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获奖华语片影响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951年6月,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被创办,因其地缘政治的特殊位置,在创办之初就吸引了迈克尔·鲍威尔、罗伯托·罗西里尼等一批一流电影人。195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被接纳为A类电影节,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柏林国际电影节在创办后十年间便发展成为柏林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成为世界电影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笔。发展至今,柏林国际电影节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和优秀的电影制作人,促进了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发现培育了众多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这些电影工作者都为推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都与柏林国际电影节渊源颇深。纵观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程,其间总能见到华语电影的身影,不仅华语片从早期就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奖项的评选,更有众多华语电影导演、演员应邀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更甚者,自2016年起,柏林开始举办专属中国的电影节——柏林华语电影节。

1957年第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便有了华语电影的身影。20世纪80年代初,华语电影开始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导演徐景达、马克宣凭借动画片《三个和尚》在1982年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摘得短片竞赛单元最佳编剧银熊奖,实现了华语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零”的突破。1988年,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张艺谋凭借《红高粱》在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人首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红高粱》也成为第一部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的华语电影。此后吴子牛的《晚钟》《火狐》、谢飞的《本命年》《香魂女》、李少红的《红粉》等影片获奖,让柏林成为媒体口中的华语电影福地。时至今日,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共有50多部华语电影进入竞赛单元柴野.柏林电影节落幕华语片颗粒无收“一步之遥”遭冷遇[EB/OL].(2015-02-16).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216/c40606-26573592.html.。中国的老一辈导演们通过柏林,发出了来自远东大陆的声音。

近几年,华语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表现稍欠佳。2012年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仅有王全安的《白鹿原》摘得最佳艺术贡献奖,而2013年华语片无缘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直到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有三部,柴野在《光明日报》2014年2月8日第008版发文《柏林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有望翻身》,称“连德国媒体都预测说,华语电影有望翻身”。最终,由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白日焰火》主演廖凡摘得最佳男主角银熊奖,而《推拿》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获得最佳影片水晶熊奖。

此外,实力派导演张艾嘉、张艺谋、谢飞,影星张曼玉、余男等都曾担任过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而影星巩俐更是在2000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评委会主席,成就了华语电影人坐镇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第一次”,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西方重大电影节活动中荣任评委会主席柏林国际电影节华人评委盘点 白灵最妖艳余男最贵气[EB/OL].(2010-02-10). http://ent.163.com/10/0210/17/5V67UH9C00033LIF.html.

随着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加深和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由《欧洲时报》和柏林新世纪文化公司主办,柏林勃兰登堡媒体联盟、海汇润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希望东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和同济大学电影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专属中国的”首届“柏林华语电影节”于2016年2月正式启动。

柏林华语电影节是由柏林市政府、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柏林电影学院(DFFB)、德国中国教科文促进会、德国新世纪文化(NCM)联合打造的德国本土最大规模的华语电影节及华语电影展映与交流平台德国首届“柏林华语电影节”正式启动[EB/OL].(2015-08-10). http://media.163.com/15/0810/18/B0M8I55C007663L9.html.。据柏林华语电影节组委会介绍,华语电影节自2016年起将每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与柏林国际电影节同步,其宗旨在于为中国电影人在德国搭建新的国际平台,并在德国长期推介中国电影,提高中国电影知名度,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德两国人文交流和合作我们自己的电影节!柏林自2016年起将举办华语电影节[N/OL].欧洲时报,2015-11-04. http://www.oushinet.com/news/qs/qsnews/20151104/210702.html.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但华语电影如何走向世界,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思考。相比于其他两大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的良好表现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对华语电影越来越重视的现实为本书提供了研究契机和切入点。本书在对历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华语片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多角度探讨获奖华语片的广泛影响力。通过对华语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成绩的总结和其获奖所产生的影响力的论述,以“斩获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的重头奖项为假定路径”,探索提升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现实选择,进而展望华语电影蓬勃发展、走向世界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