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模拟试题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管理(02204)自学考试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经济管理是四川、云南两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经济管理、机电设备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工艺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由于大多数学工科的学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承担或多或少的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选用《管理学》(周三多主编)作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管理的思维方式并能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课程内容

2.1 管理的定义

2.2 管理的职能

2.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2.4 管理的属性

2.5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2.6 六种管理理论

3.考核知识点

3.1 管理概念

3.2 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

3.3 管理者扮演的三种角色

3.4 管理者具备的三种技能

3.5 管理二重性

3.6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管理过程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7 霍桑试验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识记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者的技能

4.2 了解掌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4.3 理解掌握管理二重性的含义、学习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4.4 了解管理学形成前的有关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4.5 识记了解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特点

4.6 理解掌握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法约尔要点、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霍桑试验的结论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道德的概念,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了解社会责任的有关概念和具体体现,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课程内容

2.1 道德的定义

2.2 四种不同的道德观

2.3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2.4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2.5 社会责任概述

2.6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3 考核知识点

3.1 道德的定义

3.2 四种不同的道德观

3.3 几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道德的定义,识记道德观的种类

4.2 识记掌握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和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4.3 了解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4.4 识记不同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 信息获取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掌握信息的含义和特征。了解信息系统的内容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以及生活工作中的其实信息技术,具备信息管理的基本思想。

2 课程内容

2.1 信息概述

2.2 信息系统

2.3 其他信息技术

3 考核知识点

3.1 信息的含义

3.2 信息的转换过程

3.3 信息的特征

3.4 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

3.5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4 考核要求

4.1 识记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4.2 理解信息系统的内容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过程

4.3 识记生活工作中的其他信息技术

第四章 决策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作为管理活动基础的决策活动的有关概念和决策的过程,理解掌握决策的达程,理解并能应用定性和定量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活动。

2 课程内容

2.1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决策的类型

2.3 决策的理论

2.4 决策的过程

2.5 决策的方法

3 考核知识点

3.1 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3.2 决策的类型

3.3 决策的过程

3.4 决策的方法

3.5 决策的原则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4.2 识记决策的类型和有关决策理论

4.3 识记决策的过程

4.4 理解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法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4.5 了解其他的决策方法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划职能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2 课程内容

2.1 计划的概念和性质

2.2 计划的类型

2.3 计划的编制过程

3 考核知识点

3.1 计划的概念

3.2 计划的性质

3.3 计划的类型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掌握计划的概念和性质

4.2 识记掌握计划的类型

4.3 理解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六章 战略性计划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战略性计划制订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并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计划。

2 课程内容

2.1 企业的远景和使命

2.2 战略环境分析

2.3 战略选择

3 考核知识点

3.1 战略环境分析:外部一般环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战略群、企业价值链、顾客分析等

3.2 各种战略类型的内容

3.3 战略选择的原则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掌握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

4.2 理解掌握各种战略的类型

4.3 理解不同战略的选择原则

第七章 计划的组织实施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计划执行的一些具体方法。

2 课程内容

2.1 目标管理

2.2 滚动计划法

2.3 网络计划技术

3 考核知识点

3.1 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性质

3.2 目标管理的过程

3.3 网络图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性质,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4.2 识记网络图的有关内容

第八章 组织设计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并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组织管理幅度和层级的问题,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劣,能设计适合组织内外部环境、支持组织战略实现的组织结构。

2 课程内容

2.1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2.2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2.3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4 组织的层级化和管理幅度

2.5 组织的层级化和集分权

2.6 组织的层级化和组织结构的有机化

3 考核知识点

3.1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3.2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3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3.4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特征

3.5 组织的层级化和管理幅度

3.6 组织的层级化和集分权

3.7 组织的层级化和组织结构的有机化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4.2 理解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4.3 了解记忆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4.4 理解掌握组织的层级化和管理幅度

4.5 理解组织的层级化和集分权

4.6 理解组织的层级化和组织结构的有机化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职能,如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职业发展等职能运用原理和方法进行掌握,为有效实现组织的计划目标服务。

2 课程内容

2.1 人力资源计划

2.2 员工招聘

2.3 人员的培训

2.4 绩效评估

2.5 职业计划与发展

3 考核知识点

3.1 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3.2 人员配备原则

3.3 选聘标准、选聘方式、选聘程序和方法

3.4 培训的目标、方法

3.5 绩效评估的定义和内容、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3.6 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及人员配备原则

4.2 了解、识记选聘标准、选聘方式、选聘程序和方法

4.3 理解掌握培训的目标、方法及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4 理解绩效评估的定义和内容、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4.5 了解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与特点,识记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4.6 理解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只有进行变革才能生存和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并能对变革进行有效的管理;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及有关内容。

2 课程内容

2.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2.2 管理组织变革

2.3 组织文化及发展

3 考核知识点

3.1 组织变革的类型

3.2 组织变革的目标

3.3 组织变革的内容

3.4 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3.5 组织文化的特征、结构与内容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了解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以及变革的内容

4.2 识记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4.3 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组织冲突,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活动

