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本节主要讨论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会计信息的用户及其需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职业。
【小提示】
在中外会计界,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历来存在分歧。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管理工具论,认为会计是管理经济活动的一种工具;②艺术论,认为会计是一种记录、分类和总结企业的交易并报告其结果的艺术;③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④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在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不太重视。
一、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感受或者亲自面对各式各样的决策问题,比如AC米兰俱乐部决定是否购买足球明星马拉多纳、你决定学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专业、公司经理决定在沿海建厂还是在内地建厂、公司采购人员要考虑从A公司还是从B公司购买原材料、公司董事会决定是否增加股利、你是否准备投资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等。
面对决策,谁都希望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决策者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取决于其是否占有充分而可靠的信息,因此,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需要的信息来自许多方面,会计是经济决策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旨在提供有助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系统有其特定的目标、结构和功能。
(一)会计系统的目标
会计系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朝着自己的目标运行的。会计系统的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的方向,也是连接外部环境和会计系统的纽带。一方面,会计环境通过会计目标作用于会计系统;另一方面,会计系统通过会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因此,会计环境的变化必然提出重新选择和调整会计目标的需要,会计目标的调整又会引起整个会计系统的相应变化。所以,会计系统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开展活动,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发挥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琼民源”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出台。这种会计系统的调整,既满足了信息用户的需要,也适应了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系统的目标包括两个:
第一个目标是提供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生产能量,而是生产信息,以满足信息用户做出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生成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即以货币形式表达的信息。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理论》中指出:“会计就是为了使信息用户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输经济信息的过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0年发布的第4号公告提出:“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具有财务性质),以便于做出经济决策。”
第二个目标是加工利用信息。会计将财务信息加工转换成综合信息,同时也利用综合信息参与经济管理。会计的这一目标常常被人们忽视。
以上两个目标中,提供财务信息是会计系统最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加工利用信息是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在提供财务信息目标的基础上,会计系统目标的扩展。随着现代会计的发展,会计加工利用信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提示】
关于会计的目标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如反映经济组织的现金流量、经济业绩与资源变动等信息。决策有用观适用的经济环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该环境下,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模糊关系。所有者需要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优化资源的分配。
受托责任观产生的原因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且存在明确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包括: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并承担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资源的受托方承担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资源受托方的管理当局负有依法纳税、保持企业所处社区的良好环境、培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二)会计系统的结构
会计系统的目标决定会计系统的结构。会计系统是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换言之,会计系统由信息生成和信息加工利用两个子系统构成。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是以货币形式,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信息处理程序,采用一系列信息生成方法,反映经济过程及其结果,提供信息用户做出经济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的系统。会计信息生成系统是由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组成的。在这一系统中,输入的是反映经济过程的各种数据资料。然后,在会计的账簿系统中,我们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即对各种经济数据通过记账、算账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提炼。经过加工处理,原始数据资料被转换成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最后以财务报告的方式提供给信息用户。此外,我们还应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会计信息生成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做必要的修正。财务会计主要是一个信息生成系统。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是根据会计信息生成系统所提供的基本财务信息,结合其他信息,进一步分析加工,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综合(高级)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主要是一个信息加工利用系统。
(三)会计系统的功能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加工利用系统的目标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一样。
会计信息生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反映经济过程。这一功能是通过收集经济数据资料并将它转化为财务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所谓反映经济过程就是以货币形式,如实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过程及其结果。
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经济管理。这一功能是通过会计加工利用信息来实现的。会计参与经济管理主要是会计利用综合信息规划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济业绩。在这里,规划经济前景,就是在进行经济活动之前对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估计,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济决策,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目标以及企业各种经济资财的各种备选用途做出合理的选择;控制经济活动就是根据预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并纠正偏差,以便实现预定目标;评价经济业绩就是利用会计信息,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判断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成绩的大小,借以考核企业业绩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通过收集、存贮、传输和加工会计数据,输出财务信息,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做进一步加工,并利用加工后的信息参与经济管理。现代会计学就是研究财务信息处理的一门科学,它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现代会计科学的知识体系。
二、会计信息的用户及其需要
我们已经知道,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主要生成财务信息,反映经济过程,满足信息用户做出决策的需要。那么,会计信息生成系统究竟生成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呢?这首先取决于信息用户及其需要。
(一)会计信息的用户
会计信息的用户是多种多样的。按其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分为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两大类。
外部用户泛指企业外部的人士和组织。它又可分为与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外部用户和与企业有间接利害关系的外部用户。前者如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后者如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等。外部用户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便做出投资、信贷和其他决策。
内部用户是指企业内部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经理,计划、财务、人事、供应、市场营销、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人员,甚至企业车间的负责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销决策、薪酬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
(二)信息用户的需要
信息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并非都由会计信息生成系统生成出来。会计信息生成系统所生成的信息有其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①会计信息是以货币单位表述的财务信息;②会计信息是近似计量的结果;③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已发生的经济事项的结果;④会计信息的提供要花费代价。这些特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不能提供用户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而只能提供他们需要的基本财务信息。
从经济内容看,基本财务信息包括:
