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
曼聯,外號紅魔鬼,生於1878年。當年的名稱是Newton Heath LYR Football Club,是當地鐵路公司的物流部門所辦的業餘球隊,目的是讓鐵路工人打發時間,享受餘興節目。1888年,它作為創始成員之一,加入了足球總會聯賽(即足聯、Football League)的前身,並於1892年亮相甲組。不過,由於成績飄忽,它很快便降落乙組,1902年更是欠債纍纍,幾近破產。直至當年的隊長,找到幾個做生意的商人,包括以賣啤酒起家的戴維斯(J. H. Davies),由他們出手挽救球隊,並同時改名為曼聯,正式脫離鐵路系統。戴維斯接手之後,由於他認為足球與啤酒甚為互補,倒真的出錢出力,大事擴張,重新修葺奧脫福球場,令它成為當年賽會的主要場地之一。他粗放式的管理,雖然令曼聯名列前茅,但也一度令曼聯在1910年因做假賬而被足總譴責,並得了個不大光彩的外號「錢袋聯」(Moneybags United),意謂球會常以金錢掛帥。[1]
戴維斯之後,曼聯的成績平平,間中亦見財務困難,1932年又要勞煩另一位當地的土豪紳士打救,這次是個生產軍裝的商人傑遜(James Gibson),出資2萬英鎊(2015現值:125萬),認購新股,讓球隊發工資,球會才得以續命。傑遜作為米飯班主,倒也有情有義,二戰時奧脫福球場被德軍炸至體無完膚後,他不離不棄,親自主持戰後的重建,直至1951年他死後,才由兒子亞倫(Alan Gibson)接任主席一職。[2]
傑遜臨死之前,做了件現在看來極具前瞻性、具劃時代意義的事,那便是找來傳奇教練畢士比(Matt Busby)當主帥,並同意畢士比的條件,讓球隊在球場上、更衣室內、訓練場上的一切,均由主帥說了算,老闆歸老闆,外行人不得領導內行人,打破主帥當時一向被視為老闆的助理的傳統。[3]畢士比不光是空談理論,他以1955-56和1956-57連續兩年的聯賽冠軍,答謝大老闆和股東們的知遇之恩。由於當時他的陣容中大部分都是自家青訓出品,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遂造就成一代「畢士比寶貝」(Busby Baby)。
不幸的是,1958年,就在這幫勢將成為英倫黃金一代的寶貝出師歐洲,硬碰東歐南斯拉夫紅星隊後,在回程的路上,他們乘坐的飛機,在慕尼黑機場加油後起飛時遭遇不測,導致8名年青球員遇難,畢士比和卜比查爾頓(Bobby Charlton)亦身受重傷。
空難後曼聯急需資金重整旗鼓,尤其是要補充失去的球員。於是他們向畢士比的好友、有「殺豬大王」之稱,經營屠宰生意的愛德華士(Louis Edwards)求救。愛德華士自小便是曼聯的擁躉,1950年認識畢士比後便成為曼聯的小股東之一,最先持有17股。[4]1958年空難,他目睹球隊有難,當然義不容辭,於空難後第二天便加入董事局,幾乎等於衝入災難現場,參與救災工作,義無反顧。為了振興士氣,畢士比傷癒後,經與愛德華士商量,決定效法當地的一支欖球隊,以「紅魔鬼」(Red Devils)這個外號作為會徽,一洗「寶貝」這個帶有小兒科的印象,以達致更有懾服敵人的效果。
愛德華士這人很奇怪,私人的食品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在1960年代初便在交易所上市,1970年代中在與幾個同行合併後,以「Argyll Food」之品牌成為英國第四大超市,對紅魔鬼這個「小」投資,卻依然鍥而不捨,他自當副主席後,根據股東名冊,逐家拍門,憑他三吋不爛之舌,密密從其他小股東手上,收納股份,最終成為大股東,並於1964年完成心願,一嘗當主席的滋味。[5]其間他自己及其友好,共向紅魔注資100萬英鎊(2015現值:1827萬),[6]給畢士比做彈藥之餘,又不斷的替奧脫福擴容,以至在60、70年代,紅魔鬼是最多現場觀眾的球隊。畢士比亦不負所託,在愛德華士銀彈的支持下,將紅魔推上高峰。只不過,他的手下再也不是黃毛小子,而是包括佐治貝斯(George Best)、查爾頓、丹尼士羅(Denis Law)在內、魅力四射的第一代足球明星,在64-65和66-67球季兩奪聯賽錦標後,紅魔鬼亦剛巧於空難後的10周年、即1968年,歷史性地奪得歐洲冠軍球會盃。
隨着畢士比1969年封爵並功成身退後,紅魔鬼星光褪色,74-75球季更降班乙組。愛德華士於70年代中葉,引入兒子——當時年僅24歲的馬田愛德華士(Martin Edwards,下文稱「馬田」)成為董事,子承父業,1980年主席之位便由這位34歲的富二代頂上。馬田之後任命了好幾名主帥,成績均強差人意,球會只是仗着老父積下的福蔭,因球場的容量大,讓紅魔鬼的收入一直有所保證,加上馬田作風保守,壓縮球會所有開支,倒也做到財政穩健,不致再度陷入財困。
然而,自70年代起,英國足壇風雲變色,先有列斯聯及打比郡這對歡喜冤家在榜首鬥法、[7]繼有諾定咸森林的崛起,到70年代中後期始,由利物浦牽起的另一股紅潮(見第三章),盛世一發不可收拾。紅魔鬼在該二十年間,忽然成為「路人甲」,只有旁觀的份兒。
一直到1986年,馬田遇上一個蘇格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