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部分 我看探春

【第一篇:由第五十六回看探春】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回中重点描写的人物便是探春了。《红楼梦》的贾氏四春,都是荣宁二府的正牌小姐,其中三姑娘贾探春是全书着笔最多的一春。探春无疑是作者很钟爱的一个人物。

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所生,是宝玉和元春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胞姐。她的初次出场,是迎接黛玉之时。在黛玉眼中,她“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的容貌、气质在三姐妹中可谓出类拔萃。

不光是外貌,她的性情也是让人十分喜爱与敬佩的。从她的诗词喜好中可以看出她的性情。她发起了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而由海棠诗社起,大观园结了一次又一次颇有情趣的诗社,众姊妹轮流作东,大展诗才,薛林轮流争魁,每个人都展现出不同的作诗水平。探春在大观园众儿女中诗才仅居中下等,而她更推崇宝钗“含蓄浑厚”的诗风,从她们诗中细致的感触和思维看,很多方面探春和宝钗心意相通,她们正统的思想以及审美情趣是较为一致的。

她这份大气的品性,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显现。探春在大观园的居所秋爽斋,全然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香闺,它透着爽朗的大气,斋如其人。屋里墙上文墨书香四溢的书画作品,既体现了她对书画艺术的雅好和品位,又显现出这位女公子鄙薄脂粉气的巾帼雄才。

像其他姑娘一样,探春也有自己的收藏趣味。除了字画,她还喜欢民间手工艺品,她曾托宝玉逛庙市时,为她代买“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而且还要“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由此可见探春对民间工艺不俗的鉴赏力和高雅的情趣,从而显示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探春还是个极具精明才干的姑娘。事实上,若论琴棋书画、作诗联句的才华,探春确实难与黛玉宝钗等人比肩;但论讲理和办事的精明才干,大观园的众姊妹都难以望其项背。

管家理事第一人乃王熙凤,所谓“都知爱慕此生才”。另一个具有管家才华的便是探春,所谓“才自精明志自高”。在第五十六回中,凤姐生病,探春代行职权。作者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有声有色地抒写了探春的性格与才智,极富个性地表现出她多谋善断、自律自尊、凛不可犯的性格特征。理家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环环相扣的事件:婆子们的刁难、赵姨娘阴微卑贱的搅局、探春兴利除弊的建议、平儿在执事管家面前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看看探春的语言:“你办事办老了的,还不记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厉害,也算是宽厚了。还不快找来了我瞧!”这语气、气势,一点也不输给王熙凤。极为难得的是,她小小年纪,就有这样得头脑和气魄。这场景让人想起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二人真的是不相上下。

“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我重,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到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是正经没脸呢!连姨娘也真没脸了!”当生母赵姨娘来捣乱时,探春气得骂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体现了三件事。第一,就是探春身为庶出的自卑,这件事后文再分析。第二,就是她的远大志强。若她是个男人,一定早出去闯荡了,以她的精明才干,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所成就。可惜她生为女儿,无可改变,她的远大志向只能在这荣国府里被淹没。第三,她是个性格刚烈的姑娘。刚烈到什么程度?生母无理取闹,她敢骂。不仅如此,她刚烈到凤姐都有些怕她。第五十六回中也有提及,凤姐说自己都要让探春三分。在后面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生气,把凤姐带领的抄捡一行人都骂了一通。不管对方是谁,只要惹恼了她,她必然是敢骂的。好一个探春!

另外,她也有一些政治头脑。最难得的是,她对自己家族所面临的风雨飘摇的末世危机有清醒的认识。贾府上下,知道贾府实际上已经比较困难的人很多,例如贾母、凤姐、黛玉、宝钗等。这些人中只有探春有一份危机感。但她的最大悲哀是,虽然看到了自己贵族之家正在经历着“自杀自灭”的衰败,却无法拯救它。此回她在掌权管家的时候,做了一些改革,但她的改革不过是杯水车薪,又岂能挽救贾府即将深陷的危机!

