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改革创新经典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让社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罗江区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试点的实践与探索

杨家林 潘宗保 周世学 杨千玲 罗强

乡村振兴重在农业振兴,农业的振兴发展离不开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罗江区作为四川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围绕“三位一体”改革目标,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在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上大胆改革创新,通过开展“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农联”)试点,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探寻新路。

一、背景

罗江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是四川省德阳市市辖区,辖区面积448平方千米,辖10个镇、106个村、21个社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7万人,属于农业县区,但却不是农业大区、强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规模化、订单式经营模式给农业服务带来极大改善。但同时,农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专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归根到底是政府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脱节断档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该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罗江区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研究完善针对小农生产的扶持政策,加强社会化服务,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学习借鉴台湾农会、浙江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的经验基础上,抢抓先机,选择农业基础较好、地形地貌具有差异性的蟠龙镇(以丘陵为主)、略坪镇(以平原为主)封闭试点试验“农民合作联合社”,遵循“农有、农治、农享”宗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产权为纽带、服务为根本的基层服务组织,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市场化与农民自我服务相协同的服务体系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宣传先行,夯实改革群众基础

为让农民认识支持“农联”这一改革新事物,通过派出宣传工作组,召开坝坝会、院落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工作贯穿于试点推进的全过程、全环节、全领域,让“农联”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话题。

一是全程化宣讲。根据阶段工作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分重点地开展宣讲。前期调研阶段,着重宣讲“农联”试点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引导农户认识农联、相信农联;募股阶段,着重宣讲“农联”的服务功能和制度设计,鼓励农户积极入社、抱团发展;机构组建阶段,着重宣讲经营管理团队的职能职责和入选条件,引导社员珍惜民主权利,选准选好“农联”当家人。二是全方面宣讲。讲清楚“农联”与曾经的供销社、信用社、基金会的本质区别,让农户甄别;讲清楚“农有”的实现途径、“农治”的根本保障、“农享”的发展前景,让农户放心;讲清楚“农联”社员的权利与义务、收益与风险,让农户自主。同时,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制作社员读本,普发至每一农户。三是全覆盖宣讲。抓住国庆、中秋双节农民返乡团聚时机,组建25个宣讲组,进村入户开展宣讲。据不完全统计,共入户走访900多户,召开坝坝会、院落会、户长代表会230多场受众1.3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份,张贴悬挂标语100余幅。对于常年外出的农户,通过电话、信函、微信等进行征询,确保宣讲工作不漏一户一人。

(二)狠抓关键,突出“农联”目标指向

抓住以“农联”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性质,把握“农有”基本前提、“农治”基本保障、“农享”基本导向,将“农联”建设成为社员之家和新型基层供销社组织。

1.以“农有”为前提,完善产权机制

为让农民成为规模经营的真正受益人,使“农联”社员基于其股权能够直接分取红利,获得财产利益,“农联”将农户家庭和新型经营主体以缴纳股金作为入社前提,构建了科学清晰的产权体系。

亮点之一在于根据股金缴纳的数额差异以及社员的身份差异将其分成三类:一是股金社员,即乡镇范围内有土地有产业的农户以至少500元(股)、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自筹形式加入“农联”的社员;二是基础社员,其社员条件与股金社员条件相同,但为了保证贫困户等农户的入社资格降低了入社门槛,以100~500元(股)认缴入社即可;三是荣誉社员,包括非本地的外来流转土地或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两年以上的城镇工商企业等。通过股金社员、基础社员、荣誉社员三类形成产权清晰的农民利益集合体,从而确保“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亮点之二在于采取“二次分红”方式向农户分配利益。享受分红是社员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联”根据每年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盈余情况,依照社员入社股金比例进行分红。按照社员入社股金量进行“初次分红”,再根据其和农联的实际交易量等指标进行“二次分红”。

2.以“农治”为保障,确保社员主体地位

通过“农联”治理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强化“农治”功能。

一是“农联”根据社员股金社员、基础社员和荣誉社员的不同身份确立了不同的权利义务配置。如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一般应为股金社员,在股金社员和基础社员中以20~30户组成选区选举产生;理事会作为“农联”的法定代表人由社员(代表)大会从股金社员中选举产生;监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从“农联”全体社员中选举产生。经过紧锣密鼓地推进,略坪、蟠龙两镇分别确定自愿入“联”的社员1708户、1625户,社员分“选区”选出社员代表,社员代表再民主确定各自包括7名理事、3名监事在内的理事会、监事会。

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严格遵守合作制原则,让社员做主制定“农联”章程,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社员代表选举办法》规范社员代表、理事、监事和总经理的产生方式,保障社员民主权利;制定《预收资金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细化“农联”投资、经费管理、股金分红和财政补助等重大事项,强化社员财产权益保障。

三是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决策、监督、经营三权分离。在决策机制上,“农联”实行一人一票、多数决定的民主决策机制;在监督机制上,“农联”全面推行业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员报告经营情况,自觉接受社员查(质)询。

3.以“农享”为导向,构建服务体系

一是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罗江区政府面向全国公开遴选聘请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联”总经理,并由区政府在试点头三年支付总经理年薪。2017年12月6日,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面试,四川农联农产品产销联合社朱建聪和四川卫农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艾攀脱颖而出,分别当选蟠龙镇“农联”总经理和略坪镇“农联”总经理,并与两镇“农联”理事会签订为期4年的服务合同。

“当选总经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农联”针对“农联”总经理实行最严格的考核机制,对照试点政策目标,在资金安全、目标利润、社员满意度和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对总经理形成14个考核指标,并与“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机制挂钩,未达到合同约定任务的将扣除底薪。“压力越大,动力越足”,两位总经理表示,通过对总经理施压的方式能有效“刺激”其在带动发展上狠下功夫,确保服务专业高效。

