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立项概述
201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受理有效申报29677项,比2017年增加237项。其中,申报重点项目2481项,一般项目21401项,青年项目5795项。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系统申报26583项,占申报总数的89.6%,社科院系统申报1173项,党校系统申报1022项,军队系统申报295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申报604项。最终公示的拟立项课题为4512项,有6项因需要核实相关情况暂不予立项,最终公布立项课题为4506项。立项总数比2017年增加217项,平均立项率为15.2%,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项目358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3147项,青年项目1001项,资助强度均为20万元。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立项,立项数超过100项的包括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江苏、上海、广东、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四川、河南、重庆、福建、陕西、吉林、辽宁、江西、云南等省份。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系统立项4055项,占立项总数的90%;社科院系统立项210项,党校系统立项96项,军队系统立项47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立项98项。
2018年,西部项目共立项490项,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题负责人整体实力较强,研究重点比较突出。从课题负责人结构分布上看,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有394人(高级151人、副高级243人),占总数的80%;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57人,占比为93%;担任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的有255人,占比为52%;曾经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优良等级的负责人有38人。从课题研究内容上看,基础类课题突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类课题突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维护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覆盖面和惠及面较广。立项单位包括高校、社科院、党校、军队、党政机关在内的近200家科研单位,基本上覆盖了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机构。个别单位2018年第一次申报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从项目负责人构成上看,少数民族学者有114人(涉及19个少数民族),约占总数的23%;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有58人,约占总数的12%。三是对基础研究和区域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立项项目涵盖了国家社科基金23个学科,其中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占了74%左右,特别是西部传统优势学科的立项数量较多。例如,民族学有78项,占总数的16%;中国历史、中国文学、语言学、马列·科社和管理学5个学科分别为53项、42项、33项、26项和26项,占比约为37%。同时,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具有西部地域特色和科研资源优势的领域、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绝学”的扶持力度,围绕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调查、生态环境治理、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历史文献挖掘整理、古代边疆社会治理、濒危语言整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课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