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
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国家行为的核心要素。利益是国家行动的动机和出发点,实力则决定了国家捍卫利益的方式与程度。把握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就能更深入地把握国际关系的运行规律。
1.3.1 国家利益
在现代社会,“国家利益”是被领导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也是社会大众耳熟能详的话语。到底什么是国家利益呢?所谓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追求的主要好处、权利或受益点,反映这个国家内全体国民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评判一国外交成败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间合作、竞争和冲突的主要动因。
国家利益具有多重特征。第一,国家利益具有客观性。它不是抽象空泛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现实存在。一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财富资源、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都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第二,国家利益具有主观性。不同国家对国家利益的定义存在差异。美国相信干涉他国事务是其国家利益所在,而弱小国家则将反对美国干涉、维护主权独立当成自己的国家利益。第三,国家利益具有变动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利益的内涵会发生变化。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作为核心国家利益,而奥巴马政府却将国家利益定义为从国际反恐战争中抽身出来。第四,国家利益具有冲突性。西方将乌克兰拉入自己阵营当成国家利益,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则要求乌克兰继续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将钓鱼岛视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而日本却声称对钓鱼岛拥有完全的主权。利益的冲突性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对抗,进而引发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国家利益的内容多种多样,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国家利益进行如下分类:
第一,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基石,也是普通民众的核心诉求。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物质层次,如资源、资本、市场等,同时也包含技术、知识等非物质要素。对于不同国家而言,经济利益的内容存在显著差别。例如,非洲不少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在于实现温饱、摆脱极端贫困。对于中国而言,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家海外金融能力等构成了经济利益的主要方面。此外,经济利益的边界会随着自身实力的变化而伸缩。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利益主要在国家边界之内,而如今则遍及全球,海外资源的获取、国际航道的畅通、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安全都构成了中国经济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二,安全利益。安全利益关系国家生存,是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冷战”期间,我们讨论的安全利益主要涉及传统安全,即国际战争、军备竞赛、地缘对抗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相应地,安全利益的维护主要在于防止外敌入侵和战争威胁。“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安全利益的外延大大拓展,国家越来越受到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诸如自然灾难、环境恶化、经济危机、流行疾病以及因国家治理失败而引发的内部冲突等。此外,人的安全也被视为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内容。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以“人的安全”为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人的安全”包括七个方面内容: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免于暴力、犯罪和毒品的恐惧)、社群安全(参与家庭生活和文化活动的自由)以及政治安全(行使个人基本人权的自由)。
延伸阅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第三,政治利益。政治利益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基本制度稳定以及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从内政上看,维护一国的政治利益意味着该国可以自主选择政治道路,不受外部干预,独立决定本国事务,并通过政治改革实现良好的内部治理。从国际层面看,一国的政治利益反映为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比如,一国在某一问题领域是否具备足够的国际动员能力,是否在国际舆论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是否能够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利益。文化利益也是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反映了国家独有的气质、性格和价值内涵。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文化利益要求国家保持自身文化体系的独立和完整,避免被外来文化侵蚀或同化,使社会成员始终对母国文化保持强大的认同和忠诚。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国际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文化霸权,不断输出自身的文化产品与价值观,对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如何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发出自己的声音,避免被过度边缘化或同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
以上是基于内容构成的不同对国家利益做的简单分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利益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国家利益分为长期利益、中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一国的国家利益分为根本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根据利益主体范围的不同,国家利益还可分为普遍利益、少数利益和个别利益。总之,国家利益多种多样,一国必须根据利益属性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以实现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更好地推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1.3.2 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础,影响着一国的战略选择空间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国家实力,首先需要明确实力不等同于资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不一定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资源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转化为实力。其次,实力与利益具有相关性。一国的利益多少往往由实力大小来衡量,国家利益会随着实力的增长而不断拓展。最后,实力体现为社会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反映行为体本身拥有的能力,还试图说明这种能力在社会关系当中的运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实力不只是静态的力量资源聚合,而且也是国家运用这些资源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根据实力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将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一国的物质性实力,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可以用一定的指标加以测量,如领土面积、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交通里程、经济总量、科技水平、军事装备等。在国际关系层面,硬实力具有鲜明的强制色彩,国家对外的军事征服、武力威慑、封锁禁运、资产冻结等行为均建立在硬实力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硬实力也被视为提升国家对外影响的手段。通过对发展援助、技术转让与投资等硬实力的运用,一国能够将自我意志施加于其他国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将硬实力定义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回报的承诺迫使他人去做本来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其典型方式就是军事大棒加经济胡萝卜”。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硬实力一直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手段。
与硬实力相对的是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更多地体现为强制力的话,软实力强调的则是一国的吸引力。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他在其著作《软力量: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中,将软实力描述为“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成愿望的能力”。软实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化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主要是宗教、语言、教育、生活方式、电影电视、报纸、网络以及饮食等产生的吸引力。二是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的同化力,如欧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华盛顿共识”等。三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以及在多边外交中对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塑造力。从作用上讲,软实力对内有助于加强社会大众的凝聚力,以更好地激发社会潜能,对外则旨在提高本国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的吸引力,进而以低廉的成本对他国施加影响。
国家实力对一国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实力决定着国家政策目标的设定,过低或过高的目标定位都会损害一国的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已经是世界首强,却一直坚持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使得欧洲国际关系失去了有力的外部制约,进而为希特勒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小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希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其过度扩张政策不仅造成国力透支,而且还引发了国际混乱和地区冲突,激起了世界的反美情绪。其次,实力优势的不同也会影响国家的政策选择。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往往倾向于武力征服和单边战略,以经济立国的国家极力鼓吹自由贸易和全球交往,而享有文化优势的国家则更善于文化说服和道德感召。最后,实力内涵的变化也左右着国家的战略行为。自古以来,领土和财富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军事扩张和领土征服就是当时增加国家实力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变迁改变了权力资源的基础,强大的工业能力、领先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效的政治治理被视为国家成功的关键。因此,许多国家逐渐放弃军事第一、武力优先的战略,而更加注重经济、政治、外交、国防等多个领域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