的自怜。当这位女士再也无法通过恫吓或者强迫的手段让外甥女们来看自己时,她又有了一个“咒语”。她患上了心脏病。

她真的患上了心脏病吗?是的,千真万确。医生告诉她,她有点神经错乱,都是心悸闹的。医生还告诉她,对此他们无能为力,因为她得的是心病。

这位女士真正想要的是爱和关注,但她却把它称为“感恩”。她永远都不会得到感恩和爱,因为她用的是强迫手段。她认为这是她应得的。

像她这样的人成千上万,他们因为他人的“忘恩负义”、孤独和被忽视而患病。他们渴望爱,但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爱的唯一方法是停止索求爱,然后不期回报地泼洒出自己的爱。

这话听上去有点不折不扣,不现实,太过理想主义,是不是?不是的。这只是个常识。我知道这一点。在我的家里,我就亲历过这样的事。我的父母以帮助他人为乐。我们很穷——经常被负债压倒。然而,尽管我们穷,我的父母还总是想方设法汇钱给一个孤儿院。这座孤儿院叫作基督之家,位于爱荷华州的布拉夫斯市,但我的父母从没去过。也许不会有人感谢他们的礼物——除了通过书信的方式——但他们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帮助这些小孩子,他们觉得很快乐——他们从未期待过别人的感恩。

离家之后,每逢圣诞节,我总是寄一张支票回家,让我的父母买点小的奢侈品。但他们很少花钱。圣诞节前几天,当我赶到家时,爸爸总会告诉我他们为镇子上的一些“寡妇”买了煤和其他的生活用品,这些女人家中孩子很多,她们没食物和燃料。他们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快乐啊——不期任何回报的快乐。

我觉得,我的父亲有资格成为亚里士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类“理想中的人”——最有资格获得快乐的人。亚里士多德说:“理想中的人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在这一节中,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就不要再想感恩和忘恩负义的事,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只为内心的快乐。

父母为孩子的忘恩负义已经扯了一万年的头发了。

甚至于连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也发出呐喊:“不孝的孩子,品性比毒蛇的牙还要毒!”

孩子们为何要感恩——除非我们把他们训练成这样子。不懂感恩是件很自然的事——就像野草一样。感恩像玫瑰,需要时时浇灌、照看、培养、关爱和保护。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那么该去怪谁呢?也许怪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没有教给他们对别人表示感恩,那么我们为何还要期待他们对我们这么做呢?

我认识一个芝加哥人,他有理由抱怨自己那不懂得感恩的继子。他在一家包装厂累死累活,每周薪水很少超过40美金。他娶了一位寡妇,妻子说服他借点钱,供她的两个孩子上大学。他每周只赚40美金,除了买食物、买衣服、付房租和燃料费外,还要还账。他坚持了四年,像个苦力那样拼了命干,却从不抱怨一声。

他得到了一句感谢的话吗?没有。他的妻子认为他这么做是理所当然,他的两个继子也这么认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一切都是继父给的——他们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怪谁呢?孩子们吗?是的,但更应该怪他们的母亲。她认为让孩子们年轻轻就背负上“责任的担子”是件丢脸的事。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背负债务”。所以她根本没想着要说一句:“你的继父为了供你们上大学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相反,她却抱着这样的态度:“哦,这是他做得最少的了。”

她以为自己在为孩子们分忧,其实她把一个很危险的想法灌输给了孩子,那就是:这个世界欠他们的。这个想法非常危险——步入社会后,其中的一个孩子因为向老板“借钱”被送进了监狱。

但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孩子。举例来说,我母亲的妹妹——我住在明尼苏达州的姨妈维欧拉·亚历山大——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她从不对孩子的“忘恩负义”抱怨什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姨妈维欧拉就把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姥姥,带入家中抚养;对她丈夫的母亲,她也是这么做的。至今闭上双眼,我还能回想起那两位老妇人坐在姨妈维欧拉的农舍火炉前的情景。她们对维欧拉来说是“麻烦”吗?哦,我常常这样想。但你却从她的态度中猜不出。她爱着两个老妇人——所以才纵容她们,宠她们,让她们尽量过得舒心,就像在自家一样。还有,姨妈维欧拉有六个孩子;但她从未想过自己干的是什么高贵的事,或者因为把这两位老人领到自家照看应该得到什么光环。对她来说,这是件很自然的事,正确的事,她想做的事。

如今我的姨妈维欧拉身在何处呢?她已经做了20年的寡妇了,她的六个孩子中有五个已经组建了各自的家庭——都吵着要和她在一起,让她来他们家住。她的孩子深爱她,总和她待不够。出于“感恩”吗?胡说!是出于爱——纯洁的爱。这几个孩子童年时被灌输的是温暖和人性的善良。如今他们和我的姨妈调换了位置,他们要把爱回赠她,这又有什么可吃惊的呢?

所以,让我们记住一点:要想抚养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感恩。我们还应记住“人小耳朵大”指当心别让小孩子听到。——当心我们在这儿说的话。为说明这一点——下次当着孩子的面,当我们想要我们蔑视他人的好意时,千万停下。我们千万不要这么说:“快看看苏姐姐送来的这些圣诞节礼物,竟然是一堆洗碗布,这都是她自己织的,一分钱都没花!”这样的话在我们听来似乎没什么——但孩子们听着呢。我们最好这么说:“哦,快看看苏姐姐送来的这些洗碗布吧,花费了她那么多时间为我们准备的圣诞节礼物,很漂亮吧?咱们马上给她写封感谢信。”也许孩子们听到这话,就在无意识中养成了赞扬和感激的习惯。

为了避免因他人的忘恩负义使我们伤心和忧虑,你要按照下面的法则去做:

A.我们不为他人的忘恩负义忧心,反而期待它。我们要记住一件事:耶稣一个下午救了10个麻风病患者——可是感谢他的只有一个。我们为什么非要获得比耶稣还要多的感谢呢?

B.我们应该记住:幸福并非来自于期待感恩,而是源于不计回报的付出。

C.我们还应记住:感恩是一种“培养出来”的品质;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必须从小训练他们,让他们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