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硬山、悬山建筑的设计

第一节 构架设计

硬山与悬山建筑都是一种普通人字形坡屋面建筑,硬山建筑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或不超出山墙外皮,这种建筑形式称为硬山建筑;悬山建筑屋面也同硬山建筑相似,有前后两坡,但它梢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使得两山屋面随之悬出于山墙或山面屋架,这种形式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

从建筑物的柱网分布以及正身梁架的构造看,悬山与硬山建筑并无多少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山面檩木的变化。硬山房山面檩木完全包砌在山墙内,悬山建筑山面檩木则挑出于山墙之外。硬山和悬山建筑都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建筑形式,住宅、园林、寺庙中大多都采用这类建筑,有的甚至放在主要建筑位置上。硬、悬山建筑立面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硬、悬山建筑立面形式

一、平面布局

硬、悬山平面如图3-2所示。具体设计参见第二章第二节中“三、台明的尺度”相关内容。

图3-2 七檩硬、悬山平面图

二、立面构造

硬山建筑和悬山建筑均以小式为多。其构造结构如图3-3所示。常见的有七檩、六檩、五檩、四檩等几种形式,节点如图3-4所示,这几种是硬山和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硬山建筑与悬山建筑的区别在于山面的处理上,一个檩不出山墙,一个出山墙。

图3-3 构架结构图

根据建筑外形及屋面做法,屋面可分为大屋脊屋面和卷棚屋面两种。大屋脊屋面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七檩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 (后两种多用作门庑)。卷棚屋面脊布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图3-4(c)],其中硬山使用卷棚屋面的较少,而悬山建筑相应使用卷棚屋面的较多。

图3-4 节点示意

在使用上,硬山多用于正厅及比较明显的位置,如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做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做法特别,在建筑的前面加出廊,可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也可用做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悬山建筑则以六檩、四檩卷棚居多,偏重用于门庑及小型景观建筑,如垂花门、轩、廊、榭等。

硬山建筑和悬山建筑也有大式建筑的个例,带斗栱的大式建筑更少,即使有,一般也不过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不出踩斗栱。无斗栱大式硬山实例稍偏多一点,它与小式建筑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饰吻兽或使用琉璃瓦),建筑装饰(如梁枋多施油漆彩画)。

(一)步架

凡古建筑中双脊檩卷棚构架中,最上面居中一步称为“顶步”,除廊步(或檐步)和顶步在尺度上有所变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取4D5DD2为柱径),金脊各步取4D,顶步架尺寸一般都小于金步架尺寸,以四檩卷棚为例,确定顶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将四架梁两端檐檩中-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顶步架占一份,檐步架各占两份,顶步架尺寸最小不应小于2D、最大不应大于3D,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调整。步架、举架关系如图3-5所示。

(二)举架

举架是指相邻两檩中-中的垂直距离,也称举高。清代建筑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表示举高与步架之比为0.5、0.65、0.75、0.9等,也称为系数。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为五举,称为“五举拿头”。小式房屋或园林亭榭,檐步也有采用四五举或五五举的,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过八五举,大式建筑脊步一般不超过十举,古建屋面举架的变化决定着屋面曲线的优劣,所以在运用举架时应十分讲究,要注意屋面曲线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缓。千百年来,古建筑匠师们在举架运用上已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檩房,一般为檐步五举、脊步七举;七檩房各步分别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如图3-5所示。举架的举折与从屋檐至屋脊根自然弯垂的绳索基本吻合,是一条柔美的曲线。大式建筑各步可依次为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卷棚构架的举架和步架尺寸的调整,要视顶步架椽子的弯折弧度和举高直线段的趋势,以免发生死弯。

图3-5 步架、举架关系图

(三)构架

1.檐柱、金柱

沿面宽方向的第一排(即前檐)和最后一排柱子,称檐柱,细分称为前檐檐柱和后排檐柱,第二排和倒数第二排为金柱(俗称老檐柱)。前檐檐柱与金柱之间为廊子,装修一般安装在金柱之间,称为“金里安装修”。在檐柱和金柱之间,由穿插枋和抱头梁相联系,如图3-6所示。

图3-6 梁架关系图

2.穿插枋、抱头梁

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间主要起连系拉结作用,抱头梁也有连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檩。

3.檐枋

檐枋在檐柱之间梁上端沿面宽方向,它是连系檐柱柱头的构件。

4.檩三件

抱头梁上面安装檐檩,檐檩和檐枋之间安装垫板,这种檩、垫板、枋子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檩三件”。

