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家庭牧场生产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划区轮牧实施

概括来讲,划区轮牧的实施过程是:首先要根据气候、地形、植被或水源等条件,将放牧地划分为季节牧场;进而按放牧地的面积、产量及畜群大小、放牧时间长短,把季节牧场再划分为轮牧分区(或称小区);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要求轮流放牧,合理利用。

(1)划分季节牧场 我国放牧利用的草地,目前多根据季节分为季节牧场,有的也称之为季节营地或季带。即不同的季节利用不同的放牧地,这是实施划区轮牧的第一步。其划分原则主要应考虑:

①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是影响放牧地水热条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划分季节牧场的主要依据。

山地草地地形条件变化很大,地势、海拔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植被的垂直分布也十分明显。在这种地方季节牧场基本上是按海拔高度划分的。每年从春节开始,随气温上升逐渐由平地向高山转移,到秋季又随气温下降由高山转向山麓和平滩。也可以按坡向划分,在冷季(冬春)利用阳坡,暖季(夏秋)利用阴坡。生产中常有“天暖无风放平滩,天冷风大放山湾”的说法。

在比较平坦的地区,小地形对水热条件影响较大,夏秋牧场可划分在凉爽的岗地、台地,冬春牧场安排在温暖、避风的洼地、谷地和低地。

②植被特点。放牧地的植被成分在季节牧场划分上有重要意义,牧谚有“四季气候四季草”的说法,即在不同季节植被有一定的适宜利用时期。例如,芨芨草在夏季家畜几乎不采食,适口性非常低,蒿类或其他一些生长季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往往不为家畜所采食,但秋天经霜之后,适口性明显提高,以这类植物为主的草地尽可划为深秋利用。针茅在盛花期及结实期,由于颖果上具有坚硬的长芒,牲畜多不采食,甚至常常刺伤家畜,这类草地尽可在此之前利用。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有些短命与类短命植物,在春季萌发较早,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其生命周期,以这类植物为主的牧场早春利用是最合适的。一些早熟的小禾草,如硬质早熟禾、冰草等,以及一些无茎豆科牧草,如乳白黄芪、米口袋等,春季萌发较早,而且在初夏即完成其生命周期,这类牧草也只适合于春季和夏初利用。

③水源条件。为使家畜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满足其饮水需要,放牧场的适宜利用期与其水源条件有密切关系。不同季节,因气候条件不同,牲畜生理需要有差异,其饮水次数、饮水量也不一样。暖季气温高,牲畜饮水较多,故要求水源充足,距离较近。冷季牲畜饮水量和次数较少,可以利用水源较差或离水源较远的牧场。有些草原夏季无水,冬天有雪时,可在冬季靠雪解决饮水问题,以利用缺水草原。

根据上述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将放牧地划分成两季(冷季、暖季)、三季(夏场、春秋场、冬场等)或四季牧场,然后在季节牧场内再划分轮牧分区。

(2)放牧地的轮牧 放牧地轮牧,是指每一放牧单元中的各轮牧分区,每年的利用时间、利用方式按一定规律顺序变动,周期轮换。这样可防止每年在同一时间以同一方式利用同一草地,以避免草层过早退化,使其能保持长期高产稳产。因为当每年同一时期利用同一块草地时,会使有价值牧草正常的营养物质积累与消耗过程被破坏,种子不能形成,使其产量下降,并从草层中衰退,而非理想植物与毒草却不断增加,所以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草地迅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测定,当连续四年不合理放牧时,草地上家畜不食的植物可增加20%~30%,而饲用植物的产量下降40%~50%。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要有正确的放牧系统,实行放牧地轮牧。

更换利用次序:放牧小区的利用次序每年更换,如今年从第一小区开始放牧,明年从第二小区开始,后年从第三小区开始等,依次类推。

较迟放牧:等牧草充分生长后再行放牧,以避开在春季忌牧时期的利用。

延迟放牧:使主要的优良牧草结种之后再放牧,为种子成熟与更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避开秋季忌牧时期。

刈牧交替:退化比较严重的草地,在生长季内完全不加利用,使其充分休闲,或使割草与放牧交替,以恢复生机。