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至2020年将有13个国家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截至2014年,中国15.5%以上的人口超过60岁。《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冲击着现有的养老保障结构,世界养老保障体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保障体制正努力进行体系化整合,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养老风险、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公平。职业年金建设成为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关键,但职业年金覆盖范围不全面、“双轨制”运行和价值功能发挥不充分成为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推进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构。
本书以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为研究对象,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范式,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辅以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政策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中国职业年金制度的演进脉络。通过比较研究法,剖析中国各种职业年金具体形态的异同,以及中外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差异。通过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中国企业年金、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建设情况,探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年金建设成绩。同时,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据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本书围绕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进行了系统研究。界定职业年金的内涵和外延,提出职业年金制度覆盖的主体应是全体劳动者,不仅包括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军人、部分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等,还应包括农民、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等。强调职业年金的本质定位,突破其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具的认知,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从历史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职业年金制度萌芽、探索、形成等实践阶段,总结了职业年金覆盖范围不全面、“双轨制”运行等现象,造成其功能发挥不充分、制度不公平等问题,提出制度“体系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社会需求、政府需求和劳动者需求等实践动力,揭示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中国企业年金、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成果,探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年金建设成绩,阐述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构的可行性。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阐述职业年金定位由“补充”“第二支柱”向重要支柱的转变。精确研究了中国职业年金制度规范强度、覆盖对象、缴费主体、资金筹集、待遇计发、资金运营、监管体制等构成要素,详细论述了养老保险体系结构治理、税收优惠政策、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和法制基础等中国职业年金制度体系建构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