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机械臂建模、规划与控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空间机械臂概述

1.1.1 空间机械臂的研究意义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人类探索的脚步已突破地球引力的限制,深入到地球、太阳系及其之外的浩瀚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机器人在人类航天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身影出现在多种空间装备中,如应用于星表探测任务的着陆器、巡视器以及应用于在轨任务的卫星、空间站等,使一些人类无法亲自完成的空间探索任务成为可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活动能力与探索范围。空间机械臂属于特种机器人中的一种,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步伐的逐渐加快,其应用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日益凸显:一方面,空间操作任务繁重复杂,如空间站舱体转位与组装、大质量/惯量负载搬运、大型结构对接、航天器故障维修、太空垃圾清理等,仅仅依靠宇航员难以完成;另一方面,空间环境复杂多变,其具有的超真空、高温差及强辐射等特点,使得宇航员舱外作业高度危险,无论是执行在轨操作任务还是星表探测任务,都不可避免地在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上投入高昂成本。空间机械臂具有跨度大、操作灵活、负载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可通过在轨操作、地面遥操作或自主操作等方式执行空间操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