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通过对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价值符号赋能,激活了更多国家的发展潜能,点燃了更多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憧憬,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响应,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国家行动,与参与国共同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中国政府成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国家发改委设立专事机构。2014年12月中国政府成立了丝路基金,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12月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相关国家积极参与下,中国推动把“一带一路”建设纳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议题。在国内则推进“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高质量发展,推进由“大写意”阶段向“工笔画”阶段迈进。

在全球化浩浩荡荡大潮中,“一带一路”顺应、引领时代潮流,超越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由冷战思维形成的全球价值观和发展观,与参与国携手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外交新境界的重要体现,中国成为第一个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而成功地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主动提出并与参与国共享发展经验和机遇,以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给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体现了大国胸襟、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精神。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自成立以来,把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是国内最早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之一。2012年国经中心曾培炎理事长提出《关于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的建议》并上报中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印度尼西亚)期间,正式发出了共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倡议,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

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就共建“一带一路”发表讲话,这些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宗旨是实现开放包容发展,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运作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载体路径是拓展互联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各国发展进程,改善了沿线国家民生需求,开辟了互利共赢新前景。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国经中心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与国内外智库同行一道,深入交流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课题组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