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金庸小说武功第一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甲部 基礎理論

第一章 金庸小說的內功設定與評比標準

金庸的武學想像,首重「內功」。

逍遙派強調「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是故內力為本,招數為末」(《天龍》第二回);令狐沖的輕功本來只屬平平,「但輕功高低,全然繫於內力強弱」(《笑傲》第二十三回),他內力大增之後,就隨意邁步已是跨出老遠了。這些描述說明的都是同一道理——內力越厚、內功越深,武功也就越高,實力也就更強。武林人士評論對手武功,總是以「功力」、「修為」之類看似虛泛而其實在小說自有標準的「術語」作量詞,而「功力」雖與武技、經驗等相關,與「內功」關係更加密切。即使金庸在《笑傲》從華山派「氣宗」與「劍宗」的爭論,以及獨孤九劍與葵花寶典的較量,淡化、反思了過往小說中「內力」的絕對統治地位,然而「內功」依然是至關重要的練武項目。因此,要討論、比較金庸人物的武功前,必須先釐清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內功設定,才能得出評比的標準,並藉此理解好些練功、比武時的現象及其原理。

「內力」是武俠小說常見的神奇玄妙的力量。「內力」到底是怎樣的東西,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倪匡在《再論金庸小說》中論及《天龍八部》的「大戰」時曾說很多讀者喜歡以科學角度解釋武俠小說的特有現象,這本是常事,但他批評不少論者「強作解人,說甚麼『內功』、『內力』,是人體內的一種潛能,得到了充份的發揮,云云。本人十分反對這種牽強的解釋,認為武俠小說中所描述的一些玄妙的武學上的現象,根本不必去作任何所謂『科學上的解釋』,當它們是一種現象存在就可以了」(明窗出版社,頁129),雖然金庸本人不一定完全認同好友倪匡的想法,他在新修版就引用物理學家的說法,否定內力、外力之分(詳見【丙部】《天龍八部》一章),但本書不從科學研究的進路討論「內力」、「真氣」到底是何物,只在金庸小說的文本範圍內考量,依照武俠小說的常理,視之為小說世界內部實質的存在討論。正如筆者在序中所說的,透過文本細讀,我們確實可以整理出能貫通十五部小說的內功設定,藉此討論、比較一眾角色的實力。作者雖然否定內力外力之分,仍不礙讀者從文本自我聯想、建構,享受閱讀武俠小說的趣味。

內力的「量」與「質」

金庸小說裡的內功,簡而言之,就是以呼吸吐納,或以動功修練內功,使真氣周行全身經絡,從而培煉、積蓄、恢復,並且增厚內力,使功夫更加精純。內功越高,力氣、速度自會增加,反應也會更敏銳,特殊的內功則可運使特殊技能,例如將水冷卻凝結成冰之類。內力本身「雖非有形有質」之物(《俠客》第三回),但若能在兵刃和拳掌中「附有厲害的內力,無形有質」,就可將對手兵刃蕩開(《笑傲》第五回),而有時武林高手的內力可強大、凝聚到一個地步,幾乎就像流態的實物,如高手將指力化為劍氣,變得「有質無形」(《天龍》第十回),又如虛竹護體真氣「宛若實質」(《天龍》第三十八回)、石破天的內力「似有一股有質無形的力道」(《俠客》第十回)。這表示所謂「真氣」、「內力」,或無形或有質,然皆可視之為一種能量的載體,而武林高手比拼內力,比的其實是這載體「量」之多少與「質」之高下。

先談內力之「量」。

這兒必須先說明幾個概念。一名武者體內真氣之多寡,我們可稱之為「內力量」,內功越深,所積蓄的、可運用的真氣自然越多,同時「出力」也會增加。假設一名武者練功十年,內力量為一千,每次出掌,平均可打出十單位的內力(即所謂「出力」,可化為數百斤掌力),可以應付一百掌左右的實戰(戰鬥期間可憑呼吸吐納回復一定的量,所以不會打完一百掌就會軟癱在地,不過比武時也需要騰挪蹤躍、費神思考,這些都會損耗內力和精神,故此也可能打不足一百掌就沒氣力了。切記以上數值只作說明理論之用,並非實況的演算);當他多練十年,功力增厚,內力量為二千,每次出掌可打出十五單位的內力,破壞力增加了,耐力也有所增強,整體實力未必等於強了一倍,但肯定大有差別。這種以「年」為單位評量武者修練內功的進程的理論,本書稱為「內力年值論」。

「出力」與「破壞力」並非相同的概念。

甲使降龍十八掌,一掌可以斷樹;乙使空明拳,未必可同樣兇猛,卻可化於降龍掌於無形,假如兩人武功相近,這樣子一掌對一拳,雖然「破壞力」並不相同,卻是難分高下,而且同樣需要耗使同等量的「出力」。我們大可將人體視為水庫,水庫容量多寡,就等於該名武者的「內力量」,在正常情況下,若然兩人練的是同等水平的功夫,可比喻為同樣配有差不多性能的水泵,平均「出力」自也相近。當然武者可透過不同類型的武功,調整水喉管頭的大小,喉頭越窄,壓力越大,同樣的出力就可化為不同的破壞力,正如武林高手可一掌推倒石牆,卻無法以指力做到同樣的事,然而指力練到極深處,可以隔空在鐵器上刺出破洞,掌力就無法做到相同效果了。

至於「質」,具體可分為兩點,一是「屬性」,二是「精純度」。

屬性比較容易理解,主要分為陰、陽、寒、毒等等,屬性若何,與該武者修練的內功品種相關,而當內功練到極處,更可自由調控體內真氣,達到陰陽互換、剛柔並濟的效果。逍遙派的「生死符」憑藉的正是這個原理。精純度指的是真氣中能量與質量的比例,可以酒精的醇度以類比:一罐啤酒,常人喝之不醉,但同樣份量的一杯伏特加,很可能已醉倒不少人。「屬性」與「精純度」有時是二而為一的。例如少年胡斐形容陸菲青掌力「甚是柔和渾厚,但柔和之中,卻隱藏著一股辛辣的煞氣」(《飛狐》第十九回);丁春秋感覺到虛竹「這一掌中所含內力圓熟老辣」(《天龍》第三十二回),此兩處所說的「辣」、「圓熟」、「煞氣」,既是「屬性」也是「精純度」奇高之表現,如飲烈酒,「辣」指的是口感(屬性),「圓熟」指的是酒精濃度(精純度)——虛竹其時尚未懂得運用內力,則丁春秋所感顯然是他內存真氣本身(即無崖子)的屬性,而非某種運功技巧的效果。陸菲青的柔和則是道家運功心法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