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贫困与贫困动态:理论演进
2.1 贫困概念的演进
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早期对贫困的认识主要是“收入或消费水平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随后更多的学者从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角度重新定义了贫困,使得贫困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大体来说,当前对贫困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绝对贫困(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贫困的定义随着扶贫实践的开展,以及研究者认识的深化而逐渐演变。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学者朗特里对英国约克郡工人家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家庭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将贫困定义为“总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第一次定义了“收入贫困”这一可以量化的贫困概念,随后,收入贫困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owntree, 190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Orshansky(1963)根据在最低生存需求和绝对经济意义上建立的“食品篮子”,开始用收入来定义美国的贫困。收入贫困的概念也可以发展到消费贫困,消费贫困通过“最低生存所需支出以及满足衣食等基本生存需要”来衡量。相对于收入贫困,使用消费贫困的定义能够更加直接地体现家户的福利水平。
(2)相对贫困。美国经济学家Galbraith(1958)将绝对收入贫困扩张到相对贫困的概念,他指出一个人是否贫困不仅取决于他拥有多少收入,还取决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贫困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它避免了采用基本需求的概念,而是考虑了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底层民众相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问题,因而往往被已经摆脱基本需求约束的发达国家所采用。英国的Townsend(197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相对贫困线的方法来测量相对贫困。其基本思路是:如果某一个个体或家户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低很多,那么这个个体或家户就不能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在实践中,相对贫困线通常采用收入比例法来确定,即采用一国或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或中位收入的一定比例(如50%)作为相对贫困线。
(3)能力贫困。在贫困研究中过多地关注收入和消费,往往使公共政策偏离了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这一真正目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发展问题。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1999)提出“可行能力”概念,即一个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个人认为值得去做,或去达到的各种事情或状态)组合。他把贫困看作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因而可行能力是一种自由,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主要表现为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等。阿马蒂亚·森对贫困的重新阐述也使贫困的概念从一维视野走向了多维视野。多维贫困是指人的贫困不仅仅指收入贫困,还应该包括诸如可接入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如自来水、道路、卫生设施)、获得的社会福利及保障等,以及对这些福利的主观感受的贫困。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理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并于每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来评估每个国家的人类发展状况。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人类贫困被定义为对人类发展最基本机会和选择的缺失。这些基本机会和选择包括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同时,基于这样一种对贫困的理解,这里也制定了一套人类贫困指数,来衡量他们的贫困状况。发展中国家人类贫困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包括寿命的剥夺、知识的剥夺和体面生活的剥夺,因而人类贫困指数构建背后所反映的理念表明:贫困绝不仅仅是收入不足问题,而是一个能力缺乏问题,它强调了健康和教育对根治贫困的主导作用。
(4)权利贫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排斥、无发言权等现象被引入贫困概念中,将贫困概念扩展到权利贫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指出贫困远不止是收入低下,贫困的实质在于人类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权被排斥。这里,一个重要观念的变化是,穷人作为贫困的主体,不是经济福利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能动地获取机会、争取权利进而享有充分经济自由的经济单位。
(5)脆弱性贫困。Morduch(1994)早在研究风险对贫困的影响时就涉及了脆弱性,这里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家户在面对收入冲击时缺乏平滑消费机制。正如把健康和营养的剥夺作为贫困概念的维度,这里也将脆弱性融入扩展的贫困概念,并建议在实践中,以一定时期内消费均值和方差的形式来测量贫困。Jalan & Ravallion(1999)也把中国农村贫困家户在遭受收入风险时无法对消费实现完全保险称作脆弱性。世界银行(2001)在《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与贫困作斗争》中正式提出了脆弱性的概念。该报告指出不安全(Insecurity)和脆弱性动态地描述了随时间推移的针对变化的响应。不安全是指暴露于风险,而脆弱性是指所导致的福利水平下降的可能性。
这几种贫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学术界对贫困内涵认识的深化和完善,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使得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化。尽管以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的概念来研究贫困问题更能体现贫困的实质,但是在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时,以收入贫困或者消费贫困的概念来研究和度量贫困仍然是广为流行的,尤其是在定量研究的文献中,大都采用这样的概念。这是因为,使用收入或消费来度量贫困在实践中较为可行,也便于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以收入或消费表示的家户福利水平,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中所涉及的反映“能力”和“权利”的维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为方便定量研究,以收入或者消费作为测量贫困的维度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