4.4 理解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领导的概念,并能掌握各种不同的管理方式,用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

2 课程内容

2.1 领导的内涵

2.2 领导者的类型

2.3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3 考核知识点

3.1 领导的概念

3.2 领导的作用

3.3 领导者的类型

3.4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3.5 领导方式行为理论

3.6 领导方式情景理论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2 识记领导者的不同类型

4.3 理解掌握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和领导方式行为理论

4.4 理解掌握领导方式情景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激励的原理与各种典型的激励理论,并能用激励理论解释身边的各种管理制度,指导自己在管理活动中的行为,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2 课程内容

2.1 激励的原理

2.2 激励的内容理论

2.3 激励的过程理论

2.4 激励的强化理论

2.5 激励的一般形式与实务

3 考核知识点

3.1 激励的概念

3.2 激励与个人行为

3.3 激励产生的外因和内因

3.4 X理论与Y理论

3.5 需要层次理论

3.6 双因素理论

3.7 公平理论

3.8 期望理论

3.9 激励强化理论

3.10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激励的含义、激励与个人行为、激励产生的外因和内因

4.2 理解X理论与Y理论

4.3 理解掌握有代表性的几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论点: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强化理论

4.4 识记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第十三章 沟通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掌握沟通的含义及沟通的过程,了解组织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能对组织沟通过程的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

2 课程内容

2.1 沟通的原理

2.2 管理组织沟通

2.3 组织冲突与谈判

3 考核知识点

3.1 沟通的原理

3.2 组织中的沟通形式

3.3 沟通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3.4 组织沟通存在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3.5 组织沟通存在的冲突的处理方法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记忆沟通的含义及沟通的过程

4.2 识记组织沟通的表现形式

4.3 了解掌握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4.4 了解组织间沟通存在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控制职能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并能正确应用适当的方式对组织的计划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2 课程内容

2.1 控制活动

2.2 控制过程

2.3 有效控制

3 考核知识点

3.1 控制的原理

3.2 控制的类型

3.3 控制的过程

3.4 有效控制的特征

4 考核要求

4.1 理解控制的必要性

4.2 识记控制理论和控制的类型

4.3 理解掌握控制的整个过程

4.4 理解掌握有效控制的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控制方法,对组织不同方面的活动进行控制。

2 课程内容

2.1 预算控制

2.2 生产控制

2.3 其他控制方法

3 考核知识点

3.1 预算的种类

3.2 预算的作用与缺点

3.3 供应商控制

3.4 库存控制

3.5 质量控制

3.6 比率控制

3.7 经营审计

4 考核要求

4.1 识记掌握预算控制的基本内容,预算的编制、种类、作用及缺点

4.2 识记生产控制的有关内容:库存控制、质量控制、供应商控制

4.3 识记比率分析与经营审计的方法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的内容。

2 课程内容

2.1 创新及其作用

2.2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2.3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3 考核知识点

3.1 创新的作用

3.2 创新的类别与作用

3.3 创新的内容

4 考核要求

4.1 识记创新的作用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4.2 识记创新的基本内容

4.3 了解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活动的组织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源泉及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2 课程内容

2.1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2.2 技术创新的源泉

2.3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3 考核知识点

技术创新的内涵。

4 考核要求

识记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组织创新的有关内容。

2 课程内容

2.1 企业组织创新

2.2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2.3 企业文化创新

3 考核知识点

无。

4 考核要求

无。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由于本课程是针对工科学生拓宽知识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重点为管理的几个核心职能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管理实际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1 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的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自学考试大纲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2 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内容是大纲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大纲与教材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中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中一般也应有;而教材里面有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体现。若教材中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以大纲为准。

3 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3.1 指定教材

《管理学》,周三多、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2 参考读物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代管理学》,罗珉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4 关于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的指导

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5 关于考核内容和目标的说明

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是考核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内容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对各知识点分别按照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层次分别如下:

了解:要求考生知道课程中的名词、概念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认识或识别。

熟记: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概念。

掌握: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理论或实际问题。

6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第一,社会助学者应明确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自学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错误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第二,要正确处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社会助学者要适当联系实际,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而考试内容则是全面的,分布到各章。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对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重点辅导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切忌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者引向猜题、押题的误区。

7 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第一,大纲各章规定的考核要求中的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第二,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的要求。

第三,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第四,试题的题型有判断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第五,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对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相对更重要的技能是( )。

A.人际技能

B.语言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下面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的内容的是( )。

A.监督者

B.联络者

C.发言人

D.传播者

E.谈判者

三、判断分析题(对下面的叙述,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成本领先战略强调量体裁衣,只为某一个选定的具体细分市场服务。( )

四、名词解释题

管理。

五、简答题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六、论述题

论述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及应对措施。

七、案例分析题

甲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但却一直没有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所负责人王所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他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管理人员,他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迟到3分钟罚款100元。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乙研究所介绍了采用“弹性工作制”以及人员自由组合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试从不同的领导方式和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甲、乙两研究所的行为。

(本大纲由西南科技大学朱伏平编写,并经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