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乐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挖防空洞

3月之后,中苏摩擦越来越频繁,使中国领导人感觉到战争的危险正在迫近,因此,备战的气氛也越来越浓。

8月,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组长的全国防空领导小组,各个省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说苏美正在加紧勾结,企图侵犯中国,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响应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伟大号召,“要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很快,西北、华北、东北等地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徐锦州:“1969年开始的全军临战状态何时结束?”《当代中国研究》,2016年第一期)

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空中,哈尔滨全市开展了一场挖防空洞的群众运动。

防空洞,顾名思义就是防备空袭的藏身洞。从广义上来讲,防空洞也包括防空壕。防空壕与防空洞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顶盖,没有顶盖的是防空壕,有顶盖的是防空洞。一般来说,防空壕深2米左右,宽1米多,但也有更深或者更浅、更宽或者更窄的,防空壕也能防空,效果自然不如防空洞。

我们居住的平房区,在第一阶段主要是挖防空壕。通知下达以后,全区立即行动。商店里的铁锹、镐头、扁担、柳条筐等挖掘和装载工具立即成为抢手货。凡是空旷的地方,都被防空指挥部画上了白线。楼前楼后,马路旁边、公园内外,等等,地面都被掘开,平房区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尘土四起。

工人们半天工作半天挖壕;学生也是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学校里的各个班级都有定额,每天完成多少土石方是硬任务。我是六年级学生,在小学来讲,是挖壕的主要劳动力,分配的任务最重。各个班领到任务以后,再把任务分配到小组,层层包干,必须按时完成。每个小组一部分人挖土,一部分人向外运土。我的个子比较小,挖土的铁锹比我的个子还要高。端着长长的铁锹,不是碰到别人,就是碰到自己。壕挖深了以后,站在壕底向上扬土,经常扬不到地面上去,有时一铲子土全部砸在自己的脑袋上,灰头垢面不说,搞得不好还要受伤。因此,我挖土的时候少,运土的时候多。

运土也不轻松。一个大柳条筐,装满了土超过100斤。两个男孩抬的时候还稍好一点,如果和一个女孩抬,还要让着女孩一点,把筐向自己的方向拉一拉,沉重的土筐把肩膀压的火辣辣地疼,一个下午肩膀就红肿起来。

挖土自己可以控制时间,累了可以放缓节奏,抬土就不行了,如果碰上另一头是体力特别好的,或者在努力表现自己的人,来来回回都是小跑,搭伴的人很快就气喘吁吁,腿也发软,坐在地上就起不来了。

虽然大家都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这种重体力劳动显然也是一个十一、十二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防空壕开挖不久,我们班就有同学受伤住进了医院。接着,或伤或病,接二连三,坚持不了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只剩下一半人左右。一个怀孕的年轻老师还流产了,为此学校开始减少每日下达的任务,劳动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第二阶段是挖防空洞。防空洞类似于地道,一般来说,洞高1.8米,宽1.2米,20米左右有一个垛口,垛口处稍宽稍高一些,搬运器材时可以在此错身。特别好的防空洞,集藏身、作战、生活为一体。哈尔滨秋林百货商店甚至在防空洞里建起了商店,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还去参观过。

当时规定,各个单位在自己的地盘上挖防空洞。不对外的单位主要考虑自己人员使用,对外的单位还要考虑社会人员的需求。挖防空洞比挖防空壕难得多,空间狭小,工具限制,有的连照明都成问题。但是,战争正在迫近,防空洞不仅关系胜败,还关系生死。

防空壕防突然性的空袭,防空洞则开始考虑持久战了。报纸上说,苏联人一向敢于冒险,有可能冒天下大不韪,对中国投放原子弹,因此防空设施要考虑防原子武器的袭击。防空壕显然防不了原子弹,一般的防空洞也防不了原子弹的正面袭击。因此,到了后期,无论是防空壕还是防空洞,对质量的要求都很高了。

1970年2月,我升入哈尔滨二十四中学。二十四中学地处平房区,是平房区四所中学中的一所。当时规定,小学只挖防空壕,中学生要挖防空洞。

二十四中的防空洞是把原有的防空壕加上一个盖,人造出一个洞来。这种洞,四周是砖砌的,顶层用方木架起来,上面覆盖厚厚的土层。与在地下掘出一个洞来相比,这种加盖式防空洞的防护能力肯定要差一些,但是改造的工作量毕竟比挖掘要小,而且这种洞进出容易一些,比较符合学校的特点。我们初入校,属于低年级,学校没有让我们承担更重的任务,分工做砖坯。

做砖坯就是把挖防空壕挖出来的黄土,掺进从工厂拉来的煤渣,搅拌成泥巴,然后用模具制成砖坯。开始的时候学校曾经考虑要砌窑烧砖,后来觉得危险太大,校园里也没有地方砌窑,最后还是直接用砖坯垒墙,结实程度显然差一些,不过效率提高了不少。

我们三个人一组,每天每人要拓出15块砖坯,一个组要拓出45块砖坯,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我们每天午饭后开始拓坯,傍晚收工,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每个同学,无论男女,都是腰也直不起来,腿也迈不开步,满脸都是泥道子,看上去和一个小鬼无疑。

挖防空洞终于出了事情。一个年轻工人,在挖的过程中洞塌方了,他被活活埋在里面,四个小时以后才被发现,这个青工成为东安机械厂第一个因挖防空洞而牺牲的人。

那时候,在单位里有单位的任务,在家里也要承担街道布置下来的定额。这个青工,那段时间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他利用休息时间一个人下洞,正因为如此,出事以后才没有被及时发现,结果丧了性命。

这个青工是农村来的,新婚妻子刚刚怀孕,这个意外彻底毁了这个家庭。但是,无论是工厂还是其他的什么部门,并没有吸取这个血的教训,反倒把丧事当成喜事办,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青工的所谓先进事迹,把本就危机四伏挖的防空洞工程推向更加疯狂的阶段。

为了防备空袭,在上级的指示下,家家户户还要在窗子玻璃上贴纸条。说是炸弹爆炸以后,玻璃粉碎后四处乱飞,能造成第二次伤害。为了防止这种伤害,在玻璃上贴纸条,被震碎的玻璃被纸条粘住,从而不会对人造成新的伤害。单位发下来成捆的纸条和糨糊,家家户户都是一家人动手,把窗户玻璃贴的横七竖八,好的效果是,可以省去窗帘了;坏的效果是,晚上起床,看见窗子上乱七八糟的纸条,有一种进了活地狱的感觉。

2013年夏,我回了一次平房,按照自己的记忆,寻找昔日曾经熟悉的地方。在二十四中门前,我寻找防空洞,可是踪迹全无,我连着问了几个人,连守门的保安也不知道我在问什么。我指着如今的铁栅栏脚下说,这就是当年的防空洞。他们都不住地摇头,甚至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

在原来的203楼附近,我找不出任何一点和记忆相符的地方。十多层的高楼把天空挤得很小,小区内停满了车辆,根本找不到当年防空洞的入口处。我向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者询问,他摇头说,他搬过来不过七八年,不知道以前的事情。我又问一个晨练归来的老工人,他也不知道这里防空洞曾经压死过人的事情。他反问我:“这里真的有防空洞吗”?

我很难受,说不出话来,心里想起了那句古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