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街道百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十九世紀中葉所發明的攝影術,使人們能夠把人、事和物的一瞬間保存下來。雖然光陰仍然不停的溜走,但我們似乎可以把特定的「時間」留住,起碼,可以留下若干的「痕跡」。通過照片,我們可以重溫往昔的某個生活片段,可以看到從未謀面的人,也可以涉足未曾生活過的時空。

香港早在十九世紀中、後期已是遠東的大商埠,是通往內地的大門,往來商旅頻繁。故此在攝影術發明後不久,便有不少知名的專業攝影師,取道香港到大陸獵影。因利乘便,他們也拍攝了不少捕捉香港城市面貌的照片。未幾,本地影樓應運而生,除了人像攝影外,還攝製了大量風景照片及印製明信片。通過這些不同時期攝製的照片和明信片,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城市發展的變化,這包括移山、填海,舊的較矮的建築被更新更高的大廈所取代,城市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蛻變,以至某些歷史事件或慶典的出現,如風災、火災、疫症、維多利亞女皇登基鑽禧紀念、歐戰和平紀念、愛德華七世登基、喬治五世登基等等。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香港發展的珍貴圖象紀錄。

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城市,香港發展的步伐是驚人的。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今天的香港人有多少個知道中環德輔道原來是海濱?灣仔的海堤原來在莊士敦道?香港開築的第一條馬路是哪一條?金鐘一帶原來是兵房,並且長期是中環與灣仔區之間的樽頸?堅拿道原來是一條通向港海的小河川?灣仔石水渠街原來真是一條大水渠?維多利亞公園原來是避風塘?摩利臣山、利園山何以不再是山?黃埔船塢原來不在紅磡?干德道、寶雲道原來是引水道等等。鄭寶鴻先生的《港島街道百年》正好為上述問題提供了答案。

鄭先生是本港資深的錢幣和郵票收藏家,已有多本專著面世,近年來專注於香港舊照片和明信片的研究,用力頗深。鄭氏久居中環,對中、上環地區舊貌及掌故稔熟,復翻查第一手原始資料,反覆考證,此本書正是他的研究工作的心血結晶,可喜可賀。欲回顧香港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的發展,我向讀者誠意推薦這本《港島街道百年》。

丁新豹謹識

2000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