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服务贸易
一、服务贸易的含义、种类及特点
(一)服务贸易的含义
服务是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服务是一个经济范畴。一般来讲,服务是以活动的形式提供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服务不是作为物而有用,而是作为活动而有用。
服务贸易有厂义与狭义之分,厂义的服务贸易泛指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而不是提供实物商品来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而取得报酬的活动。提供的这些服务项目,既有生产性服务,也有生活性服务;既有与人们物质需要相关的服务,也有与人们精神需要相关的服务。狭义的服务贸易特指国际贸易结构中的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或者地区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厂义含义。
(二)服务贸易的类型
由于服务贸易的范围比较厂,存在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对服务贸易进行分类仍存在分歧。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行业划分
根据《服务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旅游及与旅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12个类别。每个部门下又再分为若干分部门,共计155个分部门。这一分类目录与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目录是一致的。
2.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界定,服务贸易被划分为四种提供方式。一是跨境提供方式,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这种服务不构成人员、物资或资金的流动,而是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二是境外消费方式,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接待外国游客、接收外国留学生、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等。三是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一国的公司到国外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事务所等。四是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办公司,提供服务。
3.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根据服务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以下几类:①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劳务的输出、输入,如建筑工程承包等;②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资本的输出、输入,如金融保险等;③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咨询、管理等专业服务,运用产权、特许权、专利权等权益性资产提供的服务,以及以提供知识信息和其相关服务的贸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传播,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4.我国统计制度的分类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遵循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最新标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修订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该制度于2010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统计制度将服务贸易分为:①运输,指一个经济体的居民为另一个经济体的居民提供的海运服务、空运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内陆水道运输、空间运输、管道运输服务、运输辅助服务以及其他运输服务等。②旅游,包括旅行者在其访问的经济体逗留不满一年期间从该经济体购买的货物和服务。③通信服务,包括邮政和信使服务、电信服务两个子目。④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包括建筑服务、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⑤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人寿保险企业和养恤基金的金融服务、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其他保险服务不包括在内。⑥保险服务,包括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各种保险和非居民保险企业向居民提供各种保险。⑦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⑧教育服务,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⑨环境服务,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整体概念,涉及由废物、废气和废水以及三废处理、噪音和生态系统引发的环境污染,对环境进行监测、污染预防、环境改善以及污染限制的相关服务,分为污水服务、废料处理服务、卫生和类似服务以及其他四个类别。⑩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包括医疗、医院服务,其他人类健康服务和社会服务。⑪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影视、音像及相关服务,娱乐服务,通讯社服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和其他娱乐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⑫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服务,包括特许专营费和为使用注册商标支付的特许使用及由于核准使用无形的、非生产的和非金融的资产与所有人权利以及由于根据许可协议使用创作的原作或原型。⑬分销服务,指一经济体成员通过跨境提供为另一经济体成员提供的佣金代理服务、批发销售服务、零售服务、特许经营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等。⑭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营业租赁服务,法律、会计、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厂告、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研究和发展服务,农业、采矿和其他就地处理服务等。
(三)服务贸易的特点
1.服务贸易的无形性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即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消费者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可感知服务和了解服务的质量,提供的服务具有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可变性,其质量难以标准化。比如教育服务、餐饮服务等,购买服务的风险比购买货物的风险大。
2.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
货物贸易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往往是分离的,商品一旦投入市场体系或流通领域便成了独立的交易对象,许多商品在甲地生产,却在异地甚至异国消费,生产者和消费之间没有任何接触。服务贸易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在场,直接接触并互动,两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不可分离性要求服务不能脱离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割开来。比如,理发师为顾客提供服务,理发师和顾客两者需要在同一时空内直接接触才能进行服务。
3.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货物商品在生产出来以后,到进入消费领域之前,或长或短均有一个储存过程,但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以及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绝大多数情况下服务是不能被储存和运输且不能被包装和反复进行转让的。例如,航空运输业和旅游业,不论在需求淡季时有多少空位,都不可把此时卖不出去的空位储存到旺季时出售,也不可能通过运输把甲地卖不出去的座位和床位转移到乙地进行出售。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不在当时当地被消费掉,往往就会造成损失,只是这种损失不像有形商品的损失那样明显。
4.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
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要比商品差异性明显得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有形商品时,可以通过对产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和鉴定,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并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同批量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替代性。但服务产品不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大多数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服务很难批量生产。同时,由于不同的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异,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服务人员,由于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发挥的差异,也会导致服务具有差异性。比如教育服务业中,学生专心听讲,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必将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提高讲授的质量;相反,如果学生窃窃私语,必将挫伤教师的授课热情,影响讲授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消费者的知识、经验、诚实的动机,影响着服务的生产力。质量差异性是服务重要的特征之一。
5.现代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现代生产者服务,如设计研发服务、金融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经营形式。
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内外服务贸易的需求迅速增长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将发生较大变化,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多和更好的追求。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10000美元正是需求结构和偏好发生重要转变的一个节点,超过这一节点,物质产品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而对享受型服务消费的偏好将逐步增加,由此产生了对各种个人服务直接的巨大需求。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过去的物质商品为主向服务商品为主或两者并重转变,对服务贸易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等)在迅速增加。表现为跨国公司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目前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已经厂泛应用于产品制造、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需求增加。
