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逆流:香港近代社会影像1960—198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風雲人物

1960年11月16日,澳門聞人傅德蔭在香港病逝。

1961年5月1日,美國副總統林登‧詹森(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抵港訪問。

1963年8月23日,一名男子林彥章,自認是駐港英三軍司令菲士廷將軍(General Festing)於二戰滇緬戰役時的救命恩人,涉嫌招搖活動被捕。

同年11月23日,美總統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遇刺逝世,在港美僑及部分港人表示哀悼。

1964年3月25日,李樹培夫人曹秀羣,獲委任為本港首位市政局華人女議員。到1965年,她亦獲委任為立法局臨時非官守議員,為首位立法局女議員。

同年4月1日,官紳歡送柏立基總督(Sir Robert Brown Black)任滿離港。4月14日,曾任本港勞工司的繼任者戴麟趾(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抵港就任。

同年4月3日,美前副總統尼克遜(Richard Milhous Nixon)抵港訪問。

訪問保良局的港督戴麟趾夫婦,約1964年。穿長衫者為鄧肇堅。

1966年,祁濟時(Sir Michael David Irving Gass)任香港布政司,於1969年離任。同年1月5日,由羅樂民(Sir Hugh Selby Norman-Walker)繼任。

1969年11月7日,尼克遜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

1971年,戴麟趾退休,繼任之新港督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於11月19日抵港就任。麥氏為外交官,其前職為英國駐丹麥大使。

同年12月7日,行政局首席華人議員關祖堯,於會議席上心臟病發逝世。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港人重視。2月28日,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各方反應良好。

同年3月15日,怡和洋行董事長凱瑟克爵士(Sir Henry Neville Lindley Keswick)赴大陸訪問。

1973年7月1日,中國政要章士釗在港病逝。

1975年8月13日,港督委任安子介為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

約1965年,在新界一慶典場合的邱德根(右三)、華民政務司何禮文(Sir David Ronald Holmes)(右四),以及萬國企業(後來的“和記企業”)主席祁德尊上校(Sir John Douglas Clague)(左三)。

巡視黃大仙新區的港督麥理浩,約1975年。其左旁為時任房屋司黎保德(Ian Macdonald Lightbody)。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一個月後,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及姚文元的“四人幫”被捕,港人對內地的政局表示關注。

1976年,卡達(Jimmy Carter)當選美國總統。

1977年3月9日,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訪港。

1978年12月,中美建立邦交。

由廉政專員升任布政司的姬達爵士(Sir Jack Cater),於1981年底改任香港駐英專員,由財政司夏鼎基(Sir Charles Philip Haddon-Cave)繼任布政司。

至於財政司一職,則由太古洋行前主席畢力治(新官式譯名為彭勵治Sir John Henry Bremridge)繼任,為首位擔任此職的商界人士。

而新界政務司鍾逸傑(Sir David Akers-Jones)則升任為政務司。

由財政司升任布政司的夏鼎基,1981年。

1982年5月8日,港督麥理浩卸任離港。5月20日,尤德爵士(Sir Edward Youde)抵港繼任香港總督。尤氏曾任英國駐中國大使。

1985年10月19日,美國副總統布殊(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訪港,曾參觀中華電力公司電廠。

1986年12月4日,港督尤德在北京的英國大使館逝世,由“中國通”魏德巍(David Clive Wilson)繼任港督,其中文官式譯名後來改為衛奕信。

華人高官陳祖澤及張敏儀,約1985年。

在屋邨巡視的港督尤德伉儷,約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