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务现代产业发展
建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现代产业发展的共生系统,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个系统能够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保证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又能够使高职教育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现代产业来进行,保证高职教育健康、有效地发展,而不是脱离目标、盲目发展。为此,需要在理论和发展策略研究上,深入分析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即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通过高职教育活动的优化和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更有效地与现代产业发展崛起的实际需要衔接、互动。
一、高职教育、现代产业及发展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在掌握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强调的是职业针对性和技能培养,是以实际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性质的教育。
所谓产业就是指由于社会分工所形成的,有着不同的生产资料、产品和服务,相互联系的社会经济部门,表现为产品或服务、企业、行业的集合体。具有共同的生产资料、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经济体形成产业,而拥有不同的生产资料、产品和服务则形成另外的产业。按照产品形态的不同,它可以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还可以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等等。而现代产业是指较多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产业,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等产业。现代产业发展则是指现代产业的成长过程,它既是整个现代产业的成长过程,也是单个现代产业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升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单个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在数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职教育就是要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现代产业发展又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经济学,对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按照教育经济学的观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必然与之存在对称性关系。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等所创立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理论,更加深化了对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作用的认知。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在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因此,必须把教育投资视为人力资本投资。依靠教育提高人口质量,是形成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是形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投资和活动,对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而言,高品质的人力资本是基本保证和生命线,因而高职教育可以说极其重要。从理论经济学角度来看,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关系是属于核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并且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共生关系。
从现代产业发展的结构变化来看,首先,高职教育是以现代产业结构现状为发展的基点,高职教育的产出规模、结构和质量是与这个结构现状相匹配的;其次,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行动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与这个变化趋势同向;再次,由于高职教育的产出周期较长,需要根据现代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要求,实现教育的超前性,以达到动态化的协调性。对于现代产业来说,劳动资源的需求是多类型、多规格的,这主要体现在劳动要素市场,特别是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上。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中期,对劳动要素的需求通常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体,集中在物质资料生产部,以初级人才需求为主,而随着现代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就逐渐由以初级人才为主向以中级人才为主过渡,进而最终变为以高级人才为主。同时,由于现代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社会专业分工的发展,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形势,都在部署新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重点发展如新能源、信息、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我国也及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即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立足我国的国情,根据我们在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基础,我们应重点培育和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信息技术、生物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的层次,建设我国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作为人才市场主要供给方的高职教育,就必须与这些变化趋势相向而行,从而满足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不仅如此,对上述现代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必须提前进行,超前培养。只有这样,现代产业发展有了人才资源的支撑,才有发展的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是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为依据的。但同时,高职教育又是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它并非被动地去满足这些需求,而是会很大程度上地影响和制约现代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其具体表现:一方面,高职教育通过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反映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供求一致,合理的专业结构使人才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能把劳动者个人需求与社会产业需求相结合,将具有不同职业能力和职业偏好的劳动者引导到相应的产业职业岗位,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劳动资源的配置效益。这实际上就是人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途径。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仅着眼于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而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这包括人文素养的养成、职业道德的熏陶、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现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个作用表现在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在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只有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特别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加速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和技能取代了机器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论物质资本多么充裕,如果没有上述的这类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升级都是一句空话。
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状况会受到诸如主流社会认识、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素质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供求均衡,即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达到平衡,这包括高职教育产出规模、结构和质量是与现代产业结构发展相匹配的。均衡状态是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准之一。二是供过于求,即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大于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供过于求的原因在于高职教育投入规模过大或者是结构布局失衡。这种状态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样,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就会闲置或用非所学,这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三是供不应求,即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小于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包括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教育培养的某些专业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属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供不应求的原因在于高职教育投入规模过小或者是结构布局失衡。这种状态就会限制现代产业发展,而供不应求的结构失衡,表明教育资源没有被用来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可见,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只有达到均衡,才能够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既保证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又能够使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利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较清楚地把握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如何使高职教育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期,产业结构在调整升级,对相应的职业岗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才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高职教育近二十几年来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相对于需求来说,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没有改变。所以,要想使我国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培养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把握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急需人才的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都至关重要。必须清楚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哪些,需要多少,规格是什么,等等。这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强化对区域各级、各类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研究,有效预测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并定期发布。
(二)建立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的互动机制
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的互动机制实际上就是建立人才需求与供给的调整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对高职院校进行改革,进一步扩大院校在办学、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的自主性,使其能够真正按照人才需求而不是原来的计划来培养人才;其次,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价格、竞争等机制,进一步推动供求关系的合理性,推动高职院校之间的合理竞争,从而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人才市场,避免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盲目性,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和预警机制。
(三)建立高职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周期也较长,导致人才培养的“时滞”现象较为普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一定要优先发展,先走一步,超前把握现代产业发展动向,形成科学准确的数量、结构和规格的评价,并将之融入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之中,建立指向未来的超前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才能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现代产业的发展。
(四)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专业结构才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由于存在可能的“时滞”现象,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及时跟上产业所需。所以,必须尽快对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及结构进行评估,看其是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其变化趋势如何,再依此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优状态。就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需要建立分学科、分专业的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引导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的设置和培养规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专业整合,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复合型、交叉型学科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