(1)有关企业经济资财的信息。企业经济资财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利用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有关企业经济资财要求权的信息。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经济资财有要求权,会计应提供有关企业经济资财要求权的信息。
(3)有关企业经济资财、经济资财要求权变动情况的信息。企业经济活动会引起企业经济资财、经济资财要求权发生变动,有关这些变化的信息可以说明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所以,会计人员既要了解信息用户及其需要,又要明白会计信息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定会计应该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加工和处理这些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供给。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的是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直接体现了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表明了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由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人员遵照执行。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涉及八个信息质量标准,它们是:
(一)可靠性
会计信息以及会计所确认的经济活动应当是客观的、真实的,因而是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应当是可以验证的,即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对象的处理应该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方法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持公允立场,不偏不倚。
(二)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用户的经济决策相关,以减少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它要求:会计核算要考虑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不同特点,确保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要得到满足。具体地说,会计核算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相关性意味着会计信息与决策更为相关,于决策更为有用。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不仅可以扩大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效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四)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具体要求: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②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可比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可比性,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又可以制约和防止利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变更来弄虚作假,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在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的情形。实质重于形式,就是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看其法律形式。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1998年以后陆续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多次提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我国对上市公司某些重大案例进行判断时,也多次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重要性
会计应当提供对信息用户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它要求:对于重要的经济事项,应当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报表中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经济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合并、简化反映。遵循重要性原则,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增强信息效用。
(七)谨慎性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会计对收入、费用和损失的处理所采取的谨慎态度,是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映。它要求:在有几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宁可采用资产低估、利润少计的方法,而不采用资产高估、利润多计的方法。谨慎原则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八)及时性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它要求:凡是在某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延也不得提前;结算业务要及时办理;财务报表要及时编报。及时性附属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及时的信息就是不相关的信息,因而也是无用的信息。
四、会计职业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人员主要从事三大职业: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注册会计师。
(一)企业会计
大多数会计人员服务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如公司、工厂、商店、宾馆等。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
财务会计主要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控制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反映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据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告既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企业外部用户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从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要求证券上市公司上报或者公开披露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这些报告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可以看成财务会计的延伸。财务会计的另一个延伸是税务会计,其主要目的是根据税法要求,调整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使之成为应税利润,并据以申报和缴纳税款;另一个目的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使企业的税负最低,即税收筹划。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旨在针对企业管理上编制计划、做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呈报管理信息,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的会计。管理会计一般由成本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会计、责任会计四大部分构成。成本会计是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计算、报告、分析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为目的的会计。决策会计是以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并直接进行备选方案优选为目的的会计。控制会计是以编制各种费用预算,制定各种成本目标,并根据这些预算或目标,控制、报告和分析成本情况为目的的会计。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在经济业务和作业中所承担的责任为对象,以归集、报告、分析各部门履行责任情况为目的的会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专职的机构和人员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核检查活动。其重点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审计结果仅供企业内部使用,不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
会计人员除服务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外,也服务于各种非营利组织,如学校、医院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种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会计在习惯上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非营利组织一般通过预算控制各种收支,而其中的会计又以反映控制这些组织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为目的,所以又称为单位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相对应的是总预算会计,即反映和控制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两者统称预算会计。
(三)注册会计师
与律师、医师一样,会计行业中有一个以向当事人提供专业性服务、收取报酬为业的群体,即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其主要审计业务是: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对委托人不得偏袒,才能获得会计信息用户的信任。注册会计师还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如担任会计顾问、提供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协助企业拟定合同、章程和其他经济文件等。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合伙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业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地方组织。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拟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资格考试,支持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业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检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全球性的注册会计师团体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了注册管理会计师,并组成全国性的注册管理会计师团体。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会计人员资格与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技术职称外,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执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