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但是,衰老、疾病和死亡却始终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不管现代医疗技术如何发达,疾病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期而遇的困扰因素,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时甚至成为威胁生命的可怕杀手。
人们为了能够在医疗条件好一些的医院、找医术高一点的医生就医,托朋友、找关系、送礼物,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倾家荡产仍未把病治好的情况比比皆是。
目前,过度医疗现象、过度检查现象以及医患矛盾问题,让许多人对医院望而却步,转而求助于养生和“治未病”。一时间,“讲养生知识”、“写养生书籍”、“做健康节目”……与健康有关的活动风起云涌。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虽然生活不顺利,但至少我们还拥有健康,这便是好的。
已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是‘向死的存在’。”如果从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上述现象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这里的“既定事实”是指某些终极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主要包括死亡、自由与责任、孤独和无意义。而这些必然特质会以健康焦虑、身体不适以及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严复、冯友兰等哲人指出,宗教总体上来说是教育教徒们如何从容面对死亡。遗憾的是,国人的宗教感相对薄弱,故中国人较之其他众多民族对死亡高度恐惧。在我们的大众文化中,往往回避从个体性角度去讨论死亡、自由、孤独及意义问题。
作者曾经是个内科医生,由于对疾病的药物治疗不甚满意而转入精神/心理卫生领域,而在发现精神科药物和常规的心理治疗方法解决生命深层次问题的局限性之后,便一头扎进佛禅学中,发现佛禅学在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等方面与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观点是相通的,其对治疗病痛的方法与世界上许多疗愈方法是兼容的。
有鉴于此,作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书中对健康、疾病与“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证,结合禅学、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深入分析了健康和疾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论述了调“心”在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禅学知识在调“心”和疗愈方面的价值,对运用正念禅修减压和疗愈病痛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附典型案例;结合临床经验对疗愈身心的常用禅语、诗偈和公案进行摘录和分析。
本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密切相关;对于生命体来说,“心”更加重要,疾病只是我们生命过程中积存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最表象的反映;要摆脱病痛,必须从“心”入手,深入人的“存在性”方面以摆脱困境。
作者相信,如果现在所有的心理障碍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在接受现代正规医疗的同时,能运用禅学智慧去调理身心,唤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愈力,那么大部分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也可以大幅减少药物的用量和种类,甚至有些心理障碍和慢性躯体疾病可以得到消除。这样,不仅减少了病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人会变得更健康,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本书内容雅俗共赏,不仅适合慢性病患者、心理障碍患者、心身疾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适用。
此外,本书与《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是姐妹篇,内容互补而不重叠,有兴趣的读者可相互参考。
包祖晓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