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滋生了层出不穷的全球问题。蔓延的国际冲突、恶化的生态环境、频发的恐怖活动、跨国的有组织犯罪、扩大的贫富鸿沟、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以及流行的传染病等,都不再是一个国家遇到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全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治理也就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
1.5.1 当代全球问题
如前所述,全球问题多种多样,限于篇幅我们难以一一列出,只能择其要者展开分析。首先是发展的失衡。这种不平衡性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和“依附论”中有过全面的论述。由于国际分工以及产品附加值的差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生产、分配、消费以及经济话语权等方面存在巨大鸿沟。这一现状直接影响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发展不平衡性直接诱发了其他全球问题,例如政局脆弱、难民、公共卫生、教育滞后以及恐怖主义的产生等。
与发展问题相对应的是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和平问题。这一问题既有其传统形态,如大国战争、地区动荡、领土争端,也存在一些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引人瞩目的安全威胁。例如,恐怖主义就是影响世界局势稳定的新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真切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主义势力往往与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联合,其杀伤力和破坏性也就进一步放大。再比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也是对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这些武器的破坏性十分巨大,不仅可以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而且还会造成大片地区乃至全球环境的长期恶化,使人类无法生存。例如近年来朝核问题的演化,使形成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遭到严重挑战,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当代全球问题也反映在文化层面。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本应是世界的应有状态,但国际关系的现实却是文化霸权与文化反抗持续不断地斗争。与历史上的文化霸权相似,主导国家基于其强大实力,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观念推广至其他国家,以服务于其战略利益。不同的是,今天的文化霸权具有浓厚的商业特质和社会渗透功能,对目标国的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影响巨大。相反,弱势文化的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处于不利位置,难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在这个意义上,如何避免文化意义上的“历史的终结”,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多个地区宗教与民族保守主义抬头,实现多元文化共同繁荣,是我们思考全球问题时必须关注的内容。
最后,环境问题也是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森林与耕地的减少、生物物种的濒危、极端天气的频繁、江海湖泊的污染,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造成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国际冲突与博弈。中东国家经常围绕水资源发生地区冲突,跨界河流带来了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的争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讨价还价,不少国家更是为了争夺能源与资源而不惜以兵戎相见。环境问题的背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向地球过度索取,世界各国都曾经或正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发展。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考验着人类和各个国家的智慧。
1.5.2 当代全球治理
全球问题的加剧凸显了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可以被理解为在缺乏世界政府干预的情形之下,行为体通过多重结构及进程协调彼此利益与需要,进而实现对全球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由于公共问题的形成特征与影响范围,全球治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国际组织、主权国家、市民社会以及随着社会进步而具备国际行为资格的个人都是全球治理的施动者。
根据全球问题的内涵与涉及范围,全球治理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的庞大、复杂工作,它不同于主权国家内部自上而下的强制管理,也不同于传统外交中政治精英的操作建构。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多层次、跨地域和行业、具备技术支撑以及观念先进的国际治理体系。
在国际安全领域,全球治理需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立广泛、深刻的国际互信和合作机制。在“冷战”时期,美、苏通过彼此合作建立起大量对于武力限制的国际规范,包括核不扩散机制在内的大量国际公共物品,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之后,维护国际和平的机制和规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比如,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中国搭建了六方会谈的多边平台。为打击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上海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此外,在双边层面,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建立起了常态化的会晤、磋商和谈判机制,有助于减少相互的战略猜疑,增加政治互信,并就维持国际和平达成诸多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社会逐渐告别了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倡导国际社会综合、共同和可持续的安全,这为全球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国际政治领域,全球治理需要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传统殖民体系分崩离析,广大发展中国家相继摆脱宗主国统治,获得了主权独立。然而,时至今日,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体制、军事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国际体系的中心国家通过政治干预、经济控制、外交孤立等多种手段打压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系列全球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全球治理的改善必须改变国际政治中的失衡局面,特别应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改善全球治理还需要解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但是,全球贫富差距也持续拉大,并带来了有关“分配正义”的深刻讨论。作为应对,减贫成为当代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它需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国际社会还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例如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条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及贷款,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都有显著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有效、长期的援助,特别是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让等方式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以上全球问题的治理需要多主体基于平等、协商的原则通力合作。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体,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影响巨大,联合国及其下设的诸多委员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安全和实现人类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大量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它们在宣传和平主义理念、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个人也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树立世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综上所述,在多元参与、多层次实践的全球治理中,建立宽容、开放的国际心态与机制,以全人类和整个世界为价值导向,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必由途径。
本章小结:
作为导论,本章旨在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涉及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国际冲突与合作、当代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以上内容为读者理解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简明的理论框架。
思考题:
1.根据你的专业或学习兴趣,设想一个国际关系话题并拟订出研究方案。
2.从你的专业或身边的具体事例出发,讨论当代全球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3.请思考学习国际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
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3.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卡伦·明斯特,伊万·托夫特.国际关系精要[M].潘忠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查尔斯·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M].夏维勇,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8.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9.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M].张小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