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与性质

一、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一)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学含义的理解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做了一些有创新性的论述。他在对传统经济学忽略人类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自然环境的行径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人类经济活动时刻在与生态系统发生关系,即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经济系统。肯尼斯·鲍尔丁还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指出现代经济社会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巨大开放系统,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

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和建立宏观环境经济学的主张。所谓稳态经济是指通过低水平且相等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使人口维持在某个合意的常数,同时通过低水平且相等的物质资本生产率和折旧率来支撑恒定的、足够的人造物质财富存量,从而使人类的累计生命和物质资本存量的持久利用最大化的经济。稳态经济的前提是将资源、能量、流量控制在生态可持续的范围内,然后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稳态经济的实质是保持人口和物质资本存量零增长,主要通过没有数量增加的质量改进来实现。他认为,人类应该停止传统的经济增长,取缔妨碍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全球自由贸易制度,加强国家共同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控制。稳态经济主要控制的是经济的输入端,首先将社会的资源损耗确定一个可持续的规模,然后进入市场进行有效配置。

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罗伯特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最广泛的领域阐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在于探讨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与其所引起的资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宗旨之一就在于关注经济发展对人的生存的影响。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系统必须要和生态系统保持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互相协调。

(二)中国学者对生态经济学含义的理解

中国对生态经济学最早的研究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发起的,后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补充和完善,发展形成了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其后,生态经济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学科进行研究,同时也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目前,中国已经将发展生态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生态经济学家王松霈认为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其所著的《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提到,当代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生态经济矛盾,都是人们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采取了错误的经济思想和错误的经济行为,损害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造成的,因而实质上是经济问题。王松霈认为,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在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它的提出体现了生态时代人们改变经济发展中生态与经济严重不协调现状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整个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学科基本理论特色的形成。

生态经济学家腾有正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发展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一门兼有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的科学,就其基础部分来说,属于理论科学。他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经济学,它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科学、资源科学、国土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生态经济学与一些相邻学科就有许多共有范畴或概念,如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环境、资源、人口、自然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等。除了与相邻学科的共有范畴之外,生态经济学还有许多本学科的特有范畴,这其中包括关于生态经济系统状态的范畴,如生态经济关系、生态经济资源,生态经济结构、生态经济功能、生态经济信息等;关于生态经济运行机制的范畴,如生态经济序、生态经济演替、生态经济阈、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经济需求等;关于系统调控管理的范畴,如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经济战略、生态经济政策、生态经济区域、生态经济工程等;关于研究方法的范畴,如生态经济抽象、生态经济评价、生态经济指标、生态经济模型、生态经济同构、生态经济设计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经济学分为狭义生态经济学与广义生态经济学两部分。狭义生态经济学是对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描述和分析,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论,狭义生态经济学着重对生态经济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广义生态经济学则是建立在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基础上的理论,分析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内部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旨在指导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实践沿着合理的、顺应自然规律的道路前进。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与表述,唐建荣总结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综合不同学科(包括生态学、经济学、生物物理学、伦理学、系统论等)的思想,是对目前人类经济系统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而研究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亚系统应该如何运行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类经济系统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充分地了解人类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区别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产生于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生态经济。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中提出要以“循环式经济”代替“单程式经济”以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问题,肯尼斯·鲍尔丁因而被认为是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早倡导者。20世纪90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克里·特纳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循环经济”的术语,以代表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自觉地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出入传统线性经济运动系统中的物质流要远远大于内部互相交融作用的物质流,使经济活动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而出入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则以互相关联的方式进行交换和往复利用,从而使进入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的结果。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但其萌芽却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主要针对的是绿色植物种植的改进,随后这场革命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绿色运动”,不仅涉及资源与环境问题,还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1990年Jacobs与Postel等人所特别提出的社会组织资本深化了对绿色经济的研究。2007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巴厘岛气候会议上提议开启“绿色经济”新时代之后,“绿色经济”便出现在了各个国际会议的议题之中,成为一种新的能够引领世界经济活动走向的话语。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对“低碳经济”概念的阐述主要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些报告、决议、倡议书、行动指针,以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提法和学术界对中央精神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低碳经济”问题,源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在1896年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获得通过。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别是自从《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2006)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此前于1990年、1995年和2001年,IPCC已经相继完成三次评估报告)发表及“巴厘岛路线图”决议(2007)之后,低碳经济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作为实现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被各国视为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和实现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

二、生态经济学的性质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那么,生态经济学究竟是属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还是属于经济学的分支呢?目前,较多的学者认为其属于经济学的分支,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其属于生态学的分支。也有人认为它既不属于生态学,也不属于经济学,而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增多的趋势。

(一)生态经济学具有边缘学科性质

生态经济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交叉、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合流的一体化趋势,生态经济学就是这种趋势的产物。生态经济学,既不完全以经济系统本身为对象,又不同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经济学。它以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把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发展规律。现代生态学与现代经济学本身都是多学科有机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生态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吸取了这两门学科多种知识和理论营养,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具有边缘性的科学体系。

(二)生态经济学具有经济科学性质

生态经济学从本质上说,是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两大学科的理论和成果揭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这些关系和规律叫作生态经济关系和生态经济规律,其本质还是一种经济关系。不过这种经济关系是在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过程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在生态经济规律(或关系)中,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这是人类经济关系在更深层次上,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在更新的内容上的体现。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生态经济学属于经济学范畴。

生态经济学从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然性来看,是一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生态经济学不是生态学和经济学一般相结合的学科,而是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一体化的学科。它从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相互发展的关系,揭示其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上的规律性。他把自己的研究领域重点放在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现象和体现的经济关系上。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上普遍阐明产生这些经济问题的生态经济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原则。也就是说,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这些问题,旨在调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能够协调发展,以满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都决定了生态经济学这门学科按其性质应该归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三)生态经济学既有很强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态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抽象概括程度高。生态经济学是从整体上来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揭示自然和社会这个统一体运动发展的规律性,随着对自然、社会及其相互作用认识深化而抽象出理论概念和理论范畴,如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关系、生态结构、生态功能、生态平衡、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目标、生态经济规律等。它要建立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也有自己众多的应用分支学科。

生态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经济学性质。对适用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研究,人们通常称之为广义的理论经济学。而广义理论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不仅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科,而且生态经济学也是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生态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经济学性质。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来源于现实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与需求,同时,它又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实践,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一方面,对过去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涉及的,但是由于没有和生态规律结合起来研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将经济学和生态学孤立研究,两者结合存在大量亟待解决而无法用固有理论解决的问题,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它的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理论基础,是制定国民经济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是制定工农业发展规划乃至国际政策的指导思想,为解决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