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区地貌景观改变、地面构筑物毁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之巨仅次于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那地动山摇的危急时刻、那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和那恢复重建的中国力量,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四川乃至全国人民的记忆中。地震留下的灾害遗址被规划建设成特别旅游区和地震遗址公园,供世人游览,不仅起到了科学普及、警示教育和缅怀作用,而且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来临之际,由傅广海教授为主的研究团队撰写的《十年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系统地展示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重灾区——龙门山构造活动断裂带区域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调研结果,书中许多调查照片为首次披露。作者在2008年提出的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思路,地震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整合的战略构想,多数已经在灾后地震旅游产品的开发实践中得到体现。本书关于龙门山地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大尺度旅游活动规律和区位理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了由核心产品、典型产品和特色产品构成的地震旅游产品体系。我相信,这对于现在及今后的人们了解当时的事实、灾后重建的过程与效果都能够发挥有益的引导作用。
《十年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既有对地震遗址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构想,又有对灾后地震遗址旅游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的系统分析。在持续地追踪调研震后遗址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书分析了研究对象区域地震遗址旅游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而分析了目前四川省遗址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总结灾后重建成果,分析龙门山构造活动断裂带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是为序。
刘兴诗
2017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