二是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今年的花椒不愁卖!”德阳市罗江区蟠龙镇花椒种植户李景华说道,“新型‘农联’像个帮助老百姓挣钱的‘聚宝盆’,把生产、营销、金融等服务打捆到一起,满足农民各种需要,小农户也能跟上现代农业步伐。”蟠龙、略坪两镇“农联”设立生产、信用、营销策划和公共服务等四大服务部,通过为社员提供产前农资供应、产中科技指导、产后产品销售加工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着力突出服务的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联”从种植环节介入,指导农民只种优质农作物,收成卖给“农联”, “农联”每斤加价卖给经过认证的经销商;或“农联”收粮后自己加工,卖向市场,从而有效保障农民增收。2017年,邀请了省农科院、四川大学等专家团队对蟠龙、略坪两镇的土壤墒情、气候特点、适宜品种、轮作模式、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了各自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略坪镇确定了以“一圆两带”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蟠龙镇择优选择了青花椒、贵妃枣作为特色产业。

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两镇还确立了重点服务发展项目,蟠龙镇“农联”重点配置了劳务、农资、信用和加工服务设施设备,蟠龙镇“农联”总经理艾攀介绍:“镇里成立了由40余名农民组成的营销、技术和劳务团队,电话一拨,农民就能得到‘上门服务’。”略坪镇“农联”重点在农机、冷链储运、市场营销上进行了倾斜性投入,并组建了农机服务队。

(三)保障奠基,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罗江区委、区政府把“农联”试点作为当地农村改革一号工程,特事特办,全力保障试点健康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罗江区成立“农联”试点领导小组,书记、区长亲自挂帅,并落实一名区领导任试点推进办主任,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区农工办、发改、财政、农业、水务、畜牧、粮食、供销、金融等部门和两个试点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强有力地推进试点工作如期开展,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两个试点镇成立试点筹建小组,明确试点镇党委书记和有关区级部门“一把手”责任。二是建立“农联”党支部,在试点镇党委领导下,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并参与“农联”“三重一大”政策。三是逗硬考核奖惩。罗江区委、区政府加强阶段性目标任务的督查工作,把筹备任务分解到点、落实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时办结;将支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对不支持改革试点的将严肃问责。

2.强化财力保障

一是股金配套。按社员股金1 ∶ 1比例落实财政配套奖励,向入社农民配股。二是为同步改革供销社职能,罗江区供销社以股金社员身份入股“农联”,股权占比为“农联”股本金的15%,以为两镇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三是阵地建设补助。“农联”工作场地由所在镇统筹解决,区财政给每个试点镇补助20万元。四是运行补助。区财政补助“农联”前期运行经费,过渡期三年,补助逐年减少。同时,对试点镇“农联”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费用进行适当补贴,时间不超过三年。五是项目支持。区上整合农业公益性服务资金,按30%的比例向“农联”购买服务。

三、成效

一是股金认缴顺利完成。截至2018年5月,蟠龙镇“农联”入社群众共1628户,认缴股金共3820100元。其中:股金社员1284户、股金3236000元;基础社员282户、股金42100户;荣誉社员62户、股金542000元。略坪镇“农联”入社群众共1708户,认缴股金共计3587400元。其中:股金社员1614户、股金3556500元;基础社员92户、股金10900元;荣誉社员2户、股金20000元。

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如火如荼。自挂牌以来,蟠龙镇“农联”在产业布局、农资供应、技术培训、订单推广等方面进行重点发展。截至2018年9月,已落实订单农业5000亩(其中:蔬菜3000亩、有机稻1000亩、沃柑1000亩);建成全程绿色防控基地3000亩(其中:青花椒1000亩、贵妃枣1000亩、有机稻1000亩);产业集配中心设施已购置,青花椒烘干厂建设有序推进。

略坪镇“农联”切实做好农资、农机、农资和信贷服务。在农资服务方面,采用“厂家直供、农联直配、网点直销”模式,举办“五一春播农资节”,共接待社员和农户2300人次,现场销售农资3万余元,接收农资订单4万余元。在农机服务方面,全面启动农机作业下乡服务,承接“农联”社员、农户油菜籽和小麦收割订单。截至2018年5月,首批承接农机作业订单达7000余亩。在农技服务方面,特邀成都邦农化学有限公司技术员为农户实地授课,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指导农户科学用药、施肥,为大春6000亩制种订单和1000亩蔬菜订单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信贷服务方面,做好“信用合作+保险”服务。为9户符合条件的社员办理信用贷款23.5万元,破解小农户发展的资金瓶颈;全面落实6000亩大春制种保险,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四、经验与启示

罗江区通过开展“农联”试点,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新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有、农治、农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之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打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产业兴旺并不单纯指农业发展,而是指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意味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现代经营形式的创建,农业现代发展理念的形成,新型农民的培养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进。罗江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大创新,通过“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试点打造,充分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的协同效应,搭建起了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农业振兴寻找到了新引擎。

(二)维护农户主体地位是打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根本前提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能否将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打造为农民的自我服务组织,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既是关键所在,也是难点之所系。“农联”和过去一般合作社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提出“农有、农治、农享”原则,确立了农户的主体地位,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吸取农信社、供销社等经验教训,“农联”改革运用现代产权机制,以股权形式长久巩固农民的主体地位,达到“农有”的根本目的;通过制度设计全面落实社员对“农联”的民主权利,实现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充分尊重农户的知情权、表达权、管理权和决定权,切实保障“农治”“农享”。

(三)党委政府支持是打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

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打造是一项创新性改革工作,涉及农业行政管理、农村金融、乡村社会治理等诸多改革领域,利益整合复杂,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农联”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建立“农联”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确保“农联”工作的政治方向,促进“农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