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自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均是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各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改革创新。但鉴于我国农村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农村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明显,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大量乡村凋敝、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文化衰落、农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也更加突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短板和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农村,但实现现代化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城乡关系重塑、乡村全面振兴就显得格外迫切。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深刻理解和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沿革、乡村振兴的国际比较、现代产业科技发展方向和城镇化新趋势四个大的维度来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未来前景,进而清楚认识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命题“从何处来”“向何处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较好结合,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五到十年我国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创新发展,分类推进,久久为功。

经过不到一年的紧张研究,课题组通过梳理“三农”理论发展,政策演变、案例比较,并结合自身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地方实践经验,就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重点、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发展趋势与展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和看法,力求结构内容相对系统。但由于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此项研究还不够深入,书中也一定存在诸多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此书的成功出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的赵炜科、邹於娟、李林、曲燕、汪婧、邓吉敏等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大力付出;感谢研究院领导易小光研究员、丁瑶研究员的关心和支持,同事张海荣高级工程师对此书的出版亦做了大量工作,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对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姜静和赵立颖两位编辑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希望本书能为新时代从事“三农”相关的理论研究者和具体实践工作者提供系统性的观察视角和有益的参考,更期待此项研究能够抛砖引玉,促使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成果更加丰富。

苟文峰

201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