5.金枋、随梁

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安装金枋(又称老檐枋),进深方向安装随梁。随梁的主要作用是连系拉结前后檐金柱。随梁和金枋在金柱柱头间形成的围合结构,其功用类似圈梁,对稳定内檐下连架(即柱头以下)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五架梁、三架梁

金柱之上为五架梁。所谓五架梁,是指这根梁上面承有五根檩,五架梁又俗称大柁,它是最主要的梁架。五架梁上承三架梁。

7.瓜柱、柁墩、脊瓜柱、角背

三架梁由瓜柱或柁墩支承。瓜柱或柁墩的高低,即两梁之间净距离的大小。一般说来,如果这段距离大于等于瓜柱直径(或侧面宽度),则应使用瓜柱,如小于瓜柱直径(或侧面宽度)则应使用柁墩。三架梁上面居中安装脊瓜柱。由于脊瓜柱通常较高,稳定性差,需辅以角背,以增加脊瓜柱的稳定性。瓜柱、角背、脊瓜柱如图3-7所示。

图3-7 瓜柱、角背、脊瓜柱

8.排山梁架、双步梁、单步梁

在硬山建筑中,贴着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常使用山柱,山柱由地面直通屋脊并支顶脊檩,将梁架从中分为两段,使五架梁变成为两根双步梁,三架梁变成为两根单步梁,如图3-8所示。

图3-8 排山梁架

9.椽子、望板、连檐,瓦口

在木构架上面,设置了屋面木基层,木基层上面设有椽子、望板、连檐、瓦口等。椽子是屋面木基层的主要构件,小式建筑的椽子多为方形,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用圆椽者较多。由于古建筑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屋面上椽子分为若干段,每相邻两檩为一段,椽子依位置不同分别称为檐椽花架椽、脑椽,其中,用于檐步架井向外挑出者为檐椽,用于脊步架的为脑椽,檐椽脑椽之间各部分均称为花架椽。在这些椽子中,檐椽最长,它的长度为檐(或廊)步架加上挑出部分再乘五举系数1.12。在檐椽之上,还有一层椽子,附在檐头向外挑出,后尾呈楔形,叫做飞椽。有些较简陋的民居,屋檐处只用一层檐椽,不用飞椽,称为“老檐出”做法,这也比较常见。

10.博风板

悬山檩木悬挑出梢,使屋面向两侧延伸出山墙,在山面形成出沿,这个出沿有防止雨水侵袭墙身的作用,这是悬山建筑优于硬山的地方。但檩木出梢也有弊端,带来了山木构架暴露在外面的缺点,这对于建筑外形的美观和木构架端头的防腐蚀都是不利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挑出的檩木端头外面用一块厚木板挡起来,使暴露的檩木得到掩盖和保护,这块木板叫“博风板”(又称博风板、封山板,宋朝时称搏风板)。博风板的尺度是与檩子或椽子尺寸成比例的。清式则例规定,博风板厚0.7~1椽径,宽6~7椽径(或二檩径),随屋面举折做成弯曲的形状,悬山出挑部分如图3-9所示。

图3-9 博风板

悬山的梢檩向外挑出尺寸的多少,清代《工程做法则例》有两种规定:一种是由梢间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四椽四档[(图3-9(b)],这一种一般在用望砖时,椽子的距离要考虑到望砖的尺寸,椽子距离相对就小,如用木望板,则椽子的距离可相应变大,但也不可太大;另一种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尺寸等于上檐出尺寸,檩子挑出部分的下面施燕尾枋,燕尾枋高、厚均同垫板,它安装在山面梁架的外侧,虽与内侧的垫板在构造上不发生任何关系,但应看做是垫板向出梢部分的延伸和收头。燕尾枋下面的枋子头做成箍头枋,既有拉结柱子的结构作用,又有装饰功能。

11.山面构架

与悬山建筑山面构架有关系的山墙,也有不同的做法,常见有以下三种。

①一种是墙面一直封砌到顶,仅把檩子挑出部分和燕尾枋露在外面。

②另一种是五花山做法,采取这种做法时,山墙只砌至每层梁架下皮,随梁架的举折层次砌成阶梯状,将梁架暴露在外面。五花山做法是悬山建筑所独有的,它的优点是,有意识地将山面木构架暴露在外面,有利于构件的透风防腐。另外,墙面砌成阶梯形,又有改变墙面平板单调的外形,起到丰富立面效果的作用。

③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山墙只砌至大柁下面,主梁以上木构全部外露,梁架的象眼空档用象眼板封堵。

硬山、悬山建筑的构架组合形式是古建筑最基本的构架组合形式。其他如悬山、歇山、庑殿等,它们正身部分构架的组成与这种构架都基本相同。因此,了解硬山建筑的构架,是掌握其他形式建筑构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