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养生主

与物而齐则必然无自我,无自我则必无生命之累,无生命之累所以又为养生之主,而且这也是生命保存的原因。

生长是天地的和气,天地之和气与人平素恰如其分地结合,而且不超过它的极限,所以我们的生命是有长短的、局限的,是有边际的。被富贵所役使而悦于荣宠,为此而思虑交萌,而且妄情无限,所以这就是所谓:滋生的智慧是没有边际的,以有边际的生命去追随没有边际的智慧,那么这个生命就会不存在了。生命已经不存在了,还怎能谈到免于人生的困苦之累呢?所以思虑营营必然使人倦怠疲惫,身心不堪于困苦之累。

善于养生的人,内则充实其极处,而且听任其自然而然,忘却善与恶,所以通达于刑罚和名誉,即是说心中无刑名之累。不善于养生的人,思虑内萌,则以善行为善行,以恶行为恶行,所以他们的心思接近于刑罚和名誉,在善恶相对应的刑名里徘徊,心身牵累而不能解脱。因此说通达于刑名的人,他们的生命可以保全,近于刑名而不能自拔的人,他们的生命路程是丧失的原因。沿着人身任、督这两条居于中间的经脉去运行,取于中庸之道,就像古代至人那样的养生方法,不被物所役使,不耗丧其元真,不特别选择地方,不戕害本性而已,所以说不被外物役使就可以保身安,不耗丧真元就可以全生,不选择地方就可侍奉双亲,不残害本性就可以活到最终的年龄,这都是因自我的行为而已。

生命必然有它们生存的条件,而生存条件又出于性命的必需,能顺应这样的条件生命才能兴起,才能知道保全生命的奥妙。这就像庖丁解牛一样,能熟悉牛的自然生理结构,当他宰牛时,眼中就看不到一个整体活动的全牛,所以才能那么熟练剖解牛。然而庖丁的故事只是寓言,把握养生的方法和目无全牛是一样的道理。三年之前不够熟悉,没有进入佳境,三年之后已经目无全牛,且游刃有余。一把刀用十九年,如同新磨砺不曾使用过一般,好似说庖丁解牛只是善用刀罢了。善用刀就可以保全刀的锋利如韬光养晦,所以善用刀而珍藏起来,更何况善于养生的人,必然保全其生命的全部而且收藏起来,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全而归之”的意思。因此文惠君从庖丁的话觉悟到养生的道理,就是近于有道了。

野鸡在野外饮水啄食,就自然忘却形体而快乐地生活着,如果把它蓄养在笼中,即使长得很肥壮,也必然伤害它的生机。快乐无忧地生活,精神因此能保全,若只是养育它的形体,它的生机就会因此而沮丧。生机丧失未免不是因为忧虑和牵累,所以说这是对生命不良善的行为。

至人以有生为暂时的到来,以死亡为暂时的离去,有生之时不因此而欢喜他的成就,死后也不悲伤他的毁誉。然而老聃死后秦失悼念他,只有三次哀号之声,并不是哀伤他已离去之故,大概是因为没有人能做到独自与众人不同吧。

至人忘却情志保全本真,漫不经心却自然有得,生死利害未尝放在心中,所以该来的时候自然应时而来,该去的时候自然应时而去,不因为顺利而快乐,也不因为坎坷困苦而哀伤,这样的生活态度是生生不息而且没有丧失的原因。顺应时令而安居所处,哀伤与快乐都不能使他怎么样。

上天给予人生命,人们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是不可能逃遁的,逃遁自身的命运则必然累及人生的趋向,自然就会招致忧患的侵扰。所以说逃遁等于遭受上天的惩罚,帝王也和普通人一样不能逃遁。如果生活中没有所系累的,那么什么样的忧患也不能牵累到他的生活之中。所以养生的人,一定要通达其中的奥妙啊。

柴草燃烧后,接着继续不断地给火上加柴草,火不能熄灭,知道生生不息的道理之后去养生,那么生命就不会断绝;柴草不灭则火就可以继续传接下去,生命不绝则生命就可以长久,没有穷尽的时候。庄子之论养生,开始说人生有尽头的时候,而最终又说道不能穷尽的理念,因性命禀赋自有天分,若能不牵累于荣辱利害,那么生命就不会丧失而且无有边际。所以庄子最终告诫养生的道理及不能穷尽的原因,不是明白通达的人,谁能做到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