2.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服务是社会生产和销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情况下,许多服务环节由生产企业独立承担。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生产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环节分离出来,外包出去,专注于核心业务。这就推进了商品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一些为制造业服务的知识扩展、设计、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服务业对分工深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3.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增强了服务贸易的可贸性,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服务贸易的领域,原来必须在同一空间内才能实现的服务贸易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内实现,如原来不可贸易的知识、教育服务现在可以存储在光盘中,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交易,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实现医疗服务;科学技术进步增加了服务贸易的内容,科学技术本身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4.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潜力、竞争力以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国都比较重视服务贸易发展。我国无论是中央人民政府,还是地方人民政府都很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还出台了关于软件、动漫、现代物流等部分服务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市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一些地区实行了鼓励第二、第三产业分离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根据专家统计,1960—2009年的50年间,西方主要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高达2/3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就业人口的比重由1/2上升到2/3左右。
(二)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是劳务输出。当时虽然已有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和运输服务,但发展缓慢,所占比重很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仅如运输、旅游、劳工等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许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也很快;那些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数据处理等发展最快。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
一是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进出口前十位中基本都是发达国家,有时中国和印度能进入此列。
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地区,其次是亚洲、北美、拉美、非洲。
三是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通常被分成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以及特许、咨询、会计、法律、厂告及文体娱乐服务等)三大类别,其他商业服务年均增长率(一般为12%)都要超过运输服务(一般为10%)、旅游服务(一般7%)。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世界服务贸易总体结构发生变动。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显示,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而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显著上升,占50%以上。
(四)国际服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出于国家主权、文化需要、社会稳定安全方面的需要,对服务进口往往施加各种限制性法规及政策,以保护本国服务业及促进本国的服务出口。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服务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占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整个世界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多重的贸易壁垒。比如,为保护美国的印刷业,美国的版权法禁止进口美国作者在海外印刷的作品;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对外国产的厂播和电视作品有严格限制;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不允许外国银行扩展分支机构;西欧各国借口保障本国居民的就业,近年来大批辞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人员。这些例子说明服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厂泛存在于各国不同行业之中。
(五)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由于第三产业日益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由于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纷纷组织力量加大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以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服务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1978—2011年的30多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表现出以下特点:
1.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规模显著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对外服务贸易额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1997—2011年的10多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增长了4倍,服务贸易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1%,进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8%。
2.传统部门仍占主导,新兴部门快速成长
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传统优势部门,三者合计约能达到总进出口额的80%,这些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较快,成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主要增长源泉。值得关注的是,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两个新兴知识密集型行业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新的增长点,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成为继传统优势部门之外新的增长点。2010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厂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比2005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额分别增长了4倍和3.3倍,年均分别增长38%和34%。
3.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增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87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3.9%;2010年我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1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3%。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占就业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有2890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12.2%,而2009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为34.8%。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4191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为美国的一半,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2009年就已达到4700亿美元,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702.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低于2007年世界平均水平(69.4%);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为34.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2.我国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尚不合理,表现在商业、饮食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通信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咨询业、厂告业、现代信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小。2009年我国旅游和运输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产品的30.9%、18.3%,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较弱。
3.中国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在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所占份额较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同时服务贸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厂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调整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有影响力的战略产业与行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加大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具体包括完善信贷、财政等优惠措施,以及积极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
政府管制总体上是不利于竞争的,政府管制对竞争性服务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大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创新动力,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最终将有利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
4.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服务贸易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在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下,对服务业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
中国的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应逐渐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加速服务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另一些新兴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产业,民间资本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服务业出口额迅速增长,属于中国现阶段应该重点发展的行业。但这类新兴服务行业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都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措施,例如财税优惠、创新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问题等办法带动民间资本的进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