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影视作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承载着国家形象、价值观念、精神和文化等元素。影视翻译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媒介,不但可以让观众尽情地领略异国风土人情,而且对人们的语言、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生产及引进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影视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势不可挡的影视文化。一方面,引进和欣赏外国影视作品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大量出口优秀的影视作品,在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华语影视作品的翻译水平,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影视作品要更好地打开海外市场,必须提高翻译水平,保证以地道的翻译来降低“文化折扣”,这不仅要完成忠实、通顺的字面翻译,更要在翻译的过程中,用海外观众喜爱和习惯的方式,让他们走进和了解影视作品背后的中国文化。然而,比起历史较悠久的文学翻译,影视翻译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影视翻译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目前还未成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影视翻译就是传递语言、文化上的最有效译文,使译语观众享受到源语观众同样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内涵。让观众在对话中听明白人物到底在谈论什么,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可是一旦在人物对话背后嵌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较为复杂的逻辑和情境,就往往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轻易表达出人物本身想表达的意思,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译者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要做出大量的选择、适应、保留和淘汰等操作,以适应另一种语言,适应另一种文化,适应不同的导演,最后还要适应译语观众,这样的字幕翻译才能够被接受。作为外语翻译工作者,探讨影视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适应文化全球化的翻译生态环境(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产出整体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字幕,可以让本国影视作品在与各国影视作品的对决中尽显民族魅力,为本国文明的传播提供良性载体。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综述国内影视翻译的历史及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现状,指出影视翻译研究的空白之处及从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角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第二章分析影视翻译的基本特征,总结其与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及其独特性;进一步审视和验证各种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在电影翻译这个特殊领域的可操作性;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影视翻译种类:配音和字幕。第三章介绍了古今中外对“适应”和“选择”的论述,综述了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及译者的主体性。第四章研究了影视译者适应和选择的因素,分别从片名、文化专有项、修辞等方面来探讨译者的多维适应与选择对于电影翻译的重大实践意义,充分强调译者在影视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影视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文化全球化等翻译生态环境与优化选择翻译方法产出“适应选择度”译文的过程。第五章分析了中国影视作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未与中国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的原因,总结华语电影“走出去”存在的痛点,对华语电影“走出去”之路提供建议,探讨翻译影视人才培养路径。
影视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适应和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最佳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化意识、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多元文化意识,适应影视语言的特殊性、影视翻译的技术制约因素、目的语文化的审美习惯、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以及赞助人的要求,做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才能真正让影视作品成功走上国际市场。
谢红秀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