说到探春,不得不提的是她的身份给她带来的自卑感。如此心高志远、才华横溢、气傲骄矜的探春,内心却隐藏着连她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源于她自己无法改变的“庶出”身份。其实,我们从她为人处事的敏感中可以觉察到,“庶出”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山,深深影响着她的性格和人生。赵姨娘指使彩云偷了茯苓霜和茉莉粉,彩云想要认罪,却被众人止住。众人都很体谅三姑娘,怕她为此事面子上过不去,只好让宝玉担了这事。可见探春因庶出自卑这件事,众人皆知。只是没人敢在明处提而已。

在封建贵族社会中,等级森严,嫡庶观念深入骨髓。有一句古话:“妻妾不分则家里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所谓“男尊女卑”,探春身为女性已经很不幸了,更何况是庶出?第五十六回里,凤姐在听平儿讲探春理家的作为,连夸三个“好”后,却叹道:“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在荣国府上下人们的心中,“庶出”是探春的薄命处、致命伤。再加上自己的生母赵姨娘是一个活得毫无尊严的女人,常常惹是生非,最后导致下人也看不起她,她的亲兄弟贾环也是低下卑微不争气。这就注定了探春要比别的姐妹多一重心思,多一份屈辱。她活得必然没有别的姐妹那样舒服。这真让人感到悲伤。

再看看她最后的结局。《红楼梦》中,探春的命运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还记得她在宝玉生日上做游戏抽取的花名签,“瑶池仙品”。探春得了“贵婿”,一去不归。在传统观念中,背井离乡是人生的悲剧之一,所以,探春是薄命的。她的婚姻像元春和其他姊妹一样,都是服从于封建贵族家庭利益和需要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贾探春是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塑造出的一个形象丰满、性格复杂的重要人物。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高弘洁)

【第二篇:旧春光】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秦观《江城子》)

说起探春,大家只觉得她厉害。她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戳手。探春的出身与迎春不相上下,迎春认命,而她不认命。她为什么那么泼辣有为、凡事都要争?她为什么不气定神闲、悠着点?她有硬伤,“可惜不是太太养的”是她的伤疤,她的亲母是父亲的妾,而且不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耳朵又软,心里又没个算计”。探春那么努力地表现就是要尽力抹去庶出的胎记,但是她的亲母却不如她所愿,逼得她神经过敏、反应过激。很多时候她的自卑溢于言表——“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有一双慧眼,看到家族覆灭在即,她要改革,要力挽狂澜,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探春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的出身不堪,自己却有一颗不甘的心,挣扎着要飞出去。只想向前,不许回头,耻谈出身,不是淡薄的“虚荣”二字可以概括,亦不是薄情寡义。“谁不虚荣?”天生的贵族不虚荣,不仅没有受过物质短缺的苦,更加没有机会知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所以心如赤子、面目清澄。可惜命运天注定,如探春,她难道不想这样?不想自己的母亲是正妻夫人?

可惜探春,一生经营,只留得花落家败,只留得孤独寂寞。

或许,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李花依旧香气袭人,浅白深红,千姿百态,只可惜,怅惜那花下之人不见了踪迹,只留得落红满地。

(汪欣然)

【第三篇:看探春】

《红楼梦》众多人物中,探春是浓墨重彩的人物之一。她身上散发的宜人清香、管理才能与凤姐颇为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相貌、气质上看,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庞,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没有王熙凤狠毒严肃的形象,显得缓和温婉,但其中的干练、气度是不减的。和其他姐妹相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没有惜春的孤僻,不像湘云大大咧咧,她就是一个大气、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

探春阔朗的气质也被带到了闺房布置上。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案子,大案上磊着名人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烟雨图》和颜鲁公墨迹,不似其他姐妹房里的精致细巧,探春房里是简洁大方而处处透着书香气。

从文才上看,探春虽比不得宝钗、黛玉,但“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也出自她之手,时常也能信手拈来一首《簪菊》《残菊》。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姐妹们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诗社的发起人探春,让人不得不认同她出色的组织能力、新奇的点子和雅趣的情调。

操持一个大家庭是需要魄力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女子更是不易。首先对待丫头,探春的管教从来非常严格,大观园的姊妹们,真没有一个不敬佩她。树立了威信,就是探春施展才华的时候了。大观园中的改革,不仅规范了下人的行为,连主子的利益她也敢触动。各种弊病一旦显露,除非她不知道,一旦让她知晓,必定要出手管理。这里真要佩服一个弱女子的精明和胆识。

贾探春,身为女子却没有一味地悲天悯人,性格像个男子,却始终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总不能尽情发挥;她有宏图大志,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社会伦理的桎梏。贾探春,敢于在封建的深渊里挣扎,企图为贾府做出改变,然个人才华再大也无奈家族衰亡。无论如何,这个形象蕴含了作者对封建没落家族改革中兴的期望。

(薛 晴)

【第四篇:我爱探春】

探春可算是《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了,几乎能和黛玉相比。

第一次看时,对探春这个人没怎么留意,直到读到抄检大观园时,才蓦然一震,多么霸气的女孩子!

