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意义
我们常说一件物品有没有作用、一个行为有没有必要、一种生活有没有价值等,其实质都是人们想知道一事物能给人带来什么影响、带来多大影响,以便于安排生活。
在我们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什么方式做及做多少时都会进行自主的选择,而其依据便是事物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与安排,都是建立在特定的事物意义基础上的,如吃饭是为了充饥与获取营养,工作是为了获取收入,说话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与传递某一信息等。
事物的意义产生于其能给人某种需要的满足,显然没有人的内在需要也就谈不上事物的意义,因而人的需要与需要程度决定了事物意义的存在和大小。
比如,人们要有饥饿感,水果才有充饥与营养的意义,且人们越饥饿,水果给人的意义越大;看电视剧是因为人们有情感与思想的需要,且人们的这种需要越强烈,电视剧的意义越大,反之则越小。
事物意义是人们感受的结果,它首先是指其本身的结构与组成。如水果的意义首先是指自身形状、物质成分、味道等固有的组成,这也常常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公认的客观存在。
事物意义其次是指事物的外在联系与人们的联想。如明星与商品的意义有其各自不同的内容,但当明星做商品代言人时,明星与产品之间就建立起一种联系,使得人们一看到该商品就会联想起明星,从而使该产品具有明星的娱乐意义;或者明星具有商品功能而使人们时时从明星身上感觉到某一商品的存在与影响。这也是明星做商品代言的意义,即把一件商品与明星联系起来,并把彼此增加为自己的意义内容以增强双方的影响力。
生活中,这种事物意义的外在联系与联想是普遍存在的。如看到水果所产生的美感联想,或者听说某人吃过、种植过该水果等,只要给人的印象足够深刻,能让人们在感受水果这一概念时产生联想,就都属于水果的意义内容。
显然,事物意义的这种联系与联想因人的经历和偏好不同而不同。如看见水,人们更多地会联想起其解渴、灌溉与游泳等意义;具有从商经历的人可能会更多地与商机联想在一起;环保人士更容易联想到水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一些学者来说,可能还会引起一些研究与思考,如水在此处的产生、水质情况等而得出更深刻的意义。
事物意义就是由其本身的认识与外在的联系所决定的,虽然外在联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仍可能为大家所认可,如宗教生活、道德典范与品牌文化等。而事物本身的意义也可能是个人的独到见解,如有待大家认可的真理等。
在对事物意义的联系与联想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跨时间、跨地点与比较认识。所谓跨时间、跨地点就是考虑事物对人的作用、影响要联想到不同时间与地点的情况。
如对于一食物,即使人们当时不饥饿,也可储存起来到饥饿时再消费,这就是跨时间;或者即使对自己没有意义,但仍可通过不同地方与不同人的交换来体现其意义,这就是跨地点。
在人们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时,就有必要做这样的跨时间预期分析:人们在今后生活中使用的机会与时间,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保养与安全等。这样,在考虑是否购买小汽车时,不仅要考虑价格与质量,还要考虑人们所能预期到的今后不同时间内的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由此构成购买汽车跨时间的意义评估,并决定自己是否购买。
比较也是事物意义受联系与联想影响的表现。一个面包对人的作用有多大?从面包本身来看,无疑其作用很大:它能为人们提供宝贵的营养与能量。但人们却不会这么想,道理很简单,如果食物很充足,即使没有该面包,人们仍可解决饥饿问题与获得营养,且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可供选择,人们还会因用面包充饥而感到痛苦,这就是事物意义受到联想比较影响的情形。
事物意义是选择的依据,因而事物的意义是相对整个生活比较而言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确定事物本身的意义,如面包可以充饥与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进行联想与比较以确定各种事物意义在整个生活中的大小,联想我能获得多少食物、我的经济条件如何等。
于是,当一个人的条件有限,只有面包等少量食物可充饥,或者当只有面包可充饥时,面包的意义就很大;反之,一个人条件好,当可选择的食物多时,面包的意义就明显缩小。因而事物的意义具有很强的个性与随机性。而社会对一事物意义的判断常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客观地分析事物本身的作用;二是分析其市场地位,即做宏观的概率性分析。
在这种对事物意义的综合分析中,事物表现出两种基本的性质:一种是给人舒适与享受,它是人的欲望与追求产生的原因;另一种是给人不适与痛苦,它是人们厌倦与回避的原因。由此构成人们两种基本感情与态度,即享受与痛苦。
这样,尽管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事物的意义多种多样,我们还是可以用正的或者负的功能及相应的量来表示,并综合得出事物总的意义大小而形成一个可叠加的量,毕竟事物意义是人们感受的结果。
如对于水果来说,它具有香甜可口、可供充饥、外观怡人,以及潜在的细菌对人体的危害、残留物的处理等几种主要功能,可分别评定为单位相同但量不同的作用(赋值):10、15、5、-10、-5。其中由于后两种功能对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厌恶与痛苦,故为副作用。
在把水果分解成各种意义的量后,一种水果的作用就是其各种功能的叠加量,故为10+15 +5-10-5=15个单位量。
又如,一个人在一天的生活中有吃饭、工作、闲聊与看电视几件事,其意义分别为10、-20、5、10个单位,则其一天的生活意义总量就为10-20+5+10=5个单位量。
事物意义的综合也常常表现为概率性分析,这是由于生活中总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其联想与预期的意义能否产生常常是一个概率性问题,对此人们只能采用概率性分析。具体过程就是把一事物产生的概率乘以事物的预期意义,以此衡量该事物意义的大小并将此作为生活选择的依据。
如一投资的收益是1万元,但成功的可能性是80%,于是该投资收益就不是1万元,而是10000 × 80% =8000元。
其实,事物的意义都存在产生与实现的概率大小问题。只不过对那些确定的或把握性大的事物而言,因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大而视其概率近似100%而已。当然,若实现的概率为零,人们也不会去做意义评估与选择考虑了。
事物的意义是随着人的情感与思想发展而变化的。如吃饭一事,最初仅仅是为了充饥,后来开始讲究味道与营养,最后升级为饮食文化,餐桌也成为交流的平台。又如工作,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做什么、收入多少,还要考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环境如何,或者有无创意、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的影响等。
这就是说,同样的事物,其意义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效率的提高,人们有从一事物与行为中获得更多意义的感受与满足的要求。
如对于一场平淡的技能与知识比赛,当人们进行不同理解与联想时,如希望某队与某人赢、希望某人与某队如何表现等,就会使比赛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与个性化,并使人们从中感觉到自己的成功,比赛也就由此变得更有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所需,并不断赋予其各种意义。其中,有的是公认与社会化的,有的是个人特有的偏好甚至是想象的。但不管怎样,发现更多的事物、感受更丰富的意义,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生活的意义。我们坚信,不会有神或权威来掌控人类的这一基本要求,平等与充满个性的追求才是生活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