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完美主义
如果在我们心中还存在一丝对错的观念,那我们的心灵就会在混乱中毁坏。
——禅宗三祖僧璨
宝积禅师走过一个市场,看到一个客人在买猪肉。
客人对屠户说:“割一斤精肉来!”
屠户听了,放下屠刀,双手叉腰,不高兴地说:“老兄!我卖的猪肉哪一块不是精的?”
宝积禅师一听此言,心中惊觉:“人生何处不可参禅?”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对我们摆脱完美主义具有指导意义。
完美主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和洁癖一样,都具有强迫自己维持事物完整性及秩序性的心理倾向。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当原本计划的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展开时,就会万分失望,认为事情糟透了。“每次”、“应该”、“必须”、“不得不”是他们的口头禅。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全或无”的形式,他们看待事情往往是非白即黑。例如,“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那我的人生就完蛋了”。
有精神/心理卫生科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完美主义是一系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人格特质。抑郁症、厌食症、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等心理障碍,以及施虐狂、工作狂、夫妻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破裂、各种嗜癖行为,甚至是自杀,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均与完美主义有关。
持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即使不患心理障碍,也往往是活得相当辛苦、相当累。因为,一旦被完美主义统治,就会满脑子“我应该这样”、“我不应该那样”,或者是“我不能这样”、“我不得不这样”,他们就像是被人操纵的机器,或像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牲畜一样。
电影《黑天鹅》对完美主义的危害进行了形象的展现:
年轻的芭蕾舞女演员尼娜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她的母亲曾经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但是因为怀了尼娜,不得不放弃心爱的芭蕾舞艺术事业,被迫离开舞台。出于她自己未能戴上明星桂冠的遗憾,尼娜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尼娜身上。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尼娜的生活简单得就是一条直线:早晨从家门出发,乘车到剧团;晚上从剧团再乘车回家。即便回到家里,母亲也安排好了她的所有活动,包括准时上床睡觉、准时起床、吃什么、喝什么,甚至梳洗和穿什么衣服。
尼娜在饰演白天鹅时非常顺利,其表现无可挑剔。但无论她多么努力,就是无法胜任黑天鹅这一角色。当她把母亲、总监、莉莉、舞伴都想成了迫害自己的对象,当她敢于对抗母亲,敢于拿刀杀害莉莉(当然是假想的敌人)……之后她成功地演出了邪恶的黑天鹅一幕,满含深情的表演让她似乎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黑天鹅,两只舞动的胳膊变成了一双翅膀,充满惊艳的美。
这一幕的成功让大家对尼娜刮目相看,莉莉也来祝贺她,这时尼娜才发现,原来刚才刺杀的是幻想中的自己。
可以说,片中女主角完成黑天鹅这一角色扮演的主要原因,在于她放弃了完美主义、放下了强大的意识控制。如果从禅学的角度看,她打破了强大的理性思维,使假我与内在的真我获得了整合。如果用心理学的语言来描述,她突破了自己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使阴影得到整合。
作者的一位患有焦虑障碍的来访者在摆脱了自己的完美主义之后,不仅焦虑消失于无形,学习也变得轻松自如。下面是她改写的《黑天鹅》:
制片人要制作一个舞台剧《黑天鹅》,希望找到一个能演绎这两种风格的演员。妮娜很想得到这个角色,但是她并不适合演黑天鹅。然而,她还是想尝试一下,她费劲口舌才得到了替补的角色,为了真正得到这个角色,她很辛苦地练习。但是,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她依旧演不出黑天鹅的感觉。沮丧的她倒头就睡。梦里,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告诉她:我是你的化身,我一直住在你心里,但是你从来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其实我不是你眼里的黑暗的一面,相反,你很需要我。梦醒了,而妮娜也大彻大悟。
她决定放开自己,出去疯狂一次,她去唱歌,去电影院,去小摊吃烧烤……那些都是她从前不敢做的事。但她还是会坚持练舞,但只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其他的时间她都在释放自己。而后,她发现,黑天鹅的舞蹈她似乎游刃有余了,她进步得非常快。演出快要到来的时候,制片人最后要再检查一下大家的表演,他惊喜地发现妮娜的舞蹈进步很大,她的黑天鹅演得很好,而且白天鹅演得更是唯美,于是在最后关头,他决定让妮娜来演。
最后,妮娜的演出非常成功,她成了万众瞩目的主角。
庄子对完美主义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果真有完成和亏损吗?还是没有完成和亏损?有完成和亏损,好比昭文的弹琴,没有完成和亏损,好比昭文的不弹琴。
庄子的意思是说,昭文虽然是弹琴大师,但不管他弹得多好、多久、多少次,都无法呈现所有美妙的声音,总是有些被遗漏(亏)了。因此,除非他不弹琴,否则只要他一弹琴,就一定有“完成”的部分和“亏损”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你有所作为,结果就一定有“得”的地方,也一定有“失”的地方。譬如,有人在得到财富时,却失去了健康;有人失去了权位,却得到了爱情。
下面再借一则故事来强调一下“摆脱完美主义”的重要性:
某位男士从小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喜欢拉小提琴。但成年后却追随父亲的脚步往商场发展,后来也成了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有一天他陪父亲到一家高级餐厅进餐,现场有一位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表演,琴声悠扬缭绕。年轻的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自己以前学小提琴的种种,觉得好像失落了什么,怅然地对父亲说:“如果我当年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能在这里表演了。”父亲微笑地回答道:“儿子,你说得没错,但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今天也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在心理卫生科,如果一个来访者言语中“每次”、“应该”、“必须”、“不得不”等表达方式逐渐减少,而“我觉得”、“我喜欢”、“我想要”等表达方式在增加,就意味着他处于逐渐疗愈的过程中。
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除运用规范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之外,我们经常运用禅学中的“无我”、“无常”、“平常心”等理念以及“正念禅修”技术,帮助来访者克服人格中的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