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金融的概念是伴随着银行的出现而产生的,而银行的出现是由货币经营业演化而来的。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把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那些财富较多的人希望能把作为贮藏手段的贵金属及财物委托给比较保险的机构代为保管。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铸币的流通范围随着一国各地区之间以及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而逐渐扩大。为了满足贸易对货币兑换的需求,解决长途携带金属货币的不便及风险等问题,从商人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铸币兑换业务的人员,从而产生了货币经营业务。商人把自己的货币给货币经营者保存,并委托他们办理结算、汇款等业务。随着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开始把保管的钱贷出去,同时吸收存款、经营信贷业务,货币经营业就发展成了办理存款、放款、兑换业务的银行业了。
银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最早的金融机构,金融就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各种各样形式的信用获得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各种货币融通。1581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中国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官办的铸币机构和钱库,铸造和贮藏铜币。隋唐时期,不仅有官办的造币局和银库,还出现了民间的银铺和当铺,专门从事货币流通业务。随后,明代出现了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这些机构是萌芽状态的金融业,已具有银行的某些特征,但是规模不大、分散孤立。
银行业的兴起,使得货币和信用活动有了直接联系,银行的各种信用货币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流通的增减变化与银行信用活动的扩大和缩小有着直接的联系,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货币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当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时,就出现了概括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内容的经济范畴——金融。
随着19世纪科技文化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代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信用工具的创造性和流通性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约束制度的缺乏、最后贷款人的缺位、银行券发行的分散,使得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无序状态,资金风险大,致使银行破产倒闭的现象严重。为了统一管理信用货币即银行券的发行权等,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以及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于是,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应运而生。最早设立和最有历史地位的中央银行分别是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专门性的金融需求促进了各种专业银行的出现,典型的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的,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
二、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由于科技进步、金融创新及金融管理的自由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连接,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伴随着金融的自由化,发达国家为了减少竞争成本、降低与防范投资风险,不断开拓金融市场,寻求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在此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投入到更加开放和统一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潮流中,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构成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运作体系,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距离,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营业。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为了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实施赶超战略,不得不“打开门户”融入国际经济、金融的大循环,由此产生了大批新兴金融市场。目前,中国香港、新加坡、巴林、巴拿马、开曼群岛等地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离岸金融市场。
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货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监管国际化。①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今多数国家的货币通过可兑换的若干阶段,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或者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后进一步成为国际货币。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区域性单一货币——欧元取代欧元区内的国别货币而成为国际货币,欧元向世界展示了未来世界货币一体化的前景。②资本国际化则是由于国际贸易量大增、国际贸易的交易产品种类增加以及跨国企业的发展所推动的资本在国际的流动。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地普遍建设分支机构以实现跨国发展。为了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国际金融机构逐步从专业化经营转向多样化、全能化的混业经营转变。③监管国际化是指随着国际频繁的贸易和逐渐开放的经济政策,一国经济对外的依存度大大提高,一国的经济必然受到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根据本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需要相机抉择。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一国的金融风险会通过汇率、利率、股价的变动等渠道传染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共同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市场全球化既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全球性的金融活动,方便了国际投资,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各国金融市场联系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就越加深。只要某一金融市场发生动荡,就会迅速地影响或波及其他金融市场,引起不同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因此,这种潜在的金融风险无疑对各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如始于2006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因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从而引发股市剧烈震荡,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并最终发展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向实体经济渗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金融创新化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金融创新既有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也是为了规避金融管制和增加防范金融风险的工具,还有的是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如混业经营趋势。
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市场创新三类。①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金融制度创新涉及金融体系的组织与构造、金融市场的组织与结构、金融活动的监管与调节等方面的变革。②金融工具创新是指金融业能为各种信用形式的演变和扩展而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适应了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多样化需要和投资风险管理的各种要求。③金融市场创新是指金融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不仅可以从事跨越国境的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而且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行本国的债券与股票,基本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证券市场。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发展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负面作用。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它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金融创新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投资者能进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把个别风险减到较小程度。效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交易的活跃程度。②它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金融创新带来了大量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支付方式等,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这些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从而大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③使金融作用力大为增加。现代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社会融资和投资的满足度及便利度上升。金融产值迅速增加,货币作用的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创新的负面作用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①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乃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影响重大;②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传导及其效果,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
(三)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不适当的干预政策,取消对金融体系的严格管制,使得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依次促进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实现,形成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出现了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四种形式。①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汇率的限制,同时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让金融商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取消了《Q条例》规定的银行存款利率上限。②业务自由化。即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公平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开始放弃分业经营。③市场自由化。即放松各类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和技术。④资本流动自由化。即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金融自由化也给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金融自由化使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②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③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④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金融自由化的消极影响也体现在四个方面:①金融自由化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大了金融风险。例如,放开利率、汇率,放松金融管制,使金融资产流动性更强,金融交易规模更大,这就极大地刺激了短期资本的投机,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甚至诱发金融危机。②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难度。大量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金融交易技术操作,客观上剥夺了客户对金融工具的选择权利。面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客户只能依靠银行的权威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了金融垄断地位,导致金融市场更加模糊。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行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③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④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四)金融业电子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基本全面形成,银行活动将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存款、提款、转账、汇兑、查账、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并将银行和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连接成一个电子网络。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实现金融系统的电子网络化,网络银行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网络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起源于1999年,而2005年起源于英国的Zopa是全球首家P2P网络个人借贷平台,2006年成立于美国的Prosper则是全球最大的P2P网络个人借贷平台,目前有上百万注册会员。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管理弱和风险大等特点,对传统金融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和互联网运营商的金融化两个阶段。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发展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的结果,传统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基本是夯实传统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保持,这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传统金融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但是互联网运营商涉猎金融业务会对商业银行定会形成很大的冲击。它不但会弱化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融资中介的地位,也会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和传统服务模式形成巨大挑战。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业务,即阿里金融。阿里金融通过“小贷+平台”为淘宝和天猫上的商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业务。阿里金融创造了在2个小时内向1.8万家淘宝小卖家发放3亿元淘宝信用贷款的“奇迹”,而且加之阿里金融的成本极低,这必将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