所以再看时我也很注意留意她的行为和言语,渐渐发现她是一个十分有特点也十分厉害的人。

先说说判词吧。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也是我最早背下来的判词之一。我很喜欢“才自精明志自高”和“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两句,一句是性格,一句是结局。

“才自精明志自高”这句,让我一下想起了黛玉初进贾府时看到的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好一个见之忘俗!多传神,让人过目不忘,如见其人。其实黛玉初进贾府时眼中的三春,我也只记住了“观之可亲”,“见之忘俗”和“形容尚小”而已。而我唯对“见之忘俗”念念不忘,再与“才自精明志自高”放在一起,—探春便已跃然于脑海中了。

探春的才华,大约是在凤姐生病时显露的。我之前对她的忽视,大概是因为她不怎么作诗,她的光芒也被黛玉和宝钗掩盖了,她的“才”自然不在作诗上,她的才在于管理,在于领导。

管理自不必多说,凤姐病倒时,贾府的大小事物也只靠她了。李纨太和善,也不会管事;宝钗则不是贾府的人,不好管。所以有探春在真是贾府的一大幸事。她的精明犀利和好强绝不差于凤姐,而她却没有凤姐那么毒,那么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她读书,她识字,见识和眼界就比凤姐宽多了。这也是在我心中她更胜凤姐一筹的原因。

而领导才能则是探春带给我最大震撼的地方了。抄检大观园那一回,探春所为实在是意料不到的精彩。那次带给我的感觉,是探春很有一种领导者的气度和风范。她愿意在遇事时站在众丫鬟面前,愿意替下属承担那些不信任,因为她自己选择信任和维护。我时常会想,若探春是今天某一集团的领导者,她的下属一定很忠诚,她的团队一定很团结,很有战斗力。

而我和探春很不同。我觉得自己高兴的时候性格有点儿像湘云,而遇事时,虽然不大愿意承认,但我觉得还是更像李纨一些,不是说慈悲或是和善,而是自己没有多大的掌控力,也不愿生事。若我去管事,那些婆子怎么样我可能也不太在意,绝不会选择像探春一样给一个下马威。若我遇到抄检大观园的事,我肯定根本就没想过像探春所做那样霸气的维护和反抗,我可能会觉得这没有什么,只要我房里的人是清白的就行,查过就过去了,反抗也没什么意思,也没用。当然我若被逼急了还是会爆发的,毕竟我不是迎春那样的木头,但我不会去先压制别人,也不可能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我永远不可能是领导者。

所以这大概就是我喜欢探春的理由吧。她拥有太多我所没有的美好的东西。

(张嘉禾)

【第五篇:我看探春】

探春判词的配画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一名女子在哭泣,这就是写后来探春远嫁的悲剧结局。风筝其实就在比喻探春,有些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古代,嫁到远处实属一大悲剧。

首先看探春的性格,探春有赵姨娘这样一个妈,但她并不以出身和母亲怎样就觉得怎样。这一点对于那样的一名女子来讲是非常难得的。再者,她其实大概也就十一二岁,但在她替王熙凤挑大梁时,非常能治家。回到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很有才,虽然她没有在诗社中夺魁,但是说几句还是挺有名的,比如:“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她同样有远大的志向,所以探春可谓一奇女子,我最喜欢的角色也是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指她远嫁的结局。

另外,我想探讨一下判词这个东西。其实现在包括古代都有“命运”这一说法,这判词很像算命,或者去庙里求签的,但是宝玉看了看不懂。如果把你的命运给你,你也看不懂,你要它也没什么用,因为你对将来完全是一片未知,事情完全没有发生,你必定看不懂,就算算得特别准,那也没用。

现在知道结局,知道判词写的是谁,探春、迎春同样嫁出去,但结果不同,就因为性格吧。探春是个厉害角色,迎春是个木呆子,探春必定没人敢欺负她,迎春肯定受折磨。我最近重新看到这一回时,感悟到:作者其实没有写悲剧,写的是每个人去完成自己的宿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结局更加重要的,也是更吸引人的。

当然,这还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思考。

(秦 阳)

【第六篇:我看探春】

贾探春和王熙凤有很多相似的点,一样的精明,有才干,有手腕,但就是王熙凤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笑里藏刀的人,面对探春也不自觉让她三分,并曾评价她:“我们家姑娘们就算她是个顶尖。”作者在第三回,通过黛玉之眼描绘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才自精明志自高

作者曹雪芹在四十回中对她的闺房有这样一番描述:“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初窥此文,便感受到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不同于林黛玉的纤弱,这表现了她非凡的胸襟。如果单论诗词水平,探春可能远比不上黛玉、宝钗,但诗社的发起人却是探春。更能体现她才干的地方是在王熙凤生病后,她包揽了贾府内外事务,即使对待自己的母亲也不徇私情,因此,在她掌事期间,贾府上下无不对她十分尊敬、佩服。平儿向凤姐汇报后,凤姐连夸:“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她自己也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她与其他一众红楼女子的区别大概就在这里了,她有志向,有抱负。

生于末世运偏消

如果让我改一改这句话,我就会把末世改为“庶位”,探春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然而她在府中的地位却有些尴尬。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是“庶出”,为姨娘所生,为世俗所轻。特别是她的生母赵姨娘在府中经常为人所不齿,而且她还有一个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弟弟贾环,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难堪。对于这种现实,她比谁都清楚,她知道“庶出”对她意味着什么,这会深深影响她的家庭地位和婚姻生活,故她极为亲近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亲切地称为“二哥哥”,并时不时为他做些小手工,对自己胞弟却极尽鄙视,尽管她也曾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但这是一种欲盖弥彰,她自己恰恰是最在乎的。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远嫁他乡,在古代,或许对于任何一位女子来说都意味着音讯杳然、生死两别。“奴去也,莫牵连”,探春这样贾府中“顶尖儿”人物的离去,意味着贾府的衰败已是不可避免。好在她走在贾府覆灭之前,没有亲眼目睹到这个庞然大物倒塌的过程,她最终的命运,正如浩浩的江水,一梦之间渺不可知。

(谭景仑)

【第七篇:我看探春】

贾探春,位居“原应叹息”中的第三位,是贾府中最精明能干的人,就连不可一世的王熙凤都要惧她三分。虽然她的绰号是“玫瑰花”,但是她却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而生,与她接触的人如有不慎,仍会被其“尖刺”扎伤。在她娇艳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自强的心。可正是这样一个美丽又能干的女子,最终的命运却是远嫁他乡。虽保住了性命,但是估计心上的伤痕很难愈合。

探春的判词附有一幅画,画中是两个人在放风筝。有一片汪洋、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做掩面而泣状。这正暗示了探春最终漂洋过海,像风筝断线一样游荡漂泊,与故乡永诀。探春的远嫁,似乎因为她是偏房赵姨娘所生,是庶出,地位很低,即使再有能力也不会有好的未来。想必她也察觉到了,所以她自己也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的一番道理。”不曾想,她的愿望竟然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的。探春的远嫁,表面上看是体面的,但实际上她却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为了平息政治斗争,探春作为一个“筹码”被交换,以换取某种平衡。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由两个人来放风筝,而非一个人了。在探春的灯谜中,她也曾写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也正好表明探春对于自己命运无法做主,只能辞亲远嫁,自此无法再见。就像那断线的风筝,在唯一的依靠都被斩断后所奏出的,绝望、哀伤的离歌。

蓦地,想起曾经的一句话:“流放,已是最大的仁慈。”在我看来,探春的远嫁可以视为一种流放,无期的、永久的流放。在那样动荡的情势下,本就地位不高的她,所能得到的最理想的命运也便是这个了吧。生不逢时的她,纵有万般不愿,也只能穿着大红的盛装,在凄美的乐声中,泪如雨下,一去不返。探春作为那个年代里最杰出的女性,终究逃不过政治的侵袭。纵有再大的理想与抱负,也终究摆脱不了道德与伦理的桎梏,实在令人叹